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的中外對擂再次上演,這次中方的武器從價格換成了服務。
繼3月7日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李忠海宣布,在采納TCL企業標準的基礎推出國內首個平板電視的安裝服務標準后,南京交電家電行業協會和南京市消費者協會于3月16日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關于平板電視“三包”規定——《南京市等離子、液晶電視商品修理更換退貨暫行辦法》,蘇寧、國美等11個家電零售商以及海信、TCL、創維等21個彩電品牌的代表在《暫行辦法》上簽字。
早在去年9月,蘇寧電器舉辦的平板峰會就提議,由彩電行業廠商共同牽頭制訂服務標準,但當時因眾說紛紜而無果。
之后不少國內廠商開始推出自己的平板服務企業標準,其中就有海爾的“三包六免”(包括三年內包修,免費保養等),創維的“三優三全”VIP綠色平板服務標準。
“如此多的彩電企業力推平板電視服務標準,其實是在價格武器難以奏效的情況下推出的。”東方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陳剛指出,今年元旦開始,索尼、夏普等洋品牌掀起的平板電視降價攻勢,使國內平板電視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一下子從去年的30%升到50%以上。
據了解,洋品牌平板電視目前的平均價格雖然依然比國產品牌高出20%以上,但由于其控制著上游資源,所以今后降價的可操作性更強。
創維集團總裁張學斌告訴記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國產品牌必須調整戰略和產品結構,在依然存在利潤空間的42寸以上大屏幕平板電視領域降價,而其他平板則展開服務競爭。”
在TCL將自己的安裝服務標準升級為國標后,去年引起廣泛爭議的平板電視缺乏“三包”法規保護的境況,也開始有所變化。
國家廣播電視產品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安永成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信息產業部質量司有望出臺全國性的“三包”規定,該規定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產品檢測中心起草,今年4月15號拿出初步方案。
當然這個“三包”規定也存在著困難。目前企業標準并不統一,有的是兩年,有的是三年。康佳、創維、TCL等企業都在著手建立統一售后服務平臺,并探討統一標準以降低成本。此外,統一售后服務標準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問題。比如,目前TCL提出平板電視保修兩年,但是上游供應商只對面板保修18個月。
南京市推出的平板電視“三包”暫行規定,目前依然屬于區域性行業規定,這個規定如何能夠上升為全國性的法規,還需要很多工作。陳剛指出,南京市率先推出的“三包”規定,將對國家級平板電視“三包”法規的出臺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他還指出,國產品牌其實在平板電視服務領域是有優勢的,僅廈華在全國各地就建立5000多個銷售網點、36個售后服務站和2000多個預約維修點。這樣的投入外資品牌是很難做得到的,國產品牌能否扭轉戰局,服務這一招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