“創維、長虹、海信、TCL、京東方、AOC、飛利浦等一批國內彩電企業已經成為IFC的常客。”特別是隨著IFC展會日益成為國內玩家的主場,彩電軍團正在成為專業視聽產業的新一極力量。這一點在IFC2021展會上表現的更為突出。
專業顯示第三級的崛起
誠然,IFC2021的主角依然是本土的“專業”顯示品牌們。這些企業,不僅是LED大屏、液晶專顯、甚至包括工程投影企業,已經在過去三四年內實現“市場地位”對傳統外資巨頭的“反超”。
以日臺系企業為主體的“外資”專業顯示廠商們,在IFC展會上,已經進入“可以隨便缺席”的時代。比如,此前的專顯全球第一陣營,日系集團,2021年IFC展會中夏普、NEC、愛普生、日立等就悉數缺席。這也讓整個展會“國際巨頭”板塊的實力,瞬間大幅縮減。
不過,與外資巨頭缺席形成對比的是,本土彩電軍團的“陣仗”越來越大:“主要做面板生意的京東方,都能在大屏液晶、交互顯示、玻璃基板mini-led、傳統LED屏等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更不要說終端顯示市場的“彩電元老們”對IFC的日益重視了。
實際上,從品牌陣營規模、尤其是逐年遞增的參展熱情看,本土彩電軍團已經超過外資陣營,成為“本土專業顯示企業、外資企業、本土彩電軍團”等“三國演義”格局中的“第二強”。未來國內專業顯示產業的主要競爭,將從“本土創新的專業顯示企業”與“外資傳統巨頭”之間,更多轉變成“本土專業企業”與“本土彩電跨界”企業之間的較量。
尤其是在2020和2021年連續兩年日臺系外資巨頭大幅缺席IFC展會之后,這種“市場競爭”從“攘外”為主,到“內部自生性高質量較量”的變化,正在變得“日益明顯”。
彩電軍團的跨界幾乎是必然
近年來,國內彩電市場持續在低位徘徊。如果沒有極大的意外,2021年將成為國內彩電消費市場第四個銷量連續下降年——四年持續下跌,可能也將是國內彩電消費歷史中的又一個記錄。
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專業顯示市場,近年來持續維持兩位數的成長。特別是隨著國內率先普及5G,進入全面智慧社會、產業互聯的信息化發展新階段,中國市場領先全球成為智慧專業顯示第一大“需求”市場,毫無懸念。
一邊是家用萎縮,一邊是商用潛力巨大”,彩電企業的選擇不言而喻:且,從技術角度看,家用到商用,沒有難以跨越的鴻溝;甚至智慧顯示時代,家用產品的智能技術已經對商用市場呈現領先和反哺趨勢。從品牌角度看,國內彩電巨頭,大多數都是“商顯”巨頭。比如,這屆IFC2021,索尼以全球彩電第六的身份,展示了包括液晶、LED屏、投影在內的眾多商用解決方案和產品。
同時,雖然國內彩電巨頭,如創維、海信等,從整個集團層面可以說“彩電業務海外市場的拓展與增量,足以支持家用板塊的持續發展”,但是,如果從國內市場的業務團隊角度看,其必然面臨KPI上的壓力——國內業務線的同志們,一定在絞盡腦汁“尋找增量”。即從企業內生角度講,國內商顯產業的發展,與加大海外家用市場拓展并不矛盾。
更為重要的是,本土彩電企業的商顯業務,“早晚”也是要服務于全球“智慧社會”時代大趨勢的:即海外市場競爭,本土彩電企業也不會“自我鎖定在家用一個領域”。
跨進商顯的理由太多、阻力卻幾乎沒有:在商顯市場呈現增量發展的態勢下,就連競爭壓力,這種阻力都不是很強大”。這樣的背景下,彩電企業大力發展“商顯”,就成了必然選擇。
專業度競爭,彩電企業在玩“認真”的
IFC2021展會充分表明,未來國內專業顯示競爭,主要在本土的“專業品牌”和“彩電品牌”之間展開。其中,彩電品牌彌補自己的專業化短板是重中之重。
這方面,彩電企業可謂已經走上正軌。比如,海信在商用投影上,依托全球第一的激光電視產業地位,正在形成新的創新供給;再例如,創維深度整合智能電視技術的優勢,在液晶商顯上不斷突破,且創維正在謀劃投資LED全產業鏈項目,實現LED大屏市場的“深度”突破。
一方面,彩電企業財大氣粗、各種市場資源豐富;另一方面,專業顯示日益需要消費電子的技術反哺。這樣的格局對彩電企業的商用事業長期發展是高度利好的。”行業人士指出,IFC2021展會已經表明,商顯領域的新時代越來越近。本土軍團,無論是專業企業還是彩電企業,都在進入“更為成熟的規模競爭”時代。未來國內專顯市場誕生更多國際品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