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廠家彩電的價格集體跳水,使中國本土品牌一度集體失語,不過這一僵局在2月18日被打破。記者從創維集團獲悉,其旗下4款液晶和高清等離子大幅調整價格:其中40英寸液晶零售價格為13999元,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零售價格為11999元,液晶產品最大降幅達20%,高清等離子產品最大降幅接近30%。
國產品牌彩電終于打響了抗擊洋品牌的第一槍。
洋品牌步步緊逼
2005年12月8日,索尼5款液晶電視價格下調,最大降幅達到20%左右。其中40英寸液晶電視S40狂降5000元,價格降至19990元,其余多款產品降價約2000元左右。隨后,夏普對32英寸、37英寸、45英寸的7款液晶電視同時降價2000元;東芝則將一款32英寸液晶由15999元降至10888元;LG將同一尺寸液晶由此前的1.5萬元拉至8990元;三星則將40英寸液晶由27000元直接拉低8000元;在等離子領域,除三洋將42英寸等離子直落4000元降為12880元外,三星亦將同尺寸等離子直降5000元。
這無疑是日韓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降價行動。日韓品牌使出最原始的價格手段,無疑是對市場份額的一次大舉反攻。據天津國美負責人透露,洋品牌的降價行動直接將其市場份額提升了15%以上。
國產品牌準備集體反擊
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創維數碼新任執行董事楊東文告訴記者,洋品牌之前的“集體跳水”行為,是因為其市場份額急劇萎縮造成利潤下降。這次創維在平板電視上主動做出如此大幅度的降價,表明創維絕非被動而為,而是有備而來。
楊東文向記者解釋,就目前平板電視來說,芯片采購自歐美,液晶屏采購自韓國和中國臺灣,零配件采購自中國內地。針對上述三個重要部件的采購,索尼、夏普與創維、TCL、康佳、長虹沒有本質的不同,因此在成本上大同小異。不過,國產產品在人工成本上仍然具有不小的優勢,所以,創維這次降價完全是有理據的。
記者從內部渠道獲得消息,海信、廈華等國內廠家也已經有了降價的打算,不久就會跟進創維的步伐。新科方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產品牌前一段時間比較沉悶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成本壓力,而是因為市場沒有真正啟動,實際上他們是在保存實力。今年預計國內平板電視銷量將會超過500萬臺,因此國產品牌沒有理由不在價格上大做文章。
土洋品牌到底誰能笑傲江湖
國產品牌“絕地反擊”,到底土洋品牌之間誰能笑到最后?創維方面有關負責人認為,洋品牌的價格戰手段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理由有三:一是日韓品牌降價之后仍比國內品牌價格高出30%;二是外資品牌的服務、網絡建設都不如國內品牌,必然使他們的執行力落后于國內品牌;三是日韓企業的員工成本平均是國內企業的十倍,高勞動力成本使日韓的降價不可能持續下去。
天津蘇寧有關負責人分析,從現在的態勢來看,洋品牌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同盟,要集體對國產品牌施壓,這次國產品牌的反擊可能還會刺激洋品牌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時間可能在“五一”左右。土洋品牌的爭斗可以說現在才拉開了大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