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三星放棄等離子生產轉投液晶”的消息引起了業內的關注。雖然中國三星電視市場部的相關人士證實此消息純屬誤傳,但在越來越多的平板電視企業選擇液晶電視作為主推產品的現狀下,該消息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企業、消費者對等離子發展前景的擔憂。
退出傳言風聲鶴唳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三星數字媒體事業部高層透過韓國媒體向市場傳達:‘今年上半年三星并無增產PDP(等離子)的計劃,2006年全年是否還會擴產PDP,現在也很難確定。’”
消息傳開,引起了中外平板電視企業的關注。雅佳影音多媒體(中山)有限公司總裁匡宇斌認為,任何公司資本的投入都與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息息相關。三星停止擴產等離子起碼表明三星對平板電視的資本投入有所控制,另外也表明三星未來會將重點集中到液晶電視上。然而這一消息卻遭到了當事方的否認。中國三星電視市場部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三星停止擴產等離子生產的消息純屬誤傳,2006年三星等離子的增產計劃正在討論中。該人士表示,經過與韓國三星方面的溝通,他們認為之所以出現不實報道,除了翻譯的誤差之外,不排除競爭對手的誤導。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的研究總監則將出現不利于等離子發展消息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市場對等離子產品的不看好。他認為,在平板電視剛剛興起時,等離子和液晶曾被業界稱為“平板雙雄”。與液晶相比,等離子電視在誕生之初甚至還更受矚目,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液晶與等離子已形成7:3的市場格局。中國消費者協會提供的調查數據也顯示,2006年有80%的消費者欲購買液晶電視,只有20%的消費者欲購買等離子電視。同時,由于等離子模塊生產線壟斷在少數日韓企業手中,也迫使中外彩電企業選擇液晶為平板戰略方向,從而形成了液晶人氣勝于等離子的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三星等具有行業主導優勢的企業在等離子方面的一舉一動,自然也就成了業界關注的重點。對此,匡宇斌表示,等離子的發展目前主要基于全球市場,由于等離子具有價值高、市場總價值偏小的特點,因此等離子電視雖然有一定的出貨量卻不能保證資本的投入有很好的回報,等離子電視生產企業如果不立足于全球市場與中國市場并重,很難有好的發展。
此外,三星、東芝等行業領先企業對OLED、SED等新顯示技術加大投入,也加重了人們對等離子電視發展前景的擔憂。
新技術蓄勢待發
今年2月,三星SDI宣布將斥資近4.5億美元擴充AM OLED(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產能。三星電子LCD部門的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LCD部門的目標在于持續維持LCD領域的霸主地位,并在大型AM OLED領域稱霸。
2005年5月,三星電子開發出全球尺寸最大的40英寸電視用AM OLED。中國三星的有關人士介紹,作為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雖然OLED的技術仍處在開發階段,但已經開發出了樣機,一旦時機合適,三星將會迅速推出產品。
根據東芝公布的戰略規劃,2006年度東芝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目標要達到20%,前期將主推47英寸大型液晶電視,中期開始將以中小型液晶電視及新型SED(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屏)產品為主打。東芝對和佳能共同開發的新一代SED面板技術寄予了很大期望,決定2006年內先期在日本市場推出55英寸的SED電視。由于SED是以顯像管為基礎進化來的,結合了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兩者的優點,被東芝看作是“終極電視機”。
日韓企業猛攻新技術,也讓市場對液晶、等離子電視的發展前景表示了擔心。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新技術的更替將更加快速,一種技術坐吃幾十年專利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液晶等離子仍是主角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日韓企業紛紛加大新技術投入的比重,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這些新技術還只是一種技術儲備,很難在短時間內放量上市。
目前,SED雖然集合了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兩者的優點,但是成本卻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問題。東芝表示通過規模量產可將SED的成本在2010年前大幅削減到7萬日元以下,這樣基本上就可以在一個對等的價格基礎上與LCD及PDP面板競爭了。但是,佳能和東芝是否愿意將其技術拿出來與其他公司共享,從而加速SED電視的商品化和降低成本,卻是其能否成功的關鍵,而這也使眾多對SED充滿合作愿望的企業不會貿然斥資進入的重要原因。
就在三星決定加大投資AM OLED的時候,美國柯達公司和日本三洋公司近日關閉了雙方在日本合資建立的OLED顯示器制造工廠。這對OLED的發展是個不小的打擊。柯達是OLED的發明者,擁有OLED專利最多,如果柯達與三洋強強聯合依然無法突破OLED量產瓶頸,可見這一技術的前景還不明朗。
在未來顯示技術短期內難以市場化的情況下,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的研究總監認為,今后平板電視市場仍將是液晶、等離子共同發展,尤其是在大屏幕顯示領域,等離子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液晶除非技術有突破性的發展,否則大屏幕顯示仍是難題。廣州上兵伐謀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監劉步塵則建議,國產企業應該利用自己的現有優勢,不妨在努力作好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市場的基礎上,適當地對各種新技術進行跟蹤,了解動態,以便及時切入,以免錯過發展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