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發表新的電視品牌,以“REGZA”替代使用已八年的“face”,企圖扳回市場版圖。首先,以液晶電視發動市場攻勢。然而,在電視市場策略上大家關心的焦點,是東芝與Canon合作開發的SED新型電視能否成功。由于原定今年春季推出的計劃可能延后,其數字策略的價值性備受質疑。
東芝AV產品事業分社Digital Media Network社新倉諭副社長,在21日新品牌發表記者會上,興致勃勃地表示:“液晶電視之日本市場占有率將提高至15%”。26英寸到47英寸10機種,全產品線采用高畫質處理系統,產品設計也全面翻新。然而,發表會后記者們的問題都集中在原定春季推出之SED電視上。
新倉諭副社長表示,推出時間將依照原定計劃;2006年推出銷售的為平冢試產線所生產的產品,原本就僅有少量生產。姬路的量產工廠正式出貨為2007年。其間并暗示上市銷售時間延至夏季的可能性。事實上在去年的展場上,參觀SED攤位的某電機大廠主管就曾點出,SED大型化的開發落后的可能。Canon御手洗社長則強調一切依照計劃進行,年初時即發布“希望在6月底前推出”的訊息。東芝的藤井執行董事亦表示,上市初期由于僅有少量,價格雖然會偏高,但希望與次世代DVD同時時期推出。新倉諭副社長則表示,推出銷售、生產計劃將在三月中決定。SED的進展是否順利,似乎存在疑問。
探究東芝在策略上有兩個誤判。其一為市場環境的激烈變化,液晶與等離子電視的主流售價皆已降到一般可接受的普及價位,早在去年就已跌破“1英寸1萬日萬”的價位,并朝50英寸、60英寸的大型化發展。SED很難以大畫面、高畫質高級品之訴求,而希望售價高于液晶或等離子電視;因此降低成本勢在必行。其二為以2007年1月正式投產為目標,而計劃于去年底動工的姬路工廠之土壤污染問題。由于原顯像管工廠土地撿驗出含超過環境基準值的有害物質,而必須進行土壤去除作業,導致動工時間不得不延后2個月。
對應此狀況,兩公司合資的SED生產公司1月更換社長,由東芝生產技術經驗豐富的福間執行董事接替Canon研發背景的原社長。2月東芝又新成立“SED開發、事業推進計劃團隊”,加速導入量產。然即使如此也難以挽回工廠動工落后2個月的進度。在平冢工廠去年夏季開始即已月產3千臺的規模持續生產,但是在松下、Sharp加速面板設備投資之下,東芝以限量銷售策略恐無法奏效。此外,也有無法滿足量販店訂單數量的危險。
3月正式在美國推出的支持新一代DVD“HD DVD Player”,雖未如期在去年推出,但之后為微軟游戲機所采用,加上價格僅為業界預期之一半,而扳回市場劣勢。SED電視是否堅持在2006上半年推出,抑或待2007年有萬全準備后再正式推出。對東芝而言,目前正是重新思考攸關勝負策略的關鍵時刻。(拓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