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無疑將成為今后發展數字電視最佳的選擇之一,目前作為平板電視最重要的成員——等離子電視(PDP)、液晶電視(TFT-LCD)已經開始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但是PDP和TFT-LCD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中的事實,決定了中國彩電企業只能采取產業跟隨的策略。除了PDP、TFT-LCD這兩種較為成熟的平板電視技術之外,目前,索尼正在研發OLED技術、東芝和佳能也在開發SED技術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未來平板電視家族中新的成員。
加拿大iFire公司開發的無機厚膜電致發光技術(TDEL)也將成為平板電視家族里有力的競爭者,但問題是,目前iFire公司卻找不到產業的支持,因為已經坐享等離子、液晶電視帶來豐厚利潤的日韓企業肯定不愿TDEL能夠成就一番天地。擁有雄厚制造能力和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攜手TDEL是不是可以開辟不同于日韓企業的一條平板電視之路呢?
無機EL是包括CRT在內的所有顯示器中結構最簡單的一項技術,其基本結構為底部電極,包括:電介質層、發光層及電介質層;上部電極的積層型結構,包括:發光層,它所有的層都是無機材料所構成,因此,這與有機EL有所差異。
另外,厚膜電介質EL也是無機EL的構成要素之一,也就是電介質層用厚膜相互替換。而這當中所使用的厚膜是指將粉末材料調整成膠質狀態,然后均勻涂抹后研制成厚度只有數μm的材料,因此,只要是適當的材料只要將其粉末化后,都可以用于這項厚膜技術上,所以材料選擇的自由度很高。
另一方面,TDEL也能夠使用高絕緣率的陶瓷作為電介質層,這對高靜電容量對提高亮度很有幫助,而且比厚度1μm以下的薄膜會有比較高的耐電壓,產生不良率發生率的可能性較低,是一種可靠度較高的顯示器技術。
電介質層在發光層所構成直列電容(condenser),用于交流電源驅動,并添加在發光層上的電壓如果達到了某個門檻數值(Vth),發光層就開始通過實際電流并發光,這時發光層的中間會因為電場因素,加速電子跟混合而成的發光中心原子相沖突,并以原子特有的光譜進行發光動作。反觀,有機EL是以逆方向注入的電子和空穴相互結合后而產生光,兩種不同的發光原理有所差異,這也是無機EL和有機EL材料最大的不同之處。
TDEL和一般無機(薄膜)EL同樣是以全固體結構的方式呈現,所以具有可靠及簡單構造特征,同時又是使用高性能的電介質作為材料,可以使薄膜EL達到好幾倍的亮度。
兩者都是在Vth以上的電壓開始迅速發光,但TDEL中電壓和亮度的比例范圍比薄膜EL更廣,亮度的飽和水平也高出數倍,從這邊可以得知,TDEL的中間顯示特性更優秀,并且能夠獲得更明亮的顯示器。
再來就必須要考慮到制造工藝,以厚膜材料作為關鍵的TDEL可說很適合大型面板的制造。這是因為厚膜膠體的印刷和涂抹等動作,不需要像薄膜生產時必須的真空裝置,也不需要大型LCD中必須的TFT,甚至也不用像PDP那樣為了放電晶元而必須建造立體結構。
如上所述,TDEL具備低成本生產大型面板的特征,但長久以來一直無法解決全彩色化的問題,而這一問題也可以說切斷了TDEL趨緩了大型化道路。
一開始,TDEL的研發過程是從單色面板起家,但是無論是何種顯示器為了市場需求及擴大,都必須解決全彩色化的問題。iFire公司也從1997年開始著手開發用于電視機的TDEL面板。
但在1990年代缺乏讓無機EL實現全彩色化所必須的具有足夠亮度和色度的三原色螢光體。唯一有實用可能性的是白色螢光體和彩色濾光器的組合方法(一般業界將此稱為CBW法),而白色發光則是以透過ZnS:Mn(黃色)和SrS:Ce(青藍色)的螢光體經由這2層結構獲得。
TDEL面板市場發展的目標規格:
面板尺寸
34英寸(16:9)
亮度
>500cd/m2
色彩再現范圍
EBU規格以上
色彩調節
各色256級調節
視角
>170度
反應速度
<2ms
耗電量
約200W
操作溫度
-40—85攝氏度
厚度
約3cm
這個螢光體具有極高的顯示亮度,但經過彩色濾光器分別取出紅、綠、藍色后,亮度就不可避免地要下降,而且色彩再現范圍也很狹小。但即使如此還是配合新開發的模擬調節方式7bit調節的驅動器,制作出了5英寸(對角102mm)、白色的亮度約為50cd/m2的影像顯示器。
不過,為了提高亮度和色彩再現性,就必須要改善螢光體的特性,并且開發出圖形(patterning)制定技術。首先,目前已經成功的是藍色和黃色的螢光體圖形化的2P結構,接著是藍、綠、黃色的三色圖形化(3P結構)。
簡單來說,2P結構是通過蝕刻除去最初形成的青藍色螢光體(SrS:Ce)的綠色和紅色發光晶元的部分,然后再形成ZnS:Mn螢光體。ZnS:Mn具有從綠色到紅色的發光光譜,所以可通過彩色濾光器獲得綠色或是紅色的發光。但是效率很差,ZnS:Mn本身的亮度已經提高到了4000cd/m2以上,但全彩色目標的亮度仍然停留在150cd/m2左右。
另外,采用綠色專用螢光體ZnS:Tb的3P結構,隨著新青藍色螢光體BaAl2S4:Eu在市場中實用化之后,面板亮度提高到250cd/m2以上,同時也進化到17英寸(對角432mm),其目標尺寸從原本的8.5英寸發展到17英寸,并以2年增長一倍的速度擴大。
TDEL是全固體、全彩色、高亮度、無輻射、無閃爍、高清晰度、色彩逼真、低功耗的平板顯示器技術,其彩色能力已經超過了TFT-LCD和CRT,這意味著TDEL可以提供更亮麗的色彩。作為平板電視,TDEL主要技術指標已基本成熟。無論從亮度、對比度、色彩能力、厚度、壽命等性能指標上看,還是從規模生產上看,TDEL并不遜色于當前技術、市場都已經相當成熟的PDP和TFT-LCD,特別在使用壽命上TDEL顯示器可以達到10萬小時。”中科院長春光機物理所谷至華教授如是說。
在某些方面TDEL甚至優于TFT-LCD。據了解,在許多對工作溫度范圍要求很嚴,對抗震性能要求很苛刻的領域,TFT-LCD、PDP、CRT無法勝任,TDEL卻可以大顯身手。例如在航天、航海、軍事裝備、醫療設備等領域,TDEL具有獨特的優勢,是首選產品。
TDEL具有不需要TFT,也可運用印刷技術等適應大型化特征,并通過CBB技術,使綠色和紅色的發光層從原來的薄膜工程轉換成厚膜工程,這樣一來更適合大型化,而且也可以降低成本。iFire為了能夠盡快實現大型電視TDEL技術,過去曾與三洋電機及大日本印刷展開共同開發這項技術,并發展出厚膜及薄膜螢光體。
·厚膜制法
此法是以通過門檻電壓來區分發光和不發光特性;因此,即使沒有TFT也能夠實現高對比度調節顯示,這是因為在結構上特征則是下部電介質層,并在電極層涂布了厚膜材料,一旦下部電極也能從膠狀厚膜中形成,那么玻璃基板上的下部電極,以及下部電介質的涂布和制程,便能通過Screen印刷等厚膜制法來加以完成。
換句話說,厚膜電介質層形成高誘電率材料能保持良品率;此外,在其它方面它也有著很多優點。比方說,為了形成薄膜材料必須有蒸著或濺射等制程必須在真空中進行,在面板持續大型化過程中,就必須要有更具規模的真空室才能完成,造成設備成本過高。
然后厚膜材料完全可以在大氣中形成,所以設備費用要低于薄膜工程,這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和幾乎所有層都是由薄膜構成其它類型面板,如:以EL和液晶技術相互比較,EL的生產線更加簡單也是其優勢之一。
·薄膜螢光體
無機EL為了達到電視用面板數百cd/㎡以上的白色亮度基本要求,必須使用薄膜螢光體作為發光材料,而TDEL也使用在真空中成膜的BaAl2S4:Eu作為主要發光材料。
起初是以200cd/㎡開始發展BaAl2S4:Eu青色螢光體,不過,在此之后也得到改善,據聞已經實現了1400cd/㎡高亮度。若使用成膜方法由蒸著改為濺射方式便能解決量產問題,不需要擔心生產效率會比不上厚膜材料。
過去無機EL螢光體一般都是通過電子光束蒸著來成膜,而電子光束蒸著對于材料探索等方面是很有用方式,但是考慮到生產方面,還是存在著材料利用效率過低,及大面積面板均勻性等問題,而濺射法需要一個根據面板尺寸按比例放大的更大的目標來進行,不過一旦決定了材料組成,在連續生產時則更能確保適宜性及膜的均一性。
此外,用于無機EL螢光體,如:二元系或三元系材料也是材料選擇上必須要關注。若以iFire提出的解決方案來看,BaS:Eu和Al 2個目標同時濺射,或是BaS:Eu/Al混合目標濺射,還有BaAl:Eu反應性濺射等,經過研究實驗后還是能從單一目標中獲得較高亮度BaAl2S4:Eu。
TDEL是全固體、全彩色、高亮度、無輻射、無閃爍、高清晰度、色彩逼真、低功耗的平板顯示器技術,其彩色能力已經超過了TFT-LCD和CRT,這意味著TDEL可以提供更亮麗的色彩。作為平板電視,TDEL主要技術指標已基本成熟。無論從亮度、對比度、色彩能力、厚度、壽命等性能指標上看,還是從規模生產上看,TDEL并不遜色于當前技術、市場都已經相當成熟的PDP和TFT-LCD,特別在使用壽命上TDEL顯示器可以達到10萬小時。”中科院長春光機物理所谷至華教授如是說。
在某些方面TDEL甚至優于TFT-LCD。據了解,在許多對工作溫度范圍要求很嚴,對抗震性能要求很苛刻的領域,TFT-LCD、PDP、CRT無法勝任,TDEL卻可以大顯身手。例如在航天、航海、軍事裝備、醫療設備等領域,TDEL具有獨特的優勢,是首選產品。
TDEL具有不需要TFT,也可運用印刷技術等適應大型化特征,并通過CBB技術,使綠色和紅色的發光層從原來的薄膜工程轉換成厚膜工程,這樣一來更適合大型化,而且也可以降低成本。iFire為了能夠盡快實現大型電視TDEL技術,過去曾與三洋電機及大日本印刷展開共同開發這項技術,并發展出厚膜及薄膜螢光體。
·厚膜制法
此法是以通過門檻電壓來區分發光和不發光特性;因此,即使沒有TFT也能夠實現高對比度調節顯示,這是因為在結構上特征則是下部電介質層,并在電極層涂布了厚膜材料,一旦下部電極也能從膠狀厚膜中形成,那么玻璃基板上的下部電極,以及下部電介質的涂布和制程,便能通過Screen印刷等厚膜制法來加以完成。
換句話說,厚膜電介質層形成高誘電率材料能保持良品率;此外,在其它方面它也有著很多優點。比方說,為了形成薄膜材料必須有蒸著或濺射等制程必須在真空中進行,在面板持續大型化過程中,就必須要有更具規模的真空室才能完成,造成設備成本過高。
然后厚膜材料完全可以在大氣中形成,所以設備費用要低于薄膜工程,這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和幾乎所有層都是由薄膜構成其它類型面板,如:以EL和液晶技術相互比較,EL的生產線更加簡單也是其優勢之一。
·薄膜螢光體
無機EL為了達到電視用面板數百cd/㎡以上的白色亮度基本要求,必須使用薄膜螢光體作為發光材料,而TDEL也使用在真空中成膜的BaAl2S4:Eu作為主要發光材料。
起初是以200cd/㎡開始發展BaAl2S4:Eu青色螢光體,不過,在此之后也得到改善,據聞已經實現了1400cd/㎡高亮度。若使用成膜方法由蒸著改為濺射方式便能解決量產問題,不需要擔心生產效率會比不上厚膜材料。
過去無機EL螢光體一般都是通過電子光束蒸著來成膜,而電子光束蒸著對于材料探索等方面是很有用方式,但是考慮到生產方面,還是存在著材料利用效率過低,及大面積面板均勻性等問題,而濺射法需要一個根據面板尺寸按比例放大的更大的目標來進行,不過一旦決定了材料組成,在連續生產時則更能確保適宜性及膜的均一性。
此外,用于無機EL螢光體,如:二元系或三元系材料也是材料選擇上必須要關注。若以iFire提出的解決方案來看,BaS:Eu和Al 2個目標同時濺射,或是BaS:Eu/Al混合目標濺射,還有BaAl:Eu反應性濺射等,經過研究實驗后還是能從單一目標中獲得較高亮度BaAl2S4:Eu。
一直以來,iFire在試驗生產線上開發基本結構和材料的同時,為了能夠適用于大型面板還改造了設備,為了因應17英寸及34英寸面板,并已引進34英寸面板機器人生產線,為的就是量產前準備。
過去,iFire已完成17英寸面板機器人生產線的構建,機器人生產線將使用可以取2塊34英寸面板螢光體濺射設備,期望能夠達到相同性能效果。
在顯示性能方面,理論基礎上能與同尺寸液晶、PDP相等,甚至在回應速度和視角方面優于液晶;耗電量則與液晶相差不遠,甚至比PDP表現更好;也因為TDEL是發光型顯示技術,在耗電量方面會根據發光圖元數多寡而有所變化,不過用作電視面板使用,預期實際耗電量應該更小;就使用壽命至今仍持續提高。
由于TDEL是不含液體、氣體,全固體、主動發光式平板顯示器技術,生產工藝流程也相對簡單,因此,對生產設備的要求也不是太高。
據谷至華介紹,生產TDEL的廠房,其凈化要求不高,不像PDP、TFT-LCD要求高等級的清潔廠房。而且其工業化生產設備主要是發光材料制備、絲網印刷,涉及到四次曝光,一次光刻,曝光精度20μm,國內可以解決曝光和印刷設備。加拿大iFire公司可提供厚膜壓縮設備。
此外,其工業化生產對水、電、氣沒有特別的要求,對原材料、玻璃基板等沒有特殊要求;熒光粉材料是大工業生產的基本化工材料,其熒光轉換膜采用工業熒光染料即可;玻璃基板采用PDP和TFT-LCD玻璃即可;驅動電路簡單,是無源點陣驅動。
其實,最為重要的則是TDEL投資相對較小,機動性也比較大。據介紹,TDEL原材料成本僅占20%(其中主要是兩塊玻璃基板,約占原材料成本的50%),其次是電路成本占50%,生產成本占30%。34英寸TDEL模塊的預計市場售價定位在400美元,相同尺寸的TFT-LCD模塊市場售價在1000美元左右。
全球每年數字電視的需求量大約為1.4億~1.5億臺,目前還沒有哪一種平板電視能確定統治地位,TFT-LCD、PDP、TDEL和OLED都在爭取機會。目前,日韓企業普遍看好TFT-LCD,紛紛建立第六代、第七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但專家指出,即使TFT-LCD第六代和第七代生產線毫無風險的發展,到今年年底總共有4條第六代生產線和4條第七代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每年TFT-LCD的產量最多也只有3000萬~4000萬臺,只占全球市場需求的1/3。因此,僅靠TFT-LCD根本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如果TDEL切入市場的時機比較好,投入量產的時間趕在第八代線交付使用之前,那么,在進入市場的時機上可以和TFT-LCD同步。
谷至華指出,TDEL電視特別適合中國國情,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制造的入門門檻低,可以在中國迅速實現產業化。現在部署TDEL的產業化,與我國數字電視的推進計劃完全吻合。
投資相對較少是我國發展TDEL平板顯示器技術的原因之一。投資年產25萬張34英寸TDEL面板的生產線只需1.6億美元。此外,國際上生產平板顯示器的主要大公司都集中在TFT-LCD產業上,現在無法轉向TDEL,這也是我國選擇TDEL的關鍵原因。
當然投資TDEL也存在風險。谷至華指出,TDEL技術還處在實驗室階段,實現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變既有風險,又有極大的機遇。中國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TFT-LCD的生產領域已經積累相當的經驗,實施這樣的轉化機遇大于風險。
從過去的EL研究到今日雖然已經超過80年之久,但是大型電視用面板的實用化則是最近才剛剛進入應用市場,無機EL有著完全固體面板的特征,兼具平板面板最理想的基本結構,TDEL能展現上述的優點同時又實現大型化及全彩色化過程,在環境性和穩定性方面也勝過其它顯示技術。
不過,為了能夠實現商品化,首要條件便是如何在材料、制造設備及用途開發等方面都能達到前文所提到的要求,那么TDEL在顯示技術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將不會太遙遠。
筆者認為:無機EL作為最早的顯示器技術之一,已經有了50年的發展歷史,而以TDEL作為一項新開發的技術,將讓無機EL的發展機會東山再起,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超薄大型平面電視普及的重要技術。
由于無機EL的結構簡單,制程的步驟也少,所以具備輕薄和低成本的特長。在這幾年的研究開發下,TDEL技術不僅能保持無機EL的優勢,也被證實經由這項技術制作的全彩色面板,更能實現電視機顯像所必需具備的亮度。
大型高精細電視的市場已經開始逐漸從CRT的顯示方式朝向平面顯示面板轉移,加上TDEL的設備投資略低于LCD和PDP,其制造成本較低,還能獲得較高的良品率,這對于顯示器制造商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當然,它能夠以和CRT電視不相上下的價格,還能提供毫不遜色于CRT及其它顯示器性能,這對于重視價格的消費者而言,也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