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而屹立不倒,除了勤勞造就的物質基礎外,更加離不開堅韌、抱團的精神支柱,助力我們在一次次面對國難、家難時,能夠化險為夷。而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奮斗路程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寶貴財富,仍是我們前行的不竭動力。正因如此,在“十四五”及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國家在政策層面,將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放在了與物質文明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文物承載著記錄、傳達傳統習俗、故事的重要使命。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矛盾問題。譬如,能夠在博物館展廳里面向普通大眾展出的文物,其實只是我們所擁有的文物中極小的一部分,而絕大多數文物則長久地在倉庫里“沉睡”,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再如,絕大多數普通民眾,并非專業人士,如果沒有講解,對文物根本看不懂,因而僅僅是走馬觀花而已。還有,在電腦、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人們對于動態的、沉浸式的、互動的參觀體驗傳達出了更加濃厚的興趣,而不僅僅滿足于隔著玻璃看看。
面對這些問題,采用傳統展示手段顯然是不足以解決,于是,引入新型顯示技術手段,就為傳統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生機。
2022年9月3日,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圓滿舉行。而令無數觀眾拍手叫絕的,除去新穎的故事情節、演員出色的表演外,更離不開基于LED顯示技術的裸眼3D虛擬背景營造的別開生面的視覺效果。
2022年7月31日,央視新聞頻道以《山水悠然,江南宋韻》為主題,報道了位于杭州的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館的盛況。該場館中,運用洲明裸眼3D大屏,為數字展館、《潮起之江》主題展打造了沉浸式體驗。一件件文物,與它們背后的故事一起,以可聽、可看、可感知的全新鮮活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不少觀眾在參觀后都認為不虛此行,特別是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體驗,令人印象深刻。
在這些案例中,LED屏搭載裸眼3D技術,以硬件+軟件+內容+交互的嶄新方式,讓“沉默”的文物“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豐富的視覺和聽覺手段,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講述文物的故事,也更加符合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人接受信息的習慣,因此必然能夠獲得更好的文化傳播效果。
不僅如此,豐富的數字手段,還為那些不方便運輸的脆弱文物或異地文物提供了面向公眾展示的機會。而那些生動、鮮活的故事,讓非專業的普通民眾也能輕松地了解文物的珍貴價值。
在我國的博物館文物中,蘊藏著無數的傳統文化精髓,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去挖掘、利用好這些財富,將是決定我們能否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維持穩定的壓艙石,和奮力前行的加速器。運用新技術手段,讓這些文物活起來,真正地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與當代的生活方式有機融合,是這些精神力量能否得到傳承、發揚的有益方式。在這個過程中,LED大屏也將在博物館、文化旅游、民俗體驗、傳統文化演出等領域找到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