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央視推出的高清標準,是一次利用自身“電視霸權”的商業策劃,還是對信產部標準缺位的有效補遺?又能否將緩慢發展的高清電視產業真正帶上快車道?
作為行業老大的央視,一舉一動頗受眾人注意。這一次,央視突破了傳統意義上電視臺只是錄制高清電視節目的界限,將觸角伸到了高清電視領域。不但親自制訂了高清電視標準,還以此標準選擇合作的電視制造商,并附以HDTV@的央視高清電視標識進行出售。一連串舉動幾乎穿起了高清電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2005年9月1日,先是標志著全球首個華語高清頻道的央視“高清影視”在杭州正式試播。以此為起點,陸續有50個以上的有線電視臺進行了高清試播。11月到12月間,央視又分別與松下、日立、海信簽約,將以上三家企業囊括為其高清戰略合作伙伴,授權銷售標識有HDTV@圖樣的電視。在已經到來的2006年1月,首個高清電視頻道“高清影視”正式開播。在中國高清電視產業不甚明朗之際,央視率先舉起高清電視的大旗。
“高清電視產業是一塊大蛋糕,誰都想動,但卻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事情。”賽迪的一位分析師告訴《法人》。
事實上,歐美日韓等數字電視發展較快的國家,數字高清電視機的普及率已非常高,ESPN、HBO 、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 、NHK 、KBS 等知名電視媒體都紛紛推出高清頻道,數字高清節目源呈爆炸式增長。在中國,雖然目前國內數字高清頻道剛剛起步,但由于近年來娛樂、生活日益呈現數字化、網絡化的趨勢,再加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實現數字高清直播,以及國家準備在2015年全面普及數字電視、停播模擬信號等促進因素,數字高清節目的發展將不可限量。
雖然眾人皆知高清電視產業是一塊大蛋糕,但國內產業的啟動卻并未如企業所愿,一直處于徘徊不前。廣東一家電視生產商負責人告訴記者,信產部關于高清電視的標準一直遲遲未能頒布,使得目前市場上充斥著許多魚龍混雜的高清電視產品,這樣的局面不利于產業發展。
而作為高清電視本身,也具有與傳統模擬電視不同的特性。要享受真正的高清電視效果,必須同時具備幾個條件:高清電視節目內容;高清節目傳輸系統;高清電視機和機頂盒,當然也少不了各地方有線電視網的轉播。幾個條件缺少任何一項,都會影響高清電視的收看效果。因此,單純的說高清電視生產廠商,或者單純的談節目的錄制對于高清電視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此番央視推出的高清標準,是否是對信產部標準缺位的有效補遺?又能否將緩慢發展的高清電視產業真正帶上快車道?
央視越位?
央視高清標準一出,即引來業界的一片質疑聲。
12月9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與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共同出席了央視高清伙伴簽約儀式,雙方聯合簽署協議表明:自2006年1月1日央視“高清影視”頻道全面運營起,海信成為該頻道的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聯合推廣中國高清數字電視產業,通過此次合作,海信獲準使用央視高清標志。
與海信相同的是,在11月一個月中,與央視簽約的兩家日資企業松下和日立也分別享有使用央視高清標識的權利,并且成為央視的“高清影視”頻道戰略合作伙伴。
諸多電視生產商中,為何獨此三家入圍央視戰略伙伴?據悉,央視此次選秀的標準非常明確,首先應將產品送至廣電總局下屬的高清電視檢測中心進行檢測,產品合格是合作的第一步。其次,與央視合作的廠商均需交納5000萬元的合作費,并在其出售的高清電視產品中為消費者代繳一年1440元的高清電視收視費。而作為回報的就是標識央視高清標識。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歸信息產業部管轄的廣大彩電企業對以廣電總局相關標準為依據的央視版“高清標準”權威性的懷疑,是令許多廠家觀望、遲遲不愿出手的主要原因。廣東一家彩電企業負責人稱:央視并非權威認證機構,其出具的認證標準對廠家沒有實際意義。有其它電視廠商也表示,只有政府部門或行業協會才有權力制定高清電視機的標準。
其實,早在去年4月,《數字電視終端產品國家標準》就進行了公示,但16∶9的顯示比例、42英寸以上、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等等指標使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CRT電視機面臨尷尬。同時如何協調不同廠家的利益關系也一直沒有解決,所以標準一推再推。根據記者了解,信產部對于高清電視的標準應當會于今年年內頒布,到時,信產部的標準將作為權威標準規范高清電視行業。
對于央視自立標準的說法,中數傳媒的運營總監董震曾特別聲明說,這跟標準無關,只不過是盡量靠近正在努力的一些草案,但是跟標準無關,跟認定、認證都沒有關系,它是捆綁合作的一個保障體系的要求。
在這個標準就是王道的時代,央視似乎無心等待標準的公布。
央視將高清認證標準推向市場,結果無人能夠預測。
雙刃劍
“說穿了,這就是市場的競爭!”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說,央視高清影視頻道的開播可能會引起兩種動向:其一,它會帶動真正的高清晰度電視機市場的啟動;其二,高清晰度電視機市場將逐步走向規范,這對一直以來都在宣傳高清概念的彩電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在中國,高端電視機市場的啟動并不像廠商們想象中的那么順利,且還有很多“假高清”在魚目混珠,而關鍵問題在于現在中國沒有真正的高清電視節目,無論是真高清還是假高清,看相關節目的效果都一樣。在混亂的軍備競賽中,由于缺乏嚴格的第三方監督,“高清”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已經被各路人馬用濫用臭了,名副其實的“高清”標榜自己高清,“標清”等偽高清者也打上了高清的旗號,在這樣的局面中,不具備較強鑒定能力的消費者只能選擇持幣觀望。
央視以自己的信譽作為擔保,創造性地設計出了“央視高清合作伙伴”的標志,這對于茫然無措的消費者來說,無異于在無邊黑暗中突然找到了一盞指路明燈。而電視機廠商加入高清產業鏈,則有望打開高端電視銷售缺口。
賽迪顧問分析師楊蕾認為,高清標準的制訂涉及到節目制作、數字運營等各個方面,同時也牽涉到運營商、彩電廠家等等更多方面利益,要想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并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確實很難,需要仔細斟酌。央視作為國家頻道,它的實力和資本將推動數字電視從中心到區域擴散,對市場的普及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數字電視》主編包冉也告訴記者,雖然他對央視的做法有些異議,但內容和設備本身就有相互促進關系,好的節目將會帶動產業的發展。央視選擇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以及多哈亞運會等一系列備受人們關注的賽事推出高清頻道,無疑為高清電視的推廣帶來了最好的發展契機。
在對央視標準一片置疑聲中,終于有了肯定的聲音。
央視此舉在全球范圍內是一次創新,而央視的這一思路似乎和電信運營商的轉型——從產品供應商到綜合服務提供商頗為相似,至于能否成功,依舊有待市場的檢驗。
終端之惑
而對于現實中的消費者,是否能對央視高清的牌子照單全收?如果央視高清標準能夠在產業鏈的終端消費者那里得到認可,無疑將拉升合作伙伴電視機銷售量,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電視機制造商愿意結盟央視,而央視高清電視產業聯盟的雪球也將越滾越大,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央視高清標準將變得一文不值。成敗之間,全在產業鏈條終端的消費者。
據賽迪顧問分析師的推測,倚仗央視多年來在傳媒領域的權威地位,央視高清會對消費者選擇高清電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具體影響的大小會由于不同合作伙伴選擇的營銷策略而有所不同。
然而,許多專家表示擔憂的問題是央視高清標準是否會搶占了國家標準的先機,給消費者形成只有標有央視高清標志的電視才是真正高清標志的錯覺。消協副秘書長武高漢指出,任何物理上達到高清要求的電視都可以觀看高清節目,不會因為和電視臺結盟而出現不同。一些電視臺借高清頻道開播之際與廠商進行的戰略合作,如果是在廣告推廣的層面上,則是完全正常健康的市場操作,如果是借助合作之機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有意的引導或干涉,則有失妥當。
在高清標準尚未確定的空白地帶,央視就已經早早開始跑馬圈地。希望借由商家的力量著力推廣“高清影視”頻道,收回前期用于高清節目開發制作的巨額成本。而作為央視合作伙伴的電視生產廠商,也希望在央視這棵大樹的庇護下,率先搭上高清電視這輛車。與其說是央視認證了這些電視生產廠商,不如說是這些廠家與央視聯手為中國高清電視預熱打擂站臺。毫無疑問,由央視高清標準開始,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高清電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