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全球液晶面板龍頭京東方發布公告,2024年,公司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5億元–38億元——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扣非凈利潤虧損的京東方實現盈利。分析認為,這預示著液晶面板行業正在進入新一輪“產需”周期。
2024年逆勢盈利的關鍵
2024年顯示行業全球需求并不“理想”。關鍵因素是全球宏觀經濟位于低谷,歐美的通脹危機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動能。
例如,奧維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 3086 萬臺,同比微降 1.8%;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測,2024年的全年全球彩電出貨量可望達1億9,670萬臺,年增0.6%——雖然結束連續五年出貨下降的局面,但是依然位于歷史低點。
顯示器市場上,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顯示器市場出貨量溫和上揚1.5%,達1.27億臺。但是考慮到2023年全球顯示器市場6-8個百分點的需求下滑,行業整體市場依然位于低谷的“L”型底部。
縱觀彩電和顯示器兩大需求市場情形,可以看到顯示面板全球市場“消費數量”上并沒有真正展現出轉折的態勢。即便有下半年國內外市場的銷量增高,例如三季度全球彩電需求同比回暖超9%,也很難說需求“熱鬧”起來了。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企業是如何“盈利”的呢?
對此,一方面是通過控制產出節奏、庫存周期,實現平滑的產能利用率。即維持產線盡量在70%以上產能利用率水平,不過高,更不過低。雖然高產能利用率能提升局部時間的利潤,但是在需求較弱的背景下,往往也會驅動下一階段產能利用率大幅向下波動,進而帶來局部時間的虧損——而通過更為平滑的產能控制,利用率維持在成本線之上,則能一直保持產線盈利。
第二則是,2024年開始早期的10.5/11代和8.6代線,折舊進入尾聲,也為未來持續降本盈利創造了條件。
但是,除了以上原因,需求側的升級是2024年行業盈利的真正主要原因:即大尺寸產品暢銷,推動了行業效益增長。其中,彩電市場和商顯市場尤為如此。業內認為,短期內大尺寸產品市場占比的繼續提升,將是顯示面板行業“最”利好的機會。
大尺寸化,帶來產能消耗增長
據奧維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電視行業7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銷量占比創紀錄的達到32%以上,其中四季度占比更是突破了4成。75英寸、85英寸、98英寸以及100英寸等超大尺寸已經成為國內彩電消費的主流。
且作為領先市場,國內大尺寸流行的趨勢也在加速向全球輸出。特別是歐美和中東等富裕型消費市場正在復制“中國經驗”:目前我國彩電平均消費尺寸比較國際市場領先10英寸。實際上,更長歷史時期內,歐美一直是大尺寸電視消費的風向標。2023和2024年被我國市場反超,更主要在于歐美經濟通脹對購買力的影響。隨著2025年通脹問題被進一步吸收和稀釋,歐美市場大尺寸彩電消費的機遇可以期待。
布局超大尺寸是我國面板業的共同選擇。例如,2024年11月份,京東方超大尺寸的98和100英寸面板產品當月合并出貨量超過60K;其中100英寸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63.8%。——積極擴大超大尺寸制造能力,也是全球顯示產業的追求。如夏普2024年關停了日本10代線,卻增產了廣州10.5/11代線6萬片每月玻璃基板產能,進一步擁抱了主流規格的更大尺寸產能。
除了彩電,IT產品也是如此。特別是臺式機顯示器,24和27英寸需求量長期走強,23-24英寸取代21英寸,27英寸更成為電競和居家應用的等核心主流選擇尺寸。
在商顯產品上,大尺寸化趨勢也很明顯。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Interactive Board,IB)顯示面板整體出貨量為274.0萬片,同比微增1.7%;出貨面積為44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2%。其中,平均尺寸數據為76.0寸,同比增長1.4寸;86寸已連續兩個季度是市場第一大尺寸,前三季度的累計出貨量增長16.9%,市場份額上漲4.6個百分點,達到35.5%。——86英寸在教育市場占比更是高達7成。
“大尺寸增長”,帶來出貨總量增量雖然不大,但是驅動了全球顯示面板消耗面積的增加。對于目前處于限產下的緊平衡狀態的供給格局,以及2024年全球僅僅5%左右的行業利潤水平而言,大尺寸增長的顯示面積需求,是關鍵的“市場支撐變量”。
例如,每1000萬臺55英寸電視,被75英寸電視替代,在顯示面積上相當于多銷售890萬臺55英寸電視。
再以國內彩電市場為例,2016年是彩電銷量高峰,年度市場規模達到5300萬臺,平均尺寸46.6英寸,銷售面積大約3153萬平米。2024年,國內彩電行業規模3086萬臺,平均尺寸近67英寸,銷售面積接近3900萬平米。——銷量大幅萎縮下,銷售面積卻大幅增長了。
另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LCD TV面板出貨1.2億片,同比增加0.6%;出貨面積0.9億平方米,同比增加8.0%。
正是有了大尺寸化這一大趨勢,2024年顯示面板行業才擁有了整體盈利的保障。雖然2022年后,確有夏普日本10代線、三星韓國液晶面板線的退出市場,但是我國10.5和8.6代線的擴產規模依然超過國際市場的關停規模。在擴產背景+需求下滑+宏觀經濟低迷的大格局下,大尺寸化是面板行業消化產能、保持盈利的最關鍵路徑。
唯“大”不破,顯示行業的老規律
過去30年,我國彩電平均消費尺寸從25英寸上升到了67英寸,PC顯示器消費尺寸從17英寸上升到了近23英寸,商用顯示產業因應大尺寸顯示技術普及而逐漸從窄眾市場變成大眾型行業……等等,這些歷史數據都表明,顯示行業的驅動力,“大尺寸化”是一個根本因素。
近年來新興發展的車載市場,中控屏越來越大也是本質趨勢。甚至全顯示智能座艙的出現,帶動車載顯示從中小屏為主,向大型屏為主發展。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車載顯示面板出貨量中10英寸以上的產品占比達到了52%,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7個百分點。此外,智能座艙的滲透率,單一座艙屏幕數量或者面積也有增長趨勢。這將驅動每年近億臺車輛市場,成為顯示行業的必爭之地。
傳統需求大屏化、新興需求也在大屏化,商顯和車載等新需求市場規模擴增等因素,成為支撐顯示面板行業長期盈利的關鍵因素。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重新回歸擴張周期,顯示消費會延續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復蘇格局。行業市場在總量需求、大尺寸化需求、新興場景等方面都會更有建樹,利好于產業整體盈利能力的保持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