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至5月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產品產量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液晶電視產量和銷量穩步增長,而等離子電視產量卻在滑坡。2006年1月至5月,我國液晶電視產量為243.5萬臺,同比增長161.5%,已經占到同期全部彩電產量3442.4萬臺的1/14左右,遠遠高于去年1/37左右的比例。而等離子電視的產量僅為21.8萬臺,同比下滑24.7%。單純從技術的角度看,PDP與LCD各有長短。然而,在國際市場平分秋色的平板雙雄在中國市場卻境遇迥然。PDP正蒙受著巨大的危機,無論市場份額還是廠商陣容,都難敵LCD。為什么PDP在中國平板彩電市場上的人緣那么差?其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等離子電視在市場蒙冤
面對目前國內彩電廠商紛紛放棄等離子市場的現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一種“等離子電視將淡出市場”的論調。記者在京城的各大賣場發現,等離子電視遭到冷遇,很多消費者其實對等離子及液晶電視并不清楚,但在購買電視時直接就選擇了液晶電視。隨后記者對25位消費者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結果發現,等離子電視在消費者心中存在著許多誤區(見附圖)。本來在大屏幕市場有著優勢的等離子電視為何在中國市場遭遇“寒流”?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個,一是我國等離子的高清標準高于國際水平,在我國高清標準出臺前,等離子廠商的產品都以國際標準為尺度。專為中國市場單獨開發高清面板,還需要一定的生產緩沖期。二是因為目前全球成規模的等離子面板生產廠商只有5家,而主要給國內廠商供貨的僅有兩三家,等離子面板的貨源遠沒有液晶面板充足。投資等離子的風險加大。因此,部分彩電廠商在戰略上選擇了“棄等離子投資液晶”的道路。另外,前一階段由于等離子電視價格下降過快,等離子屏的價格調整跟不上,以致部分廠家出現負毛利率,因此廠商更愿意去做還有利可圖的液晶電視。
為了自身的利益,廠商的促銷人員無視等離子的優點,夸大等離子的不足,在市場上鼓吹“等離子電視看上去灰蒙蒙的”、“等離子比液晶耗電”等論調,形成了不利于等離子市場發展的新一輪輿論。普通消費者由于不懂專業知識,直接或間接地被誤導了。
等離子電視日韓爭霸
與國內廠商不同,日韓等合資廠商在等離子市場的作為卻是另一番景象。7月25日,松下發布的2006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由于等離子電視國際市場需求強勁,松下第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激增41.5%,達到5.56億美元,該公司同時將上半財年利潤預期上調了11%。
與此同時,三星等離子面板工廠7月24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也顯示,其等離子面板銷售的凈利潤達到3180萬美元。
而從上游的等離子面板出貨量來看,今年第二季度松下再次超過LG躍居首位,松下、LG、三星的占有率達到了壟斷性的84%,等離子行業真正出現了“三國爭霸”的局面。
國內廠商退出等離子陣營的理由很簡單——“不賺錢”。TTE中國業務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等離子上游面板企業為了維持自己的壟斷利潤,一直采取聯合控價的方式。”據介紹,去年第四季度等離子屏的平均價格只下降了2%,而42英寸、46英寸等離子電視的價格卻由于受到40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沖擊下降了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