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行業是目前最成熟,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而最近幾年發展最為迅速的莫過于平板電視,在5年間快速席卷了中國彩電市場,雖然CRT電視到目前為止還是市場銷售上的主力軍,但隨著上游面板技術的日漸成熟,平板電視成為了彩電市場上的新寵。據了解,在中國許多大城市,平板電視成為彩電產品的消費主流,并迅速得以普及。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銷售總量達212.1萬臺,其中液晶電視170.5萬臺,等離子電視41.6萬臺。業內人士表示,高清化、數字化、信息化、大型化是平板電視發展的方向,平板電視將成為“3C”融合的基礎平臺,成為未來數字家庭的主要顯示終端和娛樂終端。
2006年上半年,平板電視市場風起云涌。無論從上游重要供應商到彩電制造企業,還是到彩電的終端賣場,都進行了一場激烈而又緊張的競爭。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銷售總量達212.1萬臺,其中液晶電視170.5萬臺,等離子電視41.6萬臺。從今年上半年平板電視銷售量及銷售額上來分析,尤其是液晶電視市場發展較為迅速。其中很多國產品牌占得了市場的先機,占據了較多的市場份額,但反映到銷售額上,國內企業則明顯表現出了自己的不足。從頗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較低的銷售額對比中,足以說明國產品牌并不能靠單純的價格戰來贏取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其一,很多彩電企業都打出了要從價格競爭升級為價值競爭,這樣消費者今后將會更加關注產品品質、服務以及功能多樣化。其二,彩電品牌在經過幾輪殘酷的洗牌后,品牌格局將會逐步穩定,由當初40多家平板企業逐漸縮減到目前市場上我們所能看到的20多家平板企業。其三,大平板市場形成,大平板概念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形成規模性需求,彩電市場步入平板化、數字高清化、3C融合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極大地促進了中外家電企業在產品數量和技術上的發展,企業通過技術較量擴大了市場的規模。但不可避免的價格戰并沒有給國內企業帶來高利潤,廠商實際獲利甚少。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認為,近年來,在平板電視價格下降促使消費市場擴大的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新的動向,消費者選擇要購買的產品時品質因素的影響逐漸超過了價格因素的影響,而外觀和畫質的品質則是消費者最容易感知和判斷的,也是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主要依據。
王寧還表示,進入2006年以后,中國的彩電市場形成了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大約20家的一種強勢的競爭。目前真正出現在我們市場上的品牌,大概有20家左右,包括國外的和國內的。特別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這些平板電視的生產廠家,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價格不斷的下降。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2006年以后,我們的企業開始注意到僅僅靠價格的競爭不能給我們平板電視行業帶來發展。所有的企業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產品品質的提升,以及產品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當中,市場競爭已經從單純的價格敏感轉變到技術與品質上的較量,特別是還有一個品牌上的較量。應該說中國的平板電視市場逐步的進入一個理性的消費時代。
有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家庭擁有率分別達到了5%和3.5%,城市家庭購買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尺寸主要分布在32英寸以上和42英寸以上,消費者越來越趨向于大尺寸產品。需求的增長進而帶動了對產品品質和功能要求的提高,尤其對價格并不敏感的消費者,他們更多考慮的是產品的品牌、外觀等非核心技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陸刃波表示,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中國電子商會《2006年第二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已經表現出大尺寸需求趨勢,二季度,這一趨勢更加明朗,40英寸以上液晶和等離子電視銷量份額已占平板電視整體市場的35%。同時,對比2006年前兩個季度消費者預期消費數據來看,平板電視42英寸需求比重從91%下降到83%,而更大尺寸電視需求卻增長迅速,一舉攀升8個百分點,50英寸大屏幕彩電將成為平板電視市場流行趨勢。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正逐步進入一個理性消費的時代。市場競爭已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到了在技術、品質以及服務上的較量;而基于數字技術的高清平板彩電也將帶動數字家庭娛樂市場發展,成為未來3C融合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