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國家電業應對3C融合的轉型之年。為了實現平板彩電產業向上游的戰略性轉移,在上游屏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以獲得在平板顯示時代的競爭能力,并強化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優勢,2006年末,長虹搶先一步,投入6.75億美元,在國內首家建設最先進的八面取PDP模組項目,并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獲取PDP模組產業的核心技術。此消息一經傳出,在家電行業和資本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其中不乏質疑和擔憂。
眾所周知,長虹在經歷兩年多產業結構、組織結構的調整后,才剛剛走出了虧損的陰影,并結束了多年來銷售和盈利持續徘徊不前、甚至后退的被動局面,迎來了良性、持續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長虹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去建設中國第一條PDP模組生產線,在目前國內大屏幕平板電視市場中PDP電視所占份額低于液晶電視的情況下,是否是超越現實狀況的冒險?而且巨額資金從哪里來?長虹是否具備足夠的技術支撐?項目建成后如何抵御市場風險?是否會拖累上市公司的業績?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筆者在2007年伊始,走進長虹探尋答案。
2006年,長虹為進軍PDP模組產業頻頻出招。
2006年3月10日,長虹集團與彩虹集團共同成立北京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2006年7月12日,北京世紀雙虹遷至四川綿陽,更名為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億元,其中長虹集團以現金出資14.4億元,占全部股權的80%,彩虹集團以現金出資1.2億元,以其在北京上地開發區的等離子實驗線和核心技術出資2.4億元,占全部股權的20%。根據資料,世紀雙虹的經營范圍為彩色顯示器件及配套材料、電子器件的研究、開發、制造和銷售,未來產品包括42寸WX-GA、50寸FHD和60寸FHDPDP模組,其目標是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顯示器件生產基地。事實上,世紀雙虹的設立就是為長虹建設PDP模組項目做籌備。
2006年12月22日,世紀雙虹以9990萬美元的成交價,從美國投資公司MP手中收購了荷蘭公司SteropeInvestmentsB.V公司75%的股權,從而獲得了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韓國第三大等離子屏企業O-RIONPDPCO.LTD的75%股權。目前,相關股權過戶已經完成,長虹集團已經實際成為韓國ORION的控股股東,為長虹進軍PDP模組產業在知識產權、量產技術和國內人才培養等瓶頸問題上掃除了障礙。
2006年12月29日,四川長虹(行情資訊)(600839)正式參與到PDP模組項目建設中來。四川長虹公告,將與世紀雙虹、美國MP(即持有韓國ORION另外25%股權的股東)共同出資2.25億美元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虹歐),其中,世紀雙虹以現金出資0.95億美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占全部股權的42.22%,四川長虹以現金出資0.9億美元(約合7.2億元人民幣),占全部股權的40%,美國MP公司通過其兩家全資子公司共同以現金出資4000萬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占股本的17.78%。四川虹歐將承擔PDP屏及模組量產生產線的建設以及未來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一期將投資6.75億美元建設一條八面取、年產216萬片PDP模組生產線,量產后預計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7億美元左右。
至此,長虹布局PDP模組產業的整個輪廓已經非常清晰。
造屏首因———屏資源已成平板電視決戰關鍵
此番巨資投入PDP產業,是長虹49年發展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資,甚至創下了四川省單筆項目投資額之最。長虹新聞發言人何克思認為,讓長虹毅然做出投資決定的,是中國電視行業和平板電視產業的現狀以及競爭格局。長虹董事長趙勇甚至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屏的資源,我就將建議長虹實施產業戰略轉移———放棄平板電視制造,騰出我們的資源到其它新的產業方面去!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彩電工業在政府主導下,整體規劃了包括彩電整機生產線、顯像管生產線的建設,以及相關器件如高頻頭、行輸出和半導體等關鍵部件的配套產業在內的一套完整的、具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體系,并因此在CRT時代具備了強大的全球競爭力。
而進入平板時代,由于平板核心技術和相關產業鏈的短缺,中國電視產業原有的CRT電視產業優勢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無一例外地陷入了尷尬的窘境。由于平板電視上游屏的主要制造廠家集中在日、韓和歐洲等國家,而屏占到平板電視整機生產成本的60%以上,甚至高達80%,銷售平板電視機從制造這個環節上來講就是銷售屏,留給中國平板電視企業在技術方面能增值的空間非常小,行業利潤非常微薄。2006年,長虹是國內平板電視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企業。全球主要的四家PDP屏制造商,松下、先鋒、LG和三星,為了確保自己的寡頭壟斷地位,無一例外全都實施垂直整合,既生產屏,又生產整機,鮮有額外的且具有競爭力的屏提供給其他廠家。據市場統計,在大城市,合資品牌已經卷土重來,遠遠高于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長虹清醒地認識到,平板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如果無法掌握上游屏資源,中國電視整機企業就會逐步淪落為沒有話語權的廉價的組裝車間。”
與此同時,全球電視數字化給平板電視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平板”作為顯示器的主要發展方向,已經毋庸置疑。據上海松下副總經理田孝齊預測,2006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約為1.62億臺,其中CRT電視為1.16億臺,平板電視為4200萬臺,預計到2010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將達到1.87億臺,其中,CRT電視將下降到7500萬臺,平板電視將上升到1.12億臺。平板電視未來將孕育龐大的全球市場。
基于對平板電視競爭格局以及未來市場的判斷,國家已經將平板電視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列為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甚至將其作為“2006年至2020年信息產業中長期發展綱要”里最重要的發展項目之一?萍疾吭凇笆晃濉逼陂g,給平板電視列了5億的專項資金,信息產業部也在電子發展基金中把平板列為重點支持項目。在這種背景下,長虹認為,進入PDP屏產業,不僅將實現公司平板電視產業向上游戰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的核心技術,獲得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主動權,進而大幅提升公司在未來高清電視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而且將打破日、韓等國對于PDP屏的壟斷格局,使整個中國平板電視產業生存環境趨于良性,使行業內上下游各廠商都能得到自身的利益。
PDP技術優勢更明顯
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上,液晶電視尚占優勢的今天,為什么長虹在進軍上游產業時,選擇重金投向PDP屏?
對此,中國等離子專業委員會委員吳定剛表示,確定PDP屏為投資方向是在對PDP和LCD產品的各自特性比較、對全球市場的分析、PDP和LCD市場的競爭格局以及需要的投資規模、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等多種因素綜合分析、比較之后,長虹做出的戰略選擇。
吳定剛介紹說,PDP比LCD有兩大獨特優勢,一是PDP本身就是全數字電視,在信號傳輸和顯示中不需要經過D/A(數模)轉換。正是因為具有數字電視顯示方面的優點,又稱PDP是一種數字的CRT。因此PDP在數字電視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二是PDP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應用在電視機上,而液晶電視卻是從顯示器發展而來。
尤其對第二大優勢,吳定剛用準確的數字和生動的例子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第一,隨著數字化、薄型化、大畫面化時代的到來,使平板電視將成為市場絕對的統治者。PDP電視機是以像素顯示圖像的固有分辨力電視機,并以尋址方式顯示圖像,這和LCD相同,都是平板電視機,因此具有平板電視機的輕、薄等特點,更適用于普通家庭。調查顯示,在滿足29英寸CRT電視的使用環境下,可直接升級使用50英寸級別高清PDP電視。第二,與液晶電視相比,PDP電視的顏色表現力具有絕對的優勢。PDP由于是主動發光,所以可以更佳表現實物顏色,而LCD是背光源發光,通過過濾來表現不同的顏色,所以說LCD的顏色是不同的顏色加工的表現,不自然。PDP電視能夠顯示687億顏色比LCD電視(32億色)多20倍以上,能夠表現更細膩,更豐富的影像,細膩到能夠顯示一根頭發。
三是PDP電視對比度更高,更具立體感。PDP電視是自發光型顯示器件,黑和白的表現能力都很高,很自然,所以其對比度很高。LCD電視靠白色光燈透過LCD板成像,雖然表現白色信號的能力比較突出,但是因漏光等原因,造成在圖像較暗時不黑,所以很難達到高對比度。根據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Z9110-1979,店鋪內的亮度(約2000勒克司),居室內的亮度(約75~150勒克司),大約有10倍以上的亮度差距,因此在店鋪內的對比度表現LCD電視優于PDP電視,而在居室環境下PDP電視大大優于LCD電視,可以細微控制影像的灰階,連夜晚墻壁上的石紋都能夠細膩地表現,LCD電視卻不能。
四是PDP動態畫面清晰度好,更適合觀看動態畫面。PDP電視對信號的響應速度只有百萬分之3秒,而LCD液晶響應速度卻有百萬分之8000秒,PDP響應速度比LCD快2660倍,相當于跑車與自行車的區別。因此,PDP電視快速捕捉畫面的能力大大強于LCD電視,非常適合觀看快速移動的動態畫面,如運動、電影、游戲等。根據三星公司的研究表明,顯示動態影像時,LCD清晰度急劇惡化,而PDP清晰度幾乎沒有變化。LCD電視則更加適合顯示靜止畫面,如應用于計算機顯示。
五是PDP可視角度大,更適合一家人在客廳里共同觀看。PDP電視的可視角度接近180度,幾乎不存在視角問題,消費者在不同的位置,看到圖像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度基本上變化不大,接近CRT電視機的可視角度,但比CRT要小,遠大于LCD電視機。
由于PDP是自動生成光源,在任何角度觀看都體現相同顏色,而LCD使用背光源,觀看角度不同時,液晶間的縫隙漏光,就像是透過縫隙看畫面,因此色彩表現失真。
六是PDP電視讓人感覺更舒適,是真正的健康電視。根據2005年大阪教育學院作的一份調查可知,在觀看PDP電視100分鐘后人眼會輕微下降,但是休息一會就馬上恢復了,眼睛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而觀看LCD電視100分鐘后,視力下降較大,休息后也不能馬上恢復,眼睛會有疼痛的感覺。
七是PDP電視動態清晰度更高。PDP可實現高動態清晰度,FHDPDP約1000線、HDPDP約700線,而FHD液晶只有約400線(HD為高清,FHD為全高清)。
顯示器件清晰度分為動態清晰度和靜態清晰度,靜態清晰度是在顯示靜止畫面或相對靜止畫面(極慢速的活動畫面)時的清晰程度,動態清晰度是在顯示活動畫面時的清晰程度。僅僅從靜態清晰度的角度考慮,LCD比較容易實現高清晰度。而電視節目、電影基本上都是動態畫面,所以作為電視來說動態清晰度才是更為關鍵的參數。動態清晰度是由分辨率和動態圖像拖尾時間共同決定的。
八是PDP電視實際功耗低于LCD電視,更節能。LCD的背光源一直都亮著,故在顯示不同明暗的圖像時其功率相當。而PDP在全亮時的功耗比LCD略高,但在全黑時的功耗只有LCD的一半以下。以42英寸為例,PDP由于是氣體放電,在顯示純白的時候耗電最多為230W,但是顯示其他顏色的時候,不需要這樣的功耗,尤其是黑色,但是液晶電視因為發光機理的原因,顯示任何顏色都是一樣的功耗,為210W左右。因此,雖然等離子電視的額定功率高,但是實際功耗(累計功耗)比液晶電視的低。韓國最大的電視臺KBS對二者的實際功耗作過一項比較實驗:播放電影“哈雷波特”,50寸等離子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180W,而用46寸液晶電視一個小時要消耗電力270W。
九是PDP電視使用壽命更長。目前PDP電視壽命超過60000小時,以每天觀看4小時計,可以使用41年。在實際使用時,三星的研究表明,在相同使用時間后,當LCD電視亮度下降11.2%時,PDP電視只下降5.5%。
明顯的技術優勢讓長虹對“天生就是作為大屏幕數字電視顯示終端”的PDP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事實上,PDP的技術優勢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得到了認可,目前在全球40英寸大屏幕電視市場上,PDP的占有率接近70%,占據絕對優勢。
PDP投資效能更高
除了產品本身具備的特性,長虹投資PDP屏項目也綜合比較分析了單位投資成本以及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
世紀雙虹副總經理賈云濤告訴筆者,目前,全球LCD屏有效專利數量達到9684項,發展程度已經比較成熟,后介入者介入研發的技術成本也較高,而PDP有效專利數僅為1568項,
從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來分析,PDP模組中線路成本占材料成本的70%左右,中國有成熟的產業基礎,長虹更是具有近50年的產業基礎,在國內生產具有較大的成本降低優勢;而LCD模組中屏成本占材料成本70%左右,成本下降主要依靠于屏技術的進步或更大的投資規模。由于PDP模塊在結構上與集成電路,電子元件產業關系深厚決定其成本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圍的成熟的元器件產業,便于降低成本,而LCD模塊則幾乎純粹依賴面板制程技術,因此其綜合成本之降價空間相當有限。賈云濤表示,根據綜合分析,PDP未來還有50%的降低成本空間,目前大約每年可降25%,而LCD未來可降低成本的空間約為25%左右,目前每年可降約10%-15%。
摩根-斯坦利在對PDP和LCD的投資效能比較分析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PDP技術因為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從而更具吸引力,同時PDP技術所帶來的利潤也較豐厚,因此,PDP將會在相當長時期內是大型電視市場的統治者,即使當第七代LCD開始投入批量生產,這一點也不會發生改變。摩根-斯坦利還特別指出,對于大型電視制造業來說,TFT-LCD技術并非是利潤最豐厚的技術,并且其市場前景不大可能超過PDP。PDP的資本性支出的效率為LCD電視的兩倍,而生產成本比LCD電視低三分之一,因此,PDP業務的利潤超過了LCD電視。
對于目前國內PDP增長緩慢,在40英寸大屏幕電視市場上比重不足50%的現狀,吳定剛表示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屬于中國特定時間點的特定現象,在全球范圍內來看是畸型的、是與全球發展不同步的。
他認為這主要是由于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LCD應用范圍較廣,產品尺寸規格相對較多,而PDP主要集中在4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領域。二是LCD屏企業遠多于PDP屏企業,2006年LCD屏產能過剩,大幅降低了整機的價格,而全球成規模的PDP屏企業只有五家,稀缺的屏資源成了限制PDP銷售的瓶頸。三是PDP產業鏈相對封閉,國際上的PDP企業是既做屏又做整機,完全是垂直整合。松下、LG自用屏的比例均超出80%,而且這一自用屏的比例還越來越高。中國市場僅占全球市場的7%-8%,他們不會因為7%的市場而降低PDP屏價格。而LCD產業的上游資源相對開放,因此國內大部分整機廠家轉而生產LCD電視,形成了大部分國內電視機生產商和一些銷售商在宣傳、推廣上傾向于LCD電視的情況。
吳定剛介紹說,從市場因素客觀考量,在30-40英寸市場,液晶電視能替代CRT電視;在40-50英寸市場,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競爭激烈,PDP電視略占優勢;50英寸以上市場,PDP電視占絕對優勢。長虹是站在全球和長期的角度來看待PDP問題,而不是僅從短期和中國市場的角度上來看問題。
從國際權威機構的市場預測數據來看,2006年全球銷售PDP將近1000萬臺,到2010年將達到2500萬-3000萬臺,而中國2006年的PDP銷售量只有70萬臺左右,還不到全球的10%,未來還蘊藏巨大增長空間。市場人士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行以及國內數字電視的推進,將大大加快PDP在國內大屏幕市場的增長。長虹PDP屏項目2008年投產后,打破日韓企業對屏資源的壟斷,也會對國內PDP市場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據了解,目前在全球只有韓國的三星、LG兩個公司同時擁有LCD屏和PDP屏的技術和產品,事實上,這兩個公司,針對這兩種技術的產業在近一兩年隨著平板顯示器市場的高速度發展,并沒有厚此薄彼,放棄其中之一,而是同時持續性加大投資,這恰恰可以完全充分說明,這兩種技術的產品市場定位清晰、共存發展。松下只有PDP技術,所以傾其全力發展PDP,夏普只有LCD技術,所以傾其全力發展LCD。2006年,全球僅有的5家規模化PDP屏生產廠家,也都已紛紛加碼擴大產業規模。
中國工程院院士、真空電子專家吳祖愷先生在看了世紀雙虹牽頭擬制的《PDP與LCD對比分析報告》后,親筆寫到:“深感我國發展平板顯示,應該選擇PDP優先于TFT-LCD”,他認為我國發展PDP有人才優勢,技術上的發展空間遠大于LCD,PDP的零部件及其原材料國產化比LCD容易,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而且PDP的投資小于LCD,相對風險較小。長虹董事長趙勇則用七個字概括了對投資PDP屏項目的認識:“該干、能干、值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