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高端的平板電視,也開始降低身份。
在離春節還有遙遙十余天時,夏普、松下、三星、LG、飛利浦、日立、東芝等諸多外資品牌齊齊大幅比肩直降“跳水”,跌幅動輒四五千元,并全面覆蓋了液晶、等離子兩大產品線。
而國內彩電巨頭們終于還是沒能熬過年三十,也開始紛紛下水。廈華37英寸液晶由15980元降為12980元;上廣電50英寸等離子從28800元降價至19990元,創維46英寸液晶更是直降8000元。
單看跌幅四五千元,似乎覺得彩電廠商在吐血大甩賣,老百姓獲得了很大的優惠。但是,看清價格基數后(平板電視價格普遍在1.2萬元以上),我們只能說,平板電視的降價空間依舊很大。
很明顯,面對數字電視的美好前景,隨著中國彩電技術的不斷升級,等離子與液晶為代表的平板電視已成為2006年國內外電視機廠商紛紛瞄準的重點,平板電視取代傳統電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顯然,平板電視廠商之前之所以能堅守高端,是因為平板電視產業鏈上的內容提供尚未形成市場。打著高清的旗號,但是,沒有真正的高清節目,平板電視與其他所謂低端電視之間的功能差別被無情掩蓋。
2005年年終,央視加快了高清電視節目的推進步伐,正式推出高清頻道。而這自然是平板電視價格開始跳水的直接誘因。
隨著央視高清頻道的推出,高清電視的受眾市場已經隱約形成。平板電視作為享受高清電視節目帶來的視聽盛宴的關鍵載體,其消費市場也正式進入發展期。
熬過了之前的市場培育期后,平板電視真正迎來了銷售春天。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表示:“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目前還處于‘春秋爭霸’的局面,尚未最后沉淀出穩定的市場格局,所謂的強勢和弱勢都只是暫時的,2006年的市場份額非但不會固定,還可能產生極大變化。”
國外廠商率先跳水,國內廠商被動跟進,只能說明,大家的市場領悟能力有差別。
消費不消費,買與不買,僅是一念之差。因此,先降價、再加上國際品牌,國外廠商在平板電視第一次肉搏戰已經占到了優勢。
平板電視一如所謂的高清電視節目,短期內都針對的是高端消費群體。央視高清的價格曾經在民眾引發廣泛的爭議。大部分的聲音都是在聲討央視高清價格“高不可攀”。
即使在廠商來看,他們已經開始大范圍跳水,但是,在大眾來看,真正的高清電視和高清節目都還有點遠。即使他們喊破喉嚨,價格萬元以上的平板電視,都不會促使大部分家庭選擇更換電視。
高清電視節目和高清電視是兩只綁在一起的螞蚱,一榮俱榮、一衰同衰。
高清電視節目的市場推廣空間和平板電視的市場銷售空間是緊密相連的,兩者的相互降價將直接帶領中國彩電市場進入真正的高清時代。
如今,高清電視節目依舊是僧多粥少,平板電視則是粥多僧少。
平板電視真正的市場機會,還需要高清電視頻道或節目進一步擴張。高清電視與傳統電視的視聽區別也需要高清電視這個終端來體現。
高清電視內容提供商啥時攜手平板電視廠商共同上演跳水大戲,則中國電視百姓幸矣。換句話說,平板電視的降價空間非常巨大,大眾們依舊需要花時間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