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國內的平板電視市場上,液晶電視在和等離子電視的競爭中占據上風,而自從06年高清國家標準出臺,等離子陣營遭受到了液晶陣營的無情打壓,經過去年一年的時間,液晶已經牢牢把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等離子不得不退守50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市場。不過隨著近段時間以來,被寄予厚望的高清等離子產品逐漸上市,被液晶陣營作為最大攻擊口實的等離子低分辨率上,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等離子陣營的希望之火也再次被點燃,07年等離子已經具備了再次和液晶競爭的本錢,高清等離子和液晶之間的PK必將繼續進行下去。這個懸念到底將如何?不僅僅關系到今后平板電視的市場格局走向,也關系到等離子今后的發展命運。
高清:點燃等離子陣營的希望之火
由于國家高清標準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包括等離子和液晶在內的平板電視水平和垂直分辨率都必須要達到720線,屏幕比例為16:9,因此在今年的平板電視市場上,高清將再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不過等離子在國內的退守并不意味著放棄主流市場,只能說是一時的權益之計,在高清等離子還沒有上市,大屏液晶價格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暫時采取收縮戰略,可以避免和液晶血戰帶來的更大損失。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外幾個主流電視廠家都推出了自己的高清等離子產品,比方說松下的42PV65C、LG的50PC1R、日立42PD9900TC、海信TPW5588、先鋒PDP-505HDC等等,不管是其1366×768、1280×1080、1280×768的分辨率,還是16:9的屏幕比例都達到了國家高清標準的要求,和液晶的主流分辨率已經持平,高清等離子的加入無疑給低迷的等離子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給在市場上苦苦堅守的等離子陣營帶來了新的希望。
市場:
液晶陣營和等離子陣營都為今年的競爭憋足了勁,對液晶陣營來說,肯定是想如何在保證現有市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液晶的市場份額;而對等離子來說,突破高清瓶頸解除了一直以來無法擺脫的鎖鏈。
現在06年液晶和等離子銷售量和出貨量的最終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可以預計的是,等離子并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不堪一擊,從去年前3個季度的統計數據來看,國內液晶和等離子的出貨量保持5:1的比例,這和去年年初時候差不多;而國內液晶和等離子的銷售量比例可能比出貨量低一些,國內畢竟有出貨的等離子中有不少是出口的,但是差別肯定不會太大。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液晶在40英寸以上大屏的銷量首次超過了等離子,而且有繼續擴大的勢頭。
就等離子來說,最小的尺寸不過40英寸,大屏幕等離子的價格對工薪階層來說,并不是說完全承受不起,主要的原因是對普通家庭實在是大了些。如果是30平方米左右的客廳,電視尺寸在37英寸~40英寸比較合適;如果是40英寸,要求的客廳面積就更大了。就以9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房子為例,客廳的面積一般在25平方米左右,可想而知,實際上購買40英寸以上大屏的消費者數量本身不是太多。其次液晶產品尺寸涵蓋遠遠超過等離子,宣傳力度大得多,耳濡目染對消費者的影響更加深遠。加上之前等離子在分辨率上的缺陷,形成現在這個局面并不奇怪。
現在等離子解決高清這一瓶頸之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就筆者看來未必是這樣,從總體上看,等離子的形勢依然嚴峻,關鍵在于消費者先入為主的心態。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人說等離子壽命只有5萬小時,而液晶達到了6萬小時,且不說這種觀點早已陳舊,等離子的壽命早已和液晶差不多,就算是按照這個數據計算,每天8小時使用時間,不過是17年和20年的差別,恐怕在壽命終結之前早已換新了,但是等離子這在消費者心目中無疑已經打了折扣。從技術上液晶和等離子已經不相上下了,可以說互有優勢,但要想勸服消費者放棄液晶重新接收等離子,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必須先從價格入手。
價格:目標是保持和液晶基本持平
前面提到了等離子在液晶40英寸級別交鋒中的敗落,很多人都把其中的原因簡單的歸結為技術缺陷或者是價格優勢。誠然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不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40英寸級的液晶均價壓過等離子,可以說是等離子失守的直接原因。但要說完全歸咎于此,卻有失偏頗,其中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是消費者的心態。表面看液晶大幅度降價是實實在在的實惠,而實際上液晶大幅度降價給消費者心理帶來的巨大沖擊,在深層次上堅定了消費者關注和購買液晶的決心,使得等離子被冷落,這個后果才是大大超過了等離子陣營的預料。
在今年高清等離子要想重整旗鼓,首先就必須要在價格上和液晶保持持平,至少不應該相差太遠。從目前的情況看,06年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降幅估計將超過30%。以40英寸為例,去年第一季度均價為14300元,第二季度13379元,第三季度達到了10359元,照此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的均價將突破萬元大關。而現在市場面上正在銷售的高清等離子產品,價格仍然還保持在萬元以上。像松下42PV65C、日立42PD9900TC這樣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售價都在12000元以上,中間和液晶的差價少則兩三千,多則幾千元,更不要說更大尺寸的產品了,就這種價格水準是很難和液晶競爭的。
相比液晶的跳水而言,等離子降幅“如此緩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競爭。從國內家電產品的發展歷程看,缺少了大量國內企業競爭的行業,價格波動遠小于那些國內企業大量參與的行業,液晶和等離子就是其中鮮明的代表。就以拿去年結盟的國內等離子8家企業來看,長虹、松下、日立、LG、三星、廈華電子、三利亞、彩虹集團,這里面的國內企業和液晶陣營比起來渺小得多。由于價格主動權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降價幅度當然不會太大了。不過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像長虹和彩虹聯合建設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已經動工,投產后年產量為200萬塊,掌握了上游資源以后,國內等離子的制造成本將大大降低,價格也會隨之回落。
消費者:高清等離子帶來新的選擇
現在國內的平板電視市場看似繁榮,但實際上卻非常單一。就目前液晶一方獨大的局面下,消費者的選擇無非是買這家的液晶,還是那家的液晶。雖然說液晶的技術已經在突飛猛進,但是液晶本身的技術缺陷仍然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被彌補。現在不管液晶的質量再好、性能再高,在動態畫面的展現上,在暗部細節和色彩的的表現上,不得不承認還是遠遠落后于等離子電視。同樣等離子也有自身的缺點,比方說靜態畫面的表現,屏幕尺寸不能做小,這些消費者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就全球的情況看,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市場上,等離子電視占有率大約為47%,液晶僅為17%,照此看來,國內等離子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筆者也希望今年平板電視市場會更加精彩,在給大家帶來便宜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