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起,我國智慧燈桿行業的首個國家標準《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桿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實施。
作為業內首個國家級標準,《規范》對智慧多功能桿的總體要求、服務功能要求、服務要求和運行管理要求等進行了全面的規范。業內人士認為,《規范》的出臺不僅滿足了產業發展的需求,統一了智慧燈桿的應用和運行規范,也為后期管理整合、多桿合一等提供了有效依據,填補了多功能桿在國家標準方面的空白。
《規范》的出臺,對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形成進一步的利好,事實上,行業內對于智慧燈桿的應用前景,也普遍報以樂觀的態度。據市場研究機構LXResearch預測,2021至2025年,智慧桿市場規模將保持50%以上增長率,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6,000億元,智慧燈桿市場將在近幾年迎來高速增長。
在《規范》出臺之前,事實上多地已有智慧桿相關政策相繼出臺。2020年,多個省市陸續印發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明確5G網絡部署和一桿多用的實施。伴隨5G技術的飛速普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提速,而智慧桿作為集合了諸多功能,同時分布廣泛的技術設施,也自然伴隨5G普及而同步推進。
事實上,作為LED顯示端提供者,LED屏企也在積極加深與通訊設備供應商的合作,以此來把握5G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給智慧桿帶來的新機遇。《規范》起草單位之一的洲明科技(300232)于2021年中標華為2022年智慧燈桿中心庫框招合作伙伴,雙方在智慧燈桿領域的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
洲明·深圳前海自貿區“云+端解決方案”
5G下的智慧城市建設之所以向智慧桿頻頻拋出橄欖枝,主要是源于智慧桿在這類應用上的突出優勢。一方面,其可以利用已有的、遍布全國各地的照明燈桿等基礎設施,只需加以改造,減少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巨額投資,避免了重復投資和浪費。
另一方面,智慧桿相關應用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形成了集硬件、軟件、內容、服務于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譬如洲明科技早自2015年即率先開啟了多功能智慧桿的研發,如今在硬件方面,公司已推出多系列集智能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無線通信、信息交互、應急求助、體溫檢測、口罩識別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燈桿;軟件方面,公司已成功開發出基于互聯網光環境管理平臺,以及基于云、管、端三級架構的智能化網關產品,以“電”為基礎、以“網”為紐帶,實現了傳感器與平臺的數據互聯互通。基于洲明云平臺大數據中心采集的數據,運管中心可實現對設備、數據、城市應用的統一運維。
經過了幾年的沉淀,如今,智慧桿在政策、技術、市場等方面可以說,已經準備好了。伴隨《規范》的有序實施,預計在各級政府主導下,將首先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應用項目,并由此形成帶動效應,進一步加快智慧桿行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