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高清電視一直被認為是彩電業發展的趨勢。因此,信息產業部專門發布了包括高清電視在內的《數字電視產品行業標準》。但標準的公布并沒有讓消費者感到輕松,接下來的高清電視產品認證機構多、尺度松,到底哪些是高清電視,消費者仍然感到真偽難辨。
此前混淆視聽,今朝高清電視清楚定義
所謂高清電視,顧名思義,指的是高清晰度電視機。不過,本月信息產業部出臺高清電視行業標準之前,高清電視與其他電視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區別尺度。
此前,在家電賣場中,幾乎所有的背投、等離子、液晶電視都號稱“高清”電視,消費者無法搞清楚企業是否在利用高清概念做文章,更無法識別哪個是高清電視。一些技術先進的彩電巨頭也抱怨其他廠商利用高清電視概念偷梁換柱。因此,要想結束高清電視市場的混亂現狀首先需要出臺統一的技術標準,既規范市場行為,也能夠維護消費者利益。
信息產業部公布的與數字電視相關的25項電子行業標準,囊括了備受關注的液晶、等離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陰極射線管、陰極射線管等六項數字電視顯示器類高清標準,很好地解決了概念不清的問題。該標準明確規定了高清數字電視的準確界限: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液晶背投電視、CRT背投電視等要想被認定為高清數字電視,至少必須滿足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CRT數字電視被認定為高清電視,清晰度必須達到620線以上。
分庭抗禮,兩大機構執掌產品認證
由于信息產業部規定,今后在出售高清電視的時候必須有相關認證標志,因而彩電廠商必須申請高清電視認證。但是,由誰來認證,認證機構是否能夠公正又引發了一場波瀾。
4月7日,先后有TCL、海爾、長虹、廈華等多個彩電廠商對外同時發布消息,要么宣稱自己成為第一個獲高清認證的廠商,要么稱獲得認證的產品最多,同時,上述廠商宣布獲得認證的渠道有數個,而并非人們原以為的只有一個,這一現象引起了業界的高度注意。
據悉,至少有兩個機構對外發布彩電認證證書,包括隸屬于國家質量認證委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以及信息產業部下屬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另有國家廣播電視監督檢驗中心參與彩電認證的檢測。
這些認證機構誰更權威,業內人士表示無法判斷。從目前已公布的消息看,已發出的產品認證書都是從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獲得的。不過,信息產業部宣布,“將聯合國家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支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等行業性認證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字電視產品相關認證工作”。
顯然,信息產業部明確支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為權威認證機構,而信息產業部是彩電業的主管部門。
CQC認證和CESI誰更權威
目前已經宣布獲得高清認證的企業,其產品所獲得的認證其實都是由CQC頒發的。
自高清認證工作開始以來,康佳、TCL、海爾等3個廠商均宣布自己的產品第一個獲得高清認證。此后,廈華方面也稱,其“通過高清認證的共有5大系列,是眾廠商中通過認證產品機型數量最多的企業”。而等離子電視的主力軍松下也稱獲得首批論證。
對此,有業內人士透露,真實情況應該是“20多家知名大型電視機生產企業的60多個型號的產品率先獲得了首批高清晰度電視機CQC標志認證證書”。也就是說,大家其實是同一批獲得認證的,所以各企業在宣傳時就都敢理直氣壯地打出“首批獲得認證”的旗號。不過,這也引起了市場對于認證工作混亂的壞印象。
而另一家認證機構CESI的所長莫瑋表示,該所在五一前發布第一批通過認證的產品名單,并粘貼相應標簽。
據了解,CESI開展的數字電視認證不僅包含“高清認證”項目,還包含“標清認證”項目。據莫瑋介紹:“CESI的標志分為‘高清晰度’、‘標準清晰度’和‘機卡分離’3種,加貼有標志的產品表示其產品的顯示能力達到了某個水平或具有某些功能。如某個平板顯示器加貼‘高清晰度’標志,表示該產品具備高清顯示能力,它的圖像格式的兼容性、信號接口和顯示能力達到了標準規定的高清晰度的要求,顯示圖像的清晰度達到720線以上,聲音質量也符合標準的要求。”
認證機構負有連帶責任
國家高清標準公布后不久,CQC就迅速通過了對20多家企業60多個型號產品的認證,因此,市場上對于高清認證是否權威的質疑也隨之出現。
對此,上海律協特邀委員、法律專家趙占領表示,作為認證機構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嚴格依法辦事,對認證產品進行多方面測試,以保證產品的指標、性能符合要求等。如果有消費者發現,廠商宣傳的通過認證的產品沒有達到認證標準,那么完全可以對制造商和認證機構進行起訴,一經查證出具虛假的認證結論或者出具的認證結論嚴重失實,認證機構和有關人員也將承擔連帶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等。
國外高清標準與國內不同
應該說,《數字電視產品行業標準》對高清電視的定義是非常嚴格而清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僅過幾天,有十幾個廠商的幾十個型號的彩電幾乎同時蜂擁似地獲得高清電視產品認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出擔心,“一夜之間所有的彩電,又都成了通過標準認證的‘真高清’”。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規定,一臺彩電如果被認定為高清晰度數字電視,除了滿足清晰度必須達到720線(CRT數字電視滿足620線)之外,屏幕尺寸、對比度、亮度、運動圖像拖尾時間、立體聲效果、電路等將近30個指標也必須滿足相應的要求。所以說,對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認定是一個綜合性考察。據了解,當前我國市場銷售的等離子電視大部分都是50英寸以下的產品,50英寸以上(含50英寸)的產品其物理分辨率大都在1366×768以上,滿足720線的清晰度標準沒有問題。
但有專家指出,物理分辨率為852×480、1024×768、1024×1024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還達不到720線清晰的要求,而目前松下、日立、三星、LG等主流等離子電視企業都把物理分辨率為1024×768、1024×1024的產品認定為高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在國外將市場上物理分辨率達到1024×768、1024×1024的電視也稱為高清,但這一分辨率沒有達到720線,所以,按國內的高清電視標準來衡量,這些產品不屬于高清電視范圍。
彩電廠商屬于“弱勢群體”,無法拒絕相關機構檢測邀請
此前,在信產部高清標準發布一周內,20多家彩電廠家就通過了國家的高清電視認證,被媒體懷疑為炒作。對此,一家不愿透露名稱的廠商聲稱,在標準公布之時,就有那么多的“認證”,讓我們也很費解。
該廠商稱,“我們也接到了相關機構的檢測邀請。作為國內主要的電視機生產廠商,同時又是國際上少數等離子屏的上游企業,面對國家權威機關的檢測邀請,我們當然不能拒絕。同時,作為外企,我們在相關機關的話語權本來就不多,因此,我們只能作到有多少邀請就送檢多少,這已經不是企業可以選擇的了”。
該廠商還說,相對于國家機關,我們屬于“弱勢群體”。
檢測的方法和結果沒有公示
對于目前20多家企業稱獲得了認證,該彩電廠商稱,“我們無法評說,每個企業都有自己宣傳的方法。但是,檢測的方法和結果我們沒有看到公示”。
至于CQC和四所、或者三所哪個更加權威,該廠商表示,“這個要從設備、資歷、檢測人員等等各個方面判斷,我們企業很難進行判斷”。
該廠商同時認為,“應該是信產部來進行判斷和指定。我們只能按照信產部的指定來進行判斷”。
信產部宣布,其下屬的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英文簡稱CESI,業內稱電子部四所)出爐了首批數字電視高清認證結果,有近20家企業送檢,其中有14家的產品通過認證。
30%企業落馬,東芝等大企業未能上榜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受理了近二十家的數字電視產品,最終只有14家公司的34種型號高清晰度電視顯示器產品通過認證。從廠商通過的比例來看,有30%企業落馬,說明沒有達到高清電視要求。
正是由于在信產部公布數字電視行業標準僅一周后,就有20多個廠家的幾十個型號的彩電通過了某彩電認證機構的認證,讓業界陡生疑團,基于這樣的背景,隨后,信息產業部數字電視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支持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字電視產品相關認證工作,使得彩電認證的問題曝光。多個彩電認證機構之爭引起業界一片嘩然。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認證結果相對更公平,程序也更透明。
據悉,深圳創維、夏新、四川長虹、廈華、上廣電、海爾、康佳、TCL、上海索尼、日立、夏普、松下等主流彩電廠商都通過了該輪認證,另有兩家不知名企業通過。
另外,深圳國微、大唐微電子、數源科技、清華同方、青島海信、九洲電器、深圳康佳、四川長虹、深圳創維等公司的10種符合PCMCIA機卡分離行業標準的條件接收卡、機頂盒和數字電視一體機也經過測試,獲得首批機卡分離產品認證證書。
送檢的樣品是否是在隨機抽樣的結果下進行的,為什么不公布不合格的廠家,這樣的事為什么還在做,既然認為抽檢是公正的,為什么不公布全部結果呢?在今天提倡誠信的社會背景下,應該一是一,二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