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經歷了一個“典型”低谷年份。不僅行業銷量規模下滑、行業均價也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這并不能掩蓋這一年大屏商顯行業依然致力于“核心技術創新”的大趨勢。可以說,在行業整體的低谷行情中,“對未來信心的滿溢程度”依然空前:創新力度不減、應用多元化繼續發展、應用高級化升級不斷、行業投資繼續加速,與行業市場低谷形成鮮明對比!
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進入一個“需求低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并表現出“國內與國際”上的巨大差距。
從數據看,Research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LED顯示屏整體市場規模同比約有18%的下滑。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則預計全球市場2022年監視器(Monitor)面板出貨量逐季衰退,全年僅約1.58億片,年減8.8%。從典型應用產品看,2022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液晶數字標牌出貨量為25.9萬臺,同比下滑49.7%,與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
類似的數據不一而足。2022年,除了少數基數小、創新性高的細分品類外,包括液晶、投影、LED大屏等顯示技術的商顯產品線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規模下滑”:
其中,國內市場的變化原因更多是源于疫情影響。包括上半年以上海疫情為中心的一輪流行和下半年十一、十二月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改變帶來的市場波動與沖擊。疫情一方面影響了“企業市場”的消費信心、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年底市場的很多項目的“進度”。同時,三年疫情防控下,政府市場在2022年出現了“資金投入不足”和“2020-2021年部分需求采購高峰造成的透支現象”。二者在2022年的疊加,政務市場、事業單位市場整體處于低谷之中。
與國內市場主要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不同,國際市場商顯板塊的發展更受到“宏觀經濟增幅壓力和商顯應用發展水平不均衡”兩大因素的影響。例如,2022年歐美進入通脹+加息“周期”,相比2020-2021年的QE政策,其社會經濟活力受到抑制。其中美元加息對全球眾多經濟體產生了負面溢出效應。歐洲經濟活動又深受俄烏沖突影響,進一步壓縮了成長性。這些因素帶來了歐美大商顯市場的低迷。
另一方面,大商顯市場的發展是以“智慧化”為應用主題的。但是智慧化、信息化、數字化過程,在不同國家和市場的發展水平相差巨大。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上游大宗資源出口型經濟體等,2022年宏觀經濟形勢還不錯的市場,主要受到其“智慧化”建設水平較低、信息化發展落后的影響,導致大屏商顯市場增勢有限。
同時,和國內市場一樣,部分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亦受到了“2020-2021年寬松貨幣”條件下的“市場透支壓力”影響,導致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市場“大屏商顯”在2022年都處于一個“低谷”之中。而且,導致這一輪行業低谷的因素非常復雜和多元。但是,另一方面,這些負面因素無一不具有“短期性或者周期性”特征,即導致行業發展在2022年大幅放緩的原因幾乎沒有來自于“大屏智慧商顯”內部的“主觀因素”,而是全部屬于“外部客觀條件”的劇烈變化導致。這一局面,決定了大屏商顯的2022“低谷”必然具有短期性。行業市場仍然看好未來5年全球大屏商顯17%左右的復合增長。
2. 低價格、降價和產品技術升級共存
在2022年行業低谷效應下,行業市場消費格局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比如低價格產品占比提升、行業整體降價等等。
從供給端看,2022年但凡傳統的大宗的商顯產品,都出現了“相對供給過剩”。尤其是液晶顯示行業,全行業性的上游大降價,影響了整體市場的價格走勢。LED行業雖然整體供給平衡性更好,但是亦在技術進步、小間距產品技術加速擴散下,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全線降價”。低價格也的確在年中市場拉動了一定的市場銷量。
但是,在2022年下半年,行業亦迅速發現,市場端的銷售壓力來自于“整體需求的收縮”而不是簡單的價格線選擇。因此,2022年下半年,大商顯市場各個產品線的價格走勢已經趨向穩定。行業在上半年降價、下半年穩價的過程中,形成了集中保持有限訂單下的經營質量的共識。
從消費結構看,在需求低谷中消費端對價格的敏感性進一步提升。例如,會議顯示市場中,代表高價格的交互平板與代表低價格的投影大屏、液晶TV的市場占比出現了“高端降、低端漲”的局面。即投影產品和液晶TV顯示產品,在會議市場占比提升;交互平板產品市場綜合占比下降。
不過消費端對價格敏感性的增加,并不妨礙“價值品質”的升級趨勢。例如,液晶市場大尺寸產品占比顯著增加,特別是TV產品在會議室的應用,大尺寸占比大幅提高。小間距LED市場亦表現出同樣的趨勢: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LED大屏的間距指標都在進一步縮小,向更高的清晰度應用升級趨勢非常明顯。對此,行業共識是:更高等級、更好體驗的技術產品加速普及的趨勢,并未因為2022年的需求低谷而改變。
“低谷和降價,與消費升級并存”,這一結構性的特征,在2022年成為大屏商顯市場極其特殊的一大趨勢。這個趨勢的根本意義在于:低價格需求和市場低谷更多原因并不來自于“行業內部”,而是外因和周期性因素導致——進而,消費升級的趨勢,清晰的表明大屏商顯行業的長期向好、向上發展主線。
3. 新興技術創新熱度“增加”
與行業規模和價格走勢的低谷不同,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在創新上的熱情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在持續“增加”。行業的基本共識是:把握不住技術制高點,就沒有未來。特別是新技術創新的龍頭micro LED更是創新不斷。
例如,小間距LED市場上更小間距產品層出不窮,更多新技術進入量產階段。4月初,芯映光電官微發表了Micro LED 芯途新品。5月24日,三星110英寸Micro LED電視正式登錄京東平臺開啟預售,價格為1049999元。6月30日,利亞德發布黑鉆系列Micro LED技術及新品。7月6日,國星光電宣布推出新型MIP(Micro LED in Package)封裝器件方案;9月,國星光電推出第二代Micro LED新品——nStar Ⅱ。12月27日,京東方已實現LTPS P0.9玻璃基MLED產品的大規模量產,可廣泛應用于商業大屏顯示、車載HUD等領域……
同時,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以LED和液晶為主的技術線,還加強了進一步的“資本投入”。12月6日,三安光電79億定增落地,進一步加碼Mini/Micro LED。除補充公司流動資金10億元外,其余69億元將均用于湖北三安光電Mini/MicroLED顯示產業化項目。10月30日京東方發布公告稱,將投資290億元建設LTPO技術的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著力布局VR顯示產品和Mini LED驅動背板產品。4月12日,深天馬宣布將與合資方共同投資330億元在廈門建設一條月產能12萬張玻璃基板的8.6代液晶面板線,主要面向IT、車載和商顯等新興應用市場……
商顯市場在2022年的“創新與投資”進入一個新的高潮。低谷下,不減量的大手筆投資,這充分體現了行業對這一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從投資角度看,2022年亦被譽為國內Mini/MicroLED產業進入到快速量產階段,行業企業競爭從此前的技術研發為主,轉向技術和規模雙重驅動的競爭格局等等重要歷史里程碑時刻。
以Mini/Micro LED為龍頭,包括大尺寸液晶、大尺寸觸控屏、電子紙顯示、車載顯示等新興商顯技術,在2022年的創新崛起是一種長期的趨勢。即是對過去數年行業積淀的繼承,也是與未來行業發展一脈相承的關鍵“投資”。行業企業認為,創新高地、規模化競爭和國際化競爭是國內大屏商顯企業必須著重投入的方向,其中創新則是核心中的核心。
不僅是顯示硬技術的升級創新,2022年大屏商顯行業在應用場景、應用軟件、應用生態,基于網絡和云的服務體系、項目方案設計能力等方面的投資也并沒有減少。這些更為多元、基礎的創新,也是驅動行業市場升級和市場集中的動力源之一。整體上,2022年創新熱潮造成了行業技術和規模的“門檻”進一步提升了。
4. 應用產品“交替性替代”升級繼續
在商顯大屏市場,不同顯示原理的技術并非是并行市場,而是在共同場景中交織在一起。不同技術的不同價值特點,亦帶來了不同產品之間的替代性。2022年,這種產品替代性競爭變得更為激烈。
首先,2022年大尺寸液晶顯示獲得了新的突破。例如98英寸液晶TV價格最低16999元,在百英寸高質量顯示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百英寸上液晶產品亦正在嘗試突破110/120英寸產品的量產瓶頸。行業認為,大尺寸液晶產品的進一步突破,對于投影會議、投影工程和超微間距LED顯示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競爭關系。
其次,2022年小間距LED顯示在價格上持續走低、在間距端持續進步。100+英寸的2K產品逐漸向經濟價位靠攏。小間距LED顯示在100-170英寸形成了產品更多,分辨率覆蓋4K到8K的全面布局格局。這些產品對入門級工程投影應用形成了不小的挑戰。但是,LED顯示系統在高清晰的百英寸市場,依然面臨價格上的巨大劣勢。不過在液晶不能達到的尺寸上,在明亮光線下的優秀顯示效果上,超微間距的LED屏并沒有足夠實力的競爭對手。
第三,在75/100英寸市場,不同顯示技術的“焦灼”競爭正在升級。一方面是三星等品牌布局大尺寸彩電、商用micro LED顯示產品,形成與液晶大尺寸產品的搭配。另一方面,2022年在上游面板價格下降支撐下,75到100英寸的液晶顯示設備,無論是家用還是商用,都實現了極高的經濟性。
“大尺寸單體商用顯示器現在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120英寸及其以下,液晶占據優勢;另一個是120英寸以上,液晶顯示技術無能為力,但是小間距LED產品價格依然昂貴;第三個層次則是投影顯示在80-200英寸上,雖然顯示效果略低,但是經濟性優勢明顯”。在這樣的格局下,2022年液晶顯示加速價格下降、小間距LED有一定的價格下降、投影顯示加強亮度提升和優質屏幕配套,形成的“交織性競爭和替代”關系更為激烈。
第四,在拼接顯示市場中,DLP拼接、液晶拼接、LED小間距三大品類依然保持一定的均勢格局。DLP拼接在長期觀看上的舒適性,并沒有迅速被小間距LED顯示的畫質效果取代。雖然2022年憑借P0.9產品價格下降和P0.7產品的進一步出貨,小間距LED在控制室市場比例緩慢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客戶鐘情于DLP技術產品。同時,LCD拼接在價格上的優勢依然明顯,安防市場相較小間距LED依然具有絕對優勢的競爭力。
以此為基礎,品牌廠商端也在加強N個產品線的建設。終端品牌日益形成差異化、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維度的產品供給體系的必要性進一步加強。甚至,這也帶來了行業市場進一步的“整合”趨勢。
5. 行業加強“大跨度”整合
尋求在商顯行業的大顯身手已經不僅僅是傳統商顯企業的目標。包括彩電、IT,甚至面板企業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尤其是非傳統商顯行業的企業,在2022年表現出“財大氣粗”的特有實力。
例如,2022年12月29日,海信視像正式官宣,公司將在資本市場再下一城,即通過增持股份擬最終取得乾照光電控制權。面板巨頭京東方A擬斥資21億元控股LED芯片企業華燦光電。12月12日,國星光電公告,擬通過現金方式購買全資子公司鹽城東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鹽城東山”)60%股權……
彩電企業、面板企業、LED大屏企業等都在“聚焦”LED顯示新的創新高潮,進行行業內的并購整合。除了直接的資本并購,通過建立合作聯盟也是很多行業企業的選擇。在這方面,傳統商顯企業補充產品線和上游資源短板、彩電和面板企業進入新興顯示領域,成為主要方向。
但是,與彩電、專顯、面板企業的擴張不同,IT類的企業在商顯市場的布局,更多以“終端產品”為主。布局上游產能和資源的比較少。這體現了專顯、彩電圈企業,與IT圈企業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思維。不過,即便如此,涉足商顯的范疇不斷擴大也是傳統IT企業、特別是IT顯示企業的“必答題”。
2022年大商顯行業的“整合步伐”,不僅沒有受到行業成長低谷的影響,反而在持續加速。行業分析認為,這與mini/micro LED等新技術加速成熟、智慧顯示應用場景持續擴張都有緊密關系。——布局一個產業的時間窗口和節點,不應該受到短期市場周期和業績波動的過度影響。
特別是從“并購、投資”的金額規模角度、以及參與這些行業整合的企業所涉及的產業鏈范圍角度看,2022年的行業整合具有“大跨度、大手筆”的特征。相對而言,過去的傳統的商顯市場的生態整合,更多集中在終端市場內部:這與2022年橫跨彩電、IT、面板等更廣闊的產業鏈格局的大整合截然不同。
后者亦說明大商顯市場的“品牌生態”、“商業文化”在2022年正在經歷著質變、正在融入更多嶄新元素。未來的行業競爭,將更具有綜合實力、巨頭化和規模化的特點。
6. 應用場景進一步多元化
2022年商顯市場進一步在應用場景的多元化上“不斷升級”。其中,典型的市場拓展包括電子紙價簽的進一步流行、電子紙告示牌的增多、商場大尺寸雙面顯示液晶屏的升級、小間距LED透明顯示的發展、XR顯示應用的發展、LED大屏與虛擬影視制作的進一步市場綁定、LED顯示在更微小間距指標產品和會議室市場的拓展等等。
整體上,顯示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分為兩個大方向。第一是,因為價格和成本下降,帶來的應用范圍擴張。比如電子紙價簽、大尺寸液晶標牌、小間距LED會議屏等等。其中,2022年大尺寸液晶顯示產品的價格下降,推動了大尺寸液晶顯示器在眾多領域的普及和應用尺寸線的升級。小間距LED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也在降價和技術更為成熟的趨勢下得到一定提升。
第二是,因為新的應用方案和數字化視聽價值的拓展,帶來的場景升級。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和升級上。例如,連鎖餐飲對數字標牌的需求、沉浸式餐飲和娛樂對工程顯示的需求,特別是LED大屏為基礎的影視XR虛擬制作系統,表現出了強烈的高端應用創新特點。
行業研究認為,以產品成本下降、技術成熟為標志的普及化和以與新興數字技術結合帶來的嶄新應用價值,將成為大屏商顯長期成長的兩大主線。2022年雖然商顯市場處于低谷之中,但是這兩條主線的活力并沒有減少,反而因為競爭的激烈度增加,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這將為未來商顯行業的持續增長,提供更多的行業信心。
當然,在應用場景進一步多元化的過程中,也影響了行業企業的“競爭格局”。率先在某一個創新場景、創新產品上取得優勢,是部分傳統專業商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至今行業內還廣泛存在,專注于少數場景,而不是整個商顯市場的品牌。同時,更多元的應用場景,對于想在綜合性市場覆蓋上實現全面優勢的企業,則提高了門檻:因為,面對不同的場景,企業需要不同的供給線、銷售策略、配套。
但是,另一個角度看,一些產品以價格下降為主導的場景下沉,則更利于“更大規模”的企業。大規模的市場運作,有望取得規模成本、上游采購、供應鏈和服務網上的優勢。
基于這些原因,商顯市場的品牌發展在專注特色產品和面向規模市場方面,已經出現一定的“品牌陣營”分歧。未來在行業應用被數字化、智慧化和普及化驅動的大潮中,如何在規模和專業度上取得“更多的多元場景”下的競爭力優勢,考驗著行業企業的“決策智慧”。
7. 終端企業加速融入智慧化大潮
2022年商顯市場的發展更進一步顯示出“從以顯示和信號處理為中心的AV”向“以數據和信息處理為中心的IT”升級的趨勢。
用行業內的判斷稱,即是:未來的大商顯本質上是“物聯網”與“光影呈現”的組合體。這帶動了商顯服務企業、特別是傳統的,比較依賴硬件競爭力的企業,正在加速在“軟件、智慧化和生態”鏈上的布局力度。
首先,顯示與信號處理企業的進一步戰線融合,更為接近完成態。或者顯示企業選擇搭建自己的信號處理設備研發平臺,或者是信號處理企業涉足更多顯示單元市場,或者是信號處理與顯示企業形成更為緊密的“供應鏈”同盟。特別是在小型的、普及型、經濟性工程顯示中,信號處理內置于顯示單元,正在成為標準答案。
第二,基于網絡、云的顯示系統管理、顯示功能應用,正在成為“顯示”解決方案必須“同步實現”的組件。如果硬件企業的目標包括了“解決方案”等更多高增加值服務,那么發展云、網、軟等技術就成為必要的研發任務。特別是在具體的行業性應用案例中,恰當的軟件功能研發能力,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第三,軟件版本迭代能力成為企業在智慧顯示市場競爭的重要方面。典型的如數字告示或者會議顯示設備的安卓系統版本能力,讓企業需要不斷在軟件研發、生態和兄弟廠商設備兼容能力上下功夫。這一競爭維度,也帶來了部分企業之間結成生態聯盟的必要性。特別是在自主可控平臺和軟件的配套能力上,2022年的行業競爭在進一步復雜化。
第四,企業戰略定位的不同決定了企業在軟件能力上的投入水平。其中,要不要構建自己主導的應用解決方案生態體系,成為企業必須回答的問題。在這方面,更多的專業品牌選擇了“集中精力在專業用途軟件的研發上”,而在平臺上、配套上,更多依賴于行業伙伴。預期這種戰略選擇,與顯示系統“軟件化、服務化”的發展結合,必然在智慧顯示時代誕生一些大型的生態同盟體。
“不能只是定位為顯示企業”!這一點在2022年進一步成為大商顯市場的共識。以什么樣的身份、什么樣的能力,融入智慧化的世界大潮、未來趨勢之中,行業在摸索和思考中前進,也在前進中不斷總結和成熟。
8. 民族品牌國際化市場加速布局
2022年是大商顯市場民族品牌進一步“強勢”走出去的一年。雖然國際市場的行業競爭依然激烈,也正在經歷周期性的低谷,但是本土企業依然發揮“創新和供應鏈”優勢,在國際市場披荊斬棘。
一方面,國內企業發揮了供應鏈的優勢,在國際市場實現了更多的突破。我國不僅是液晶顯示本土面板企業在全球“一家獨大”、“LED顯示也是全球第一大供應基地”。更為重要的是,2022年液晶和LED顯示新增產能和投資中的大部分都在我國境內,這進一步加強了本土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基于供應鏈的成本、未來世代技術上的創新競爭力。
另一方面,國內商顯企業在應用水平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在應用場景創新上具有典型的“時間差優勢”。例如,2022年交互平板顯示產品國內市場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龍頭企業出口市場卻獲得了5成左右的增量。原因就在于“國內交互平板應用已經進入普及期”,而國際市場“交互平板應用,特別是在教育市場的應用剛剛起步”。
“中國制造、中國創新、中國方案”的同步出口:這是2022年國內民族商顯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特點”。即,這是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甚至引領了部分細分市場結構性升級。比如超微間距LED顯示、超大尺寸液晶顯示、大尺寸液晶觸摸顯示、XR虛擬制作顯示等,民族品牌都不僅僅是獲得了規模上的競爭力,也具有“創新上”的競爭優勢。
特別是在2022年國際市場商顯處于低谷行情下,消費端對創新價值和成本優勢的認可都在加強。某種角度看,2022年國內外商顯品牌面臨的需求壓力是一樣,但是本土企業卻具有供應鏈和創新上的雙重優勢。2022年被很多本土商顯企業看做是“加速國際化的機遇期”,而非“困難年份”。
但是,雖然國內商顯產業在整體上實現了制造和創新的全面的全球優勢,但在“龍頭品牌”上依然缺乏足夠的號召力和歷史沉淀。行業專家指出,國內商顯市場如何成長出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頂尖品牌,將是未來很長時期,民族商顯企業出海的“目標任務”。如何在制造和研發的硬實力之上,構建品牌軟實力,考驗著國內民族商顯企業的海外經營能力。
9. 中國企業進一步掌握技術制高點
2022年國內商顯企業在首發、首創產品上繼續保持行業領先,特別是相對歐美日等傳統商顯強國,表現出“后來居上”的技術創新優勢,牢牢占據未來商顯核心技術競爭的制高點。
例如,8月11日,洲明科技 LED微間距顯示屏——UMicro全球發布。該系列基于COB封裝,應用行業領先的Micro LED技術,點間距最低突破至0.4,低反光、低摩爾紋、超黑底色等多重性能優勢再次取得突破。
例如,國星光電10月5日在互動平臺上稱,其最新推出第二代Micro LED新品——nStar Ⅱ,像素間距300微米(P0.3),實現了8bit(256灰階)色深的顯示效果,同時在巨量轉移及巨量鍵合上獲得突破,其綜合良率達99.99%
再例如,4月25日,海信醫療舉辦2022年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全球首臺55英寸Mini-LED醫用內窺顯示器,其對比度高達20萬:1,色域覆蓋率可達85%,紅色色域100%覆蓋BT2020標準。該顯示器憑借出色的景深感和立體感,有效解決了醫生在手術場景下暗場出血點為黑色、層次感差的痛點。這是即2021海信基準顯示器填補市場空白后,海信在專業高端顯示上的再次突破。
不一而足。2022年至少有近15家專業顯示、商顯或信號處理企業推出了“世界級”、“首創性”的全新產品。國內商顯終端市場正在呈現出“搶占未來技術制高點”的嶄新發展局面。行業研究認為,這與本土商顯行業在創新應用上的領先性、國內智慧化社會建設上的領先性、國內顯示上游產業鏈的領先性是密不可分的。
同時,搶占“首發”技術,也是本土企業實現進一步市場突破、尤其是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在海內外市場最終戰勝國際巨頭,取得軟硬兩種實力領先的基礎。目前,本土商顯產業已經發展到“不在簡單依靠制造優勢競爭”,而是聚焦點不斷向“前沿技術、前沿應用、前沿場景”升級的新階段。這將是孕育國際巨頭的嶄新行業發展周期。
10. Micro LED和電子紙進入新階段
2022年,商顯上游市場的技術進步主要集中在micro LED和電子紙產品上。包括液晶和OLED顯示在內的平板顯示技術,則在上游技術上沒有實現嶄新的突破。包括液晶技術中mini LED背光和OLED中三星QD-OLED面板等技術,都可視為既有技術的“加強版”而已。
Micro LED技術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晶圓方面的效率提升、一致性技術進步,巨量轉移成功率的提高、終端顯示產品“微間距”指標的進一步突破。尤其是0.7毫米間距產品有規模的量產應用,將行業技術向前發展的大門進一步打開。同時,采用玻璃基板的微間距解決方案也形成了更多的行業共識。在巨量轉移中,超微間距采用mip封裝工藝,也形成了較為廣泛的行業共識。這些變化為未來Micro LED直顯產品的進一步產品開發和升級奠定了基礎。
電子紙方面,全球電子紙領導廠商E Ink元太科技2022年底宣布,全彩電子紙技術E Ink Gallery™ 3已進入量產,多家來自全球的品牌客戶,包括Bigme大我、BOOX 文石、iFlyTek 科大訊飛、iReader 掌閱、 PocketBook、Readmoo 讀墨電子書、AOC將自2023年起,陸續導入E Ink Gallery 3技術。該技術基于全彩電子紙技術架構,以青色、洋紅、黃色、白色等四種電子墨水實現全色域的色彩顯示效果。近年來,電子紙產品嘗試在應用端的升級,主要方向有低成本化、大尺寸化和彩色化。嶄新的全彩技術,為未來電子紙在低碳顯示市場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期待性。
除了micro LED和電子紙上游與核心技術的發展之外,2022年激光商顯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進步。主要是新一代光學引擎在低成本、小型化上的突破;特別是三原色激光顯示技術的進步與低成本化正在快速實現。以三原色激光為基礎,工程投影顯示在顯示色彩效果上渴望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顯示產業自身的核心和上游技術進步,是商顯市場應用端不斷創新的重要源泉。顯示技術進步與(上文提及的)智慧應用場景創新,是商顯行業“新產品”誕生的主要方向。在這兩方面,2022年行業所取得的成績依然是“穩健且巨大”的。這代表著大屏商顯市場的未來依然有巨大的“創新空間”和成長機遇。
后記:2022年,大商顯行業在“需求低谷中”,努力尋求結構性市場機遇、依托制造優勢和創新機遇,實現了眾多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行業投資強度上,商顯行業幾乎再創“歷史新高”,這著實為未來行業發展注入了新能量,也代表了行業主流廠商的“巨大信心”。——“弱勢行情不改強勢信念”,行業人士指出2022年商顯產業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