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木華研究中心分析師 楊東巖
目前,在中國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中已進入產業化的有清華大學的DMB-T、上海交大的ADTB-T、廣播科學研究院(廣科院)TiMi以及歐洲的DVB-T。
2004年12月,復旦大學微電子研究院同清華大學及清華同方凌汛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移動接收系統專用芯片“中視一號”在上海投片成功。幾乎同時,上海高清集團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開發的“高清系列”芯片也已面世,并通過了專家鑒定。
目前圍繞“中視一號”,各方已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完整產業鏈。除芯片代工廠之外,長虹、TCL、創維以及海爾等多家國內電視機廠商已采用此款芯片制作出了數字電視機頂盒。北京北廣、吉兆、德國R&S、意大利Itelco、日本東芝已開發出基于DMB-T標準的發射機設備,另外還有多家企業可提供相關的信號測試儀器與儀表。
上海高清集團開發的“高清系列”包括三種芯片:“高清T系列”、“高清V系列”以及“高清D系列”。其中T系列HD2802A便是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接收系統的專用芯片,2004年5月流片成功。V系列HD1801A則是高清視頻格式轉換處理器,2003年7月流片成功,已成功用于增強DVD和增強SDTV機頂盒。此外還有D系列HD2201A高清視頻解碼芯片,2004年10月流片成功,也已成功用于數字電影播放機的高清視頻解碼。在產業鏈條上,ADTB-T目前已經得到14家廠商支持,上海高清只做核心技術并進行芯片等關鍵部件生產,接收機等終端設備生產則由合作伙伴規模化生產。
廣科院方案的具體研發單位是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泰美世紀從2005年年初起全面啟動了TiMi方案的產業化進程,作為產業化重要標志之一的接收芯片設計工作已經完成,并交付流片。而歐洲標準DVB-T在廣州和佛山早已被采用,深圳也開始跟進,并已用于地鐵。
有些機頂盒廠家由于標準的不明朗,則對不同標準的產品都有涉足,如康佳公司已經開發出清華方案、交大方案、歐標DVB-T方案等多種地面傳輸數字電視機頂盒產品。
在應用方面,競爭最尖銳的是清華和上海交大了。面對標準遲遲不決的局面,清華和上海交大早已各自開拓自己的“領土”。
清華大學將地面傳輸數字電視產業化的旗幟交給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2004年6月,該研究院下的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清華力合)投資成立了“深圳力合數字電視有限公司”(力合數字)來發展相關業務。力合數字已與10多個省市的廣電部門簽訂了合作協議,并成立了一些合資的移動電視公司。2006年力合數字至少會再在全國15個省市展開移動電視產業化運作。
作為上海交大的“勢力范圍”,上海自然成為其規模化應用的最佳選擇。目前上海有近2000臺出租車安裝了ADTB-T的移動電視,2006年一季度,上海公交站牌和出租車載的移動電視將擴展到1萬臺。
幾乎同時,清華力合與上海高清又盯上了另一個市場———廣大的農村地區。
2005年,力合數字電視已經與廣州當地廣電達成合作,租用后者的頻段,應用DMB-T提供視頻節目下載,區域中的客戶都可以實現直接接收無線下載節目。
2005年10月開始,上海高清在崇明島推出“神州家家通”移動數字電視業務。當地有24萬戶居民,目前4萬用戶采用有線接入觀看數字電視,而上海高清在2005年年底前發展了1萬“神州家家通”用戶,預計2006年達到6萬戶。
上海崇明島實驗也只是一個試點,但上海高清并未就此止步。其計劃在2006年繼續在安徽、湖南、廣西、四川四省境內的超過20多個市級臺推廣“神州家家通”,這些臺一般每個臺有約100萬左右的用戶。
地面傳輸機頂盒更多地用于移動接收,未來發展在農村地面傳輸。目前主要有三項業務,一是移動接收,主要在城區的公交車上,有些城市正在向出租車、私家車上推廣;二是固定接收,主要幫助解決偏遠地區收看電視難的問題;三是多媒體信息,日后還可以開展雙向點播業務。
目前,國內地面傳輸機頂盒更多地應用于移動接收,廣大的農偏遠地區將是未來地面傳輸機頂盒的主要市場。國家廣電總局的村村通工程主要是通過地面傳輸的方法,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標準將對地面數字機頂盒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地面傳輸標準一波三折
目前,在中國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中已進入產業化的有清華大學的DMB-T、上海交大的ADTB-T、廣播科學研究院(廣科院)TiMi以及歐洲的DVB-T。這幾年間,有關國家地面傳輸標準的確立問題一直消息不斷,先是清華、交大之爭,再到兩者融合,接著廣科院加入進來,又有三者融合之說,再到2006年2月21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總工程師杜百川在CCBN2006新聞發布會上對外宣布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2006年肯定出臺,但他并沒有透露具體哪種標準會成為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只是說該標準主要由清華大學DMB-T標準、廣科院的TiMi標準和歐洲的DVB-T標準三大標準中競爭產生。同時他又表示,地面標準不會完全采用哪一家標準,幾大標準最終將融合成一個國家標準。看來地面傳輸標準的確定還要等一些時日。不過目前國內地面傳輸機頂盒的生產廠商相關產品主要是做出口業務,標準是否確定對這些廠商目前的業務影響不大。
地面傳輸標準的不確定,為國內公司介入技術門檻本來就高的數字電視前端芯片開發平添了障礙。國外公司包括ST、ATI、Broadcom、LSI、富士通、飛利浦、LG等在高頻頭解決方案上都已推出相當成熟的產品,而國內至今只有北京海爾集成電路、上海全景、上海奇普、杭州國芯和江蘇東集等公司介入衛星和有線傳輸標準的高頻頭芯片開發,尚無廠商開展地面傳輸應用芯片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