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明年年初上市的符合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有可能提前在中國市場投放。記者近日從日立獲悉,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將在今年國慶前上市。
日立數字映像(中國)有限公司營業本部副本部長衛旭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將推出的日立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物理分辨力達到1280×1080,完全滿足信息產業部今年3月底出臺的數字電視高清標準的要求,目前已經通過中國權威部門的認證。他同時透露,在今年年底前不符合中國高清標準的日立等離子電視將逐步淡出市場,而明年主打產品將是高清。
毫無疑問,日立此舉率先打破了“50英寸以下等離子無一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歷史。而日立此舉是否會引起等離子陣營內其他廠商的連鎖反應呢?
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孝齊告訴記者,松下會考慮增加高清等離子投入,但短期內不會推出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新品。
雅佳影音多媒體中國總部營銷本部企劃推廣部總監王友廣表示,雅佳做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當1080P面板技術較為成熟時,二是消費者能夠明顯感覺到符合中國高清標準電視的清晰度遠比滿足歐美高清標準的高。目前兩個條件都存在差距,因此雅佳短期內不會考慮。
記者采訪發現,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等離子企業,在中國高清標準面前,大都選擇了“沉默”,而日立卻堅持單騎闖關,與等離子陣營整體戰略不合節拍。
從戰略上看,日立將于明年在中國市場主推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各尺寸等離子電視,而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按理應該是日立重點宣傳其高清產品的大好時機。但讓記者費解的是,此款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面板研制成功后卻選擇在不用中國高清標準的日本市場首先發布。
衛旭東對此的解釋是,日立想低調處理此款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等離子電視。不過他的解釋反而引發了更多疑問,作為與液晶抗衡的重要砝碼,此次推出高清等離子電視理應重點宣傳,為何日立卻“反常”地選擇低調處理?此外,為何等離子陣營的其他成員也選擇逃避中國高清標準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日立選擇低調處理可能出于三方面考慮:
第一,目前日立在歐美市場推分辨力為1024×1024的高清等離子電視,如果在中國市場高調地推分辨力為1280×1080的高清等離子電視,會造成全球范圍內中國優先的誤解。
第二,上半年日立積壓了大量滿足歐美高清標準的等離子面板,解決庫存是首要問題,同時為在中國市場搶得先機,又必須推出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等離子電視,而改善矛盾的唯一方式就是低調處理。
第三,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成本要比滿足歐美高清標準的高出1000元-2000元,而這一價位能否被消費者接受,日立也沒底,因此只能低調、試探性地推出一款高清電視看市場反應。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認同了上述說法。此外他指出,技術上松下、雅佳等廠商推滿足中國高清等離子電視不難,而選擇不跟進,一是因為研發和發布的話語權都在國外,二是同時也飽受庫存壓力,故而有意放慢了研發的進度。
其實,更多業內人士希望日立通過推出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能夠在高清市場與液晶電視有抗衡的實力,從而改變目前等離子、液晶銷售極度不平衡的現狀。據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等離子電視銷量為21萬臺左右,而液晶電視銷量為107萬臺,銷量比已經不到2:8。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液晶、等離子同為領先的平板技術,兩者應該共同發展。而目前情況是,在中國市場液晶以滿足中國高清標準而大肆宣傳,此次日立推出滿足中國高清標準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無疑向消費者表明等離子技術也很有發展前景,對等離子廠商將起到鼓舞作用。
葉平認為,日立推出此款高清電視將大大增強等離子陣營的信心。對等離子對抗液晶特別是高清方面的對抗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可惜的是,與眾人愿望相反,終結“歷史”的日立卻選擇了低調。
行業內人士指出,等離子在發展過程中不應該畏首畏尾,新技術出臺就應該全力向市場推新技術,解決庫存企業或許在短期內獲得可觀效應,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相反,如果在能夠制造高清的時候,卻選擇低調處理,反而會給液晶騰出緩沖時間,從低調處理到高調宣傳這段時間里,獲利更多的或許正是競爭對手———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