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洛圖科技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MLED(P≤1.0mm)直顯產品,價格下滑幅度在30%以上。價格的下滑推動了該產品市場的加速普及。
其中,一季度,銷售額角度看,P≤1.0mm在小間距LED產品中的占比已達到11.2%,增幅達30%;出貨面積角度看,其實現了翻番式增長,占整體市場的比重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達到2.5%。洛圖科技認為,隨著新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力增強,MLED(P≤1.0mm)直顯正在進入爆發成長階段。
據洛圖科技預測,2024年,中國MLED(P≤1.0mm)直顯的市場規模將增長30%以上,達19億元。到2028年,中國大陸MLED(P≤1.0mm)直顯市場規模將達到56.3億元,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0%。
新技術驅動P≤1.0mm直顯價格下降
從洛圖統計數據看,價格依然是阻礙P≤1.0mm標準直顯產品大規模應用和市場增長的主要障礙。2024年以來的市場增長,與技術驅動的成本下降密不可分。
其中價格下降的主要推手是MIP技術的普及。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MIP封裝技術開始滲透,市場占比提升到2%。其中P0.9級別產品成為市場主力。應用MIP技術,既可以在LED晶體顆粒端導入更小尺寸的產品,進而實現上游原材料的節約;同時亦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表貼工藝,實現產品終端制造對極高巨量轉移成品率,至少1-2個數量級的脫敏。
MIP在P0.9和P0.7產品上,實現了材料、工藝、設備、檢測、修復等多個角度的成本下降。同時,其也推動了更多行業企業進入P1.0以下產品和MLED市場,提升了相應產品的競爭烈度。
行業專家表示,在MIP技術支持下,P0.9正在復制5年前P1.2產品的路徑:即供給擴大和廠商增多,驅動消費結構轉變。歷史數據看,P1.2產品的10年歷程價格從每平米20萬下降到目前最低大約2萬左右,實現了從高端極少數,到目前主流選擇需求之一的市場躍升。——價格大幅下降后,市場規模擴張居然實現了“數量級”性的升級。
業內認為,p1.0以下級別的產品,渴望在MIP新技術加持下實現類似此前P1.2產品的市場成長軌跡。未來P0.9產品、P0.7產品都是能大規模普及的,相對較成熟的,能夠從既有技術和MIP封裝中獲得較大成本下降的規格。
推動P≤1.0mm直顯價格走低的因素除了MIP之外,還包括COB技術。COB技術的持續成熟,導致其自身亦在價格下降的軌道之中。而MIP的競爭性出現,亦推動了COB技術加速價格下降。作為P≤1.0mm直顯以下目前占比超過5成的工藝技術,COB的價格下降自然對超微間距LED顯示應用普及也有極大推動作用。
需求升級撬動P≤1.0mm直顯規模增長
按照洛圖預期,每年3成增幅,2028年P≤1.0mm直顯按銷售額幾乎將占到小間距LED產品的半壁江山。對此,肯定有人會有疑問:市場有那么多的“高端需求”嗎?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作為室內應用和半室外應用(如臨街櫥窗廣告等)為主的顯示產品,小間距LED的多年發展,依然沒有解決一個基本問題——即3米視距下的觀感問題。從中高端需求看,在3米的距離上大幅度消滅產品的像素顆粒感,不僅需要更好的光學設計、更一致的調光,也需要P≤1.0mm的間距指標。
3米視距上沒有像素顆粒感,將極大增強目前中高端應用下,LED直顯產品的“應用體驗”。這不是什么“高深的需求邏輯”,只是用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效果體驗:目前,為什么用戶沒有選擇滿足這樣需求的產品呢?答案僅在于“價格”。即只要P≤1.0mm直顯能夠持續價格下降,其就能不斷替代傳統類產品的應用需求。
例如,10年前第一代室內小間距商場廣告屏,普遍應用P2.5-p4級別的產品;5年前中樞性間距選擇是P2.0-P2.5;而現在更多的應用愿意選擇P1.8左右的產品……持續的顯示清晰度升級,是小間距LED顯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同時,行業認為P≤1.0mm產品在家庭影院市場亦擁有巨大的機會。其中,P0.7產品能夠在120英寸級別提供4K分辨率,完全可以稱為中高端家庭影院的“新選擇”。P0.3X級別的產品,即0202MIP技術的主流產品之一,則可以完全替代目前70英寸以上液晶顯示產品實現4K顯示,或者在120英寸以上大屏提供8K顯示需求。
LED直顯在色彩、對比度、HDR、反應速度、節能上全面領先液晶顯示大屏。畢竟液晶顯示是在LED背光源上進一步增加液晶層構成的。這使得從體驗效果和大尺寸化趨勢,尤其是低亮度、模擬電影院黑屋模式觀看舒適性等方面,MLED在家庭影院市場具有獨特優勢。
對于P≤1.0mm產品應用的市場發展,行業還有一個嶄新的“應用標準概念”:即P≤1.0mm可能推動LED商顯,從“面積覆蓋”作為選擇第一因素,向“分辨率覆蓋”作為選擇第一因素轉變。即早期小間距LED室內屏,更多是需要一個某一尺寸面積的顯示屏;未來客戶需求可能更要求顯示屏要能體現高清、超高清畫質內容的價值。即2K/4K內容的真實展示,成為首要標準。這也將有利于P≤1.0mm產品的普及化發展。
目前,高質量的廣告內容多以4K標準制作。內容標準的升級,可能成為推動P≤1.0mm應用落地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對于眾多的室內會議、商顯、廣告等應用,滿足4K分辨率,需要P≤1.0mm的間距指標。
總之,3米等近距離下的觀感、家庭影院等需求、4K超高清內容等應用端新標準,都是推動P≤1.0mm需求端升級的原因。而進一步的間距微縮,也將提升LED直顯在更多應用場景下的適應能力,拓展應用范圍。所以,發力P≤1.0mm標準產品,對于品牌企業是“數量、質量”的雙贏選擇。
建立中高端市場壁壘,品牌熱愛P≤1.0mm
推動P≤1.0mm產品和市場的開發,對于LED直顯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還具有特殊的品牌價值。
目前,小間距LED顯示,特別是傳統表貼工藝產品具有“泛化”的趨勢。這讓頭部小間距企業與中后部企業的“距離感”在縮小。如何保持頭部企業的領先優勢呢?既需要技術升級,也需要一個有一定門檻壁壘的產品:
其中,更小間距指標的產品,意味著單位面積中更多的像素集成。即便是采用表貼的MIP方案,P0.9產品也是一個“技術含量更高”的品類。而P0.5級別的產品,無論是傳統COB還是MIP,無論是Mini LED 還是Micro LED,都將是更具有難度的產品,同時也是消費端更注重品牌力量的產品。同時,頭部LED直顯企業往往自己具有COB封裝產能,也在自己打造MIP封裝產業鏈,具有更長的制造鏈優勢。
即,大力發展P≤1.0mm產品,頭部小間距企業可以從1.品牌軟實力、2.核心技術難度、3.自身產業鏈長度等三個方面建立競爭優勢和壁壘,拉開與行業中下游品牌的差距。結合P≤1.0mm產品更好的體驗和更高的附加值,頭部LED企業推動更小間距產品普及的決心與動力非常之大。
綜上所述,行業認為P≤1.0mm產品正在進入爆發新階段,除了擁有需求升級、新技術加持等行業共性原因外,也在頭部品牌推動的主觀能動性上占據優勢。未來P≤1.0mm成為行業增量和新應用的主要發力點,將是小間距LED顯示核心趨勢。緊抓P≤1.0mm MLED產品普及大勢,更是行業企業的必爭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