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展館巧妙地融合了傳統展館的藝術魅力和現代科技的互動體驗,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
通過多媒體展示、光影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觀眾可以在沉浸式空間中親身體驗歷史,不僅增強了觀眾對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更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01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
板閘遺址是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的重大考古發現。板閘文化體驗中心展陳脈絡以板閘為基點,以“閘—關—鎮”為邏輯主線,再現“因運而建閘、因閘而設關、因關而興鎮”的歷史場景。
板閘文化體驗中心運用科技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技術,向游客講述明清時期大運河沿線市鎮發展的歷史故事,是一座將文化創意和數字科技相融合,集歷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歷史文化體驗館。
下面走進板閘遺址,一起探尋因⽔⼯⽽興的閘-關-鎮的繁盛⻛情,透過⼏經變遷的歷史脈絡,見證它的“ 興與衰 ”。
前廳:又見板閘
光影流動,揭開古閘的神秘面紗。復古的紋理背景墻與藝術字體、燈光相結合,營造出板閘與“水”之間的依偎之態,透出幾百春秋的悠然與靜謐。
序廳:春秋紀事
以時間為序,展廳通過圖文與多媒體投影相結合的方式,將“淮—關—鎮”的故事脈絡更清晰展示在游客面前,讓探索更有趣味。
主題展廳一:古閘風云
進“古閘風云”主題展廳,感受板閘的發展變遷,豐富的互動展項,使觀眾沉浸體驗古閘風云。
通過多媒體技術讓游客參與“建閘”、學習板閘的建造工藝,使展館“動”起來,讓古老的技藝在此得到傳承。
主題展廳二:淮上雄關
來到“淮上雄關”,此展廳根據歷史資料和考古發現,按比例造景還原了“淮安大關”與“淮關監查署”,通過模擬“征榷制度”,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樣貌,讓游客了解淮關的運作方式與監管制度。
展廳結合多媒體大屏多通道投影拼接技術,創造出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使游客仿佛真實的站在淮關之上觀運河繁景。
主題展廳三:鳳里傳奇
“鳳里傳奇”主題展廳以板閘古鎮為原型,內還有十幾種可互動項目,包括:與酒客猜拳、船舶夜游板閘、騎馬、劃船、投壺、聽戲等等。
當游客踏入這里時,仿佛完成了一次600多年的穿越,在一磚一瓦中感受市集的繁華,沿街的商鋪、吆喝的小販、淮劇的演繹,大王廟、觀音庵、文津書院等繁盛聚集,呈商業百態。
“板閘人家”則更盡江淮風物,還原了當時板閘居民的生活場景,感受板閘的醇樸民風。
主題展廳四:瞬間即永恒
文物是歷史的物質遺存,是見證板閘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銜接板閘的過去與現在的重要橋梁,在“文物展示區域”,游客可以一覽古閘文物,感受板閘文化過去的璀璨。
穿過文物展示的區域,來到“考古發掘現場”,游客可以參與到模擬考古體驗中,經過學習考古過程中所需工具的使用技巧,通過實際操作演練,觸摸曠古的脈絡。
尾廳:遺址覓蹤
當游客從遺址發掘的現場體驗區移步到尾廳,目睹600年后的板閘,仿佛完成了一場時空的穿越,跟著墻上圖文和多媒體視頻的介紹,了解古板閘遺址的歷史和發現到保護的過程。
02 天臺山詩路文化數字館
8月2日,天臺山詩路文化數字館正式開館,館內融合古典文化和現代科技,以大數據加大模型,梳理天臺山歷代文史、方志、詩詞、名人數據,匯聚傳世天臺山主題筆墨丹青,讓流傳千年的天臺山文化可看、可聽、可體驗。
天臺山詩路文化數字館包含序廳和唐·潮時代、唐詩之路、詩意天臺3個主題展廳,包含天臺山生態美景的數字化再現,以及對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深邃底蘊的現代演繹。
唐·潮時代
這部分有3處數字化展項可供打卡體驗,最吸引游客的是360度AI環拍打卡設備。此處有漢服唐裝,一朝更衣,夢回漢唐。
游客站上圓形舞臺,按提示操作,基于AIGC 技術,只需幾秒鐘,游客便可以獲得一段360 度環拍視頻,手機掃碼即可下載或分享短視頻。
唐詩之路
穿過一條如夢如幻的詩詞隧道,便能看到一片詩詞點綴的夢幻空間,這里不僅有AR賦能、呈現古今的天臺沙盤,還有多個數字展項將天臺山的詩詞故事娓娓道來。
在“詩履千秋”數字化展項中,匯聚了歷代天臺山詩詞數據,按照其歷朝詩詞數量,結合天臺山的形象,做成了一個兼具人文和科技之美的數字展項。
“詩人行跡”數字展項以宋代《嘉定赤城志》輿圖為底,復建以天臺為核心的浙東山水詩路沙盤,通過掃描沙盤上提示的AR點位,就會呈現出孟浩然、陸游、王士性等名人到訪天臺路線和影片故事。
詩意天臺
穿過一間仿照唐代風格的舊時亭臺,便能體驗VR中的臺山瑞景。
數字館二樓的5D球幕影院,特別制作的影片《飛躍天臺》是展館里不可錯過的亮點之一。通過機械座椅聯動,爬升、俯沖、盤旋、穿梭等體驗,圍繞“詩畫、佛道、山水、名人”為主題的影片,從“古、今、中、外”不同維度,帶領游客一覽天臺魅力。
與此同時,天臺山詩路文化數字館打開文旅體驗新思路,通過智能設備捕捉市民肢體動態,再將其打卡影像與水墨天臺畫卷組合,快速生成一段“身臨其境”的短視頻,供市民現場掃碼下載分享。
為了讓天臺的傳奇故事更具“科技范兒”,數字館把山林造景搬進“瓊臺仙境”,借助3D裸眼動畫,讓《四睡圖》中三位圣人與老虎的形象在市民眼前動了起來,一展天臺山“隱逸棲真”的文化意韻。
因此,“瓊臺問道”數字展項圍繞司馬承禎,基于詩文數據,展示其朋友圈。游客在桌面上點讀人物、地點、作品等信息,直觀了解司馬承禎的影響力及交游的唐代文人群體。
而在“百代詩韻”數字展項中,精選著名詩人經典名篇,將優美詩作通過可視化層層展開,展現歷代詩人眼中的天臺山印象。
館內還有其他精心設計的互動展區、光影隧道等數字展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