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SONY剛剛宣布PS3推遲上市消息不久,東芝和佳能也宣布將SED上市時間從原定的今春,推遲到2007年第四季度,主要原因是為了獲得充足的時間去降低產品成本,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SED將延期上市
SED翻譯過來叫作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其工作原理和傳統的CRT電視相同,是利用電場中的陰極發射電子,使電子撞擊熒光物質發光,只不過是SED上的CRT微型化,SED的每個像素就相當于一個小CRT。SED的優點非常多,像素可以做的很小,分辨率高,50英寸的就可達到1920*1080的FULL HD水準。屏幕大,初期尺寸預計在40英寸以上,還可以把現在CRT的很多技術直接移植過來,色彩層次和灰度等級非常優異,色彩數量比液晶和等離子都要高。對比度非常高,去年在東京舉行的一次展覽上,展覽了一款東芝和佳能合作開發的SED樣機,對比度高達10萬:1。盡管屏幕可以做的很大,但是由于每個像素可以做的很小,因此沒有CRT的笨重,和液晶、等離子一樣輕巧精致。同樣尺寸下,能耗只相當于液晶的1/2,等離子的1/3。
SED電視的不足之處
盡管SED擁有這么些優點,但是目前還有一些不足,比如亮度不足,最主要的是,技術仍不成熟,如果生產成本和價格不能降低,即使匆忙上市,前景也不被看好。而目前平板電視的發展,對SED顯得非常不利。
2005年,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已達2400萬臺,市場份額已超過傳統的CRT。而液晶電視已經占據了平板電視市場的絕對優勢,出貨量高達1900萬臺,預計2010年將達到1億臺。而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價格必定大幅度降低,SED面臨的壓力非常大。東芝和佳能合資成立SED公司初期投資為200億日元,如保證2007年投產,還要追加投資1800億日元,2010年可能還需要追加投資3000億日元。而夏普的8代線也只要1500億日元,松下的一條全球最大等離子生產線投資只有950億日元。如此高的投資,在價格上很難同液晶電視相抗衡。
SED的最大壓力來自液晶
雖然SED宣稱屏幕大,初期尺寸預計在40英寸以上,分辨率高,50英寸的就可達到FULL HD水平,但是目前液晶電視的價格戰火已開始燒向37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領域。僅以我國臺灣省為例,目前友達6代線良品率大幅提高,為進一步牽制奇美,加之華映、廣輝6代線投產,第二季起37英寸面板報價將大降,而且42、47英寸面板也將在第三季度起出現大降價,而臺灣的37英寸以上屏幕就可做到FULL HD。到2007年底SED真正推出時候,多條7.5代線、夏普的8代線、三星的9代線都將投產,隨著面板尺寸的增加,切割的屏幕更大,價格更低,液晶在成本和價格上對SED的壓力可想而知。
近幾年來電子部門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SONY,僅憑同三星合作后推出博大晶深液晶電視,幾個月內就神奇地轉虧為盈,液晶電視已經成為平板市場毫無爭議的霸主。盡管佳能的高層已公開表示不會放棄SED,但是面對液晶日益顯現的成本和價格優勢,SED如何突破這個罩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