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牽引。自推進教育數字化以來,推動教研數字化轉型,讓數字化更好賦能教研也日益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
伴隨著教研數字化的快速發展,針對課例研究,如何通過數據循證的方式讓教師走的每一步都有“回響”?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也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智能”之路。
面對跨時空跨區域跨學科的教研需求,如何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迎難而上”?成渝兩地聯合開展的成渝跨區學科聯研給出了行之有效的解題思路。
而聚焦到作業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師數字化教研能力提升,哈爾濱市的區內學科教師共生研修教研實踐又迸發出怎樣的新“火花”?
數字化教研的實踐正在全國各地發生。作為在教研數字化轉型探索中表現突出的團隊代表,以上三個案例在12月2日希沃舉辦的2023年全國數字化教研案例研討會上獲得“探尋數字化共生教研新樣態”典型案例獎,為全國其他區域數字化教研新模式探索提供有效的啟發和參考。
數據循證
基于課堂智能反饋系統的雨湖區數字化課例研究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提出,校本教研要立足學校實際,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著力增強教學設計的整體性、系統化,不斷提高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水平。以政策為導向,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針對教研中的課例研究,探索出極具參考價值的“三步走”方法論。
據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的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譚念君在研討會中介紹,課例研究“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執教者獨立備課和獨立教學,第二步是集體觀課議課,第三步是執教者根據研討反饋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設計后再進行教學,并反復循環第二步和第三步,形成良性閉環。
依托于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有“據”可依,科學有效。例如在執教者獨立備課和教學階段,通過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可以自動生成課堂數據報告,教師能夠得到課堂中師生互動、課程目標落實等方面的客觀數據反饋。第二步的集體議課,教師們也可以通過該系統記錄的課堂數據進行分析和點評。有了以上的技術支持,第三步的調整再次上課環節就能夠形成數字循證下的精準復盤,為教師的教研教學“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雨湖區已成為全國首個課堂智能反饋系統應用示范區,為全國其他區域提供有效的教研經驗。
時長17:03
“成渝”協同
共創跨區域數字化教研新模式
“傳統教研多用于校本教研或小范圍區域教研,‘互聯網+教研’的新范式推進教研向覆蓋面更廣的跨區域協同教研轉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玉順在研討會上談及數字化教研帶來的教研創新時說道。
應用到實際,重慶和成都兩地的三個名師工作室近100名教師開展了歷時一個多月、全環節都由數字化技術和產品賦能的成渝雙城跨區數字化教研共同體活動。活動前期由教師們通過線上集體備課平臺進行教學設計,繼而在授課階段通過課堂智能反饋系統獲取教學數據、后續的聽評課通過希沃信鴿開展跨時空聽課,并上傳聽課反饋。在集備階段,參與教師們形成了多稿教學設計。其中,李婷梅工作室形成了5稿教學設計,王小毅、劉小波工作室則形成了13稿教學設計和課件。
“平臺打破時空界限,匯集來自成渝各校老師的智慧。處處批注,條條建議,讓我始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參與此次成渝共同體活動的集備人邱老師反饋道。數字化的技術和產品不僅為集體備課提供了便利,同時,教師們還可以通過希沃線上集備平臺獲取大量建設性教研建議、再通過課堂智能反饋系統獲得客觀的教學數據輔助后續的精準教研,最終基于數據進行教學改進。
時長17:04
聚焦作業設計
哈爾濱區內學科教師數字化共生研修實踐
強教必先強師。如何有效提升教師數字化教研能力,從而為教學實踐提質?哈爾濱市借助數字化產品和技術,通過研修共同體的構建,促成教師群體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態度轉換,是教師群體潛力激活與煥發的高效催化。
聚焦教學中的“作業設計”,區內教師開展了數字化集體研修實踐,形成了研修五階段。包含自主研修階段、共研成長階段、集體研修階段、交流評價階段和實踐反饋階段。在集體研修階段,通過希沃錄播產品,以錄播或直播的形式開展講座式集體研修活動,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案例。而在實踐反饋階段,又借助希沃集備平臺對集備作品進行線上批注和討論,最終形成優秀案例供全區學習和參考。
經由此實踐,區內形成了“主題引領啟智、理論輻射集智、集備研討匯智、專業成長增智和教學實踐提質”的數字化“四智一踐”研修模式,為廣大一線教研工作者提供了可參考的數字化教研模式借鑒。
時長17:04
“數字時代,面對國家教研政策的新導向、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發展和精準教研的新需求,都將進一步加快推動新技術在教研中的創新應用研究。”希沃將秉持教育初心,以數字化的力量助推更多教研教學創新模式落地,賦能教師“教書育人”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