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平板電視行情的朋友,看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降價現象了。今天這個產品降幾百,明天那個產品可能就降幾千。降價,不僅讓廠商和經銷商在宣傳時有文章可做,而且還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有時候還可以促使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消費者果斷出手購買。所以現在平板電視廠商,對于降價可謂是樂不知疲。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就不能將平板電視的降價看得太重要了。因為在這些降價中,并不乏水分存在,如果你覺得平板電視降價越多就越超值,那就不妥了。要想了解平板電視降價是否真超值,那就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它降價的內置誘因。平板電視降價,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新品上市賣高價,好像已經成了業內慣例,平板電視也不例外。如長虹LT42700的上市價為12999元,對于一款分辨率為1366×768的42英寸液晶電視而言,這樣的售價可不是一般的貴。于是沒過多久,這款液晶電視就狂降了2500多元,而且還有一定的降價空間,不信大家走著瞧。新品和高價,很多時候都是如影隨形的。
因此,大家在購買平板電視時,切忌一味追求新品。如果你真的對新品情有獨鐘,那么在購買時也可以考慮多多砍價,新品的利潤遠高于舊款,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再就是在看到某款平板電視降價很是迅猛時,更不要一時沖動,以為降價很多就超值了。如果是一款新品,平板電視降價10000元以上也不會太稀奇。松下TH-50PZ700C這款50英寸的FULL HD等離子電視,10月份就降了10000元,那些追新的人看了肯定會后悔不迭。
一般而言,實打實的短時間降價促銷并不多見。雖然很多平板電視在降價時都會說“限時降價促銷”,但過后一般都不會將價格調回去,而且還可能越降越便宜。如果你看到“限時降價”就真的相信它的話,那就要小心掉入商家的陷阱。
當然,實打實的短時間降價促銷也不是沒有。比如在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有些廠商為了沖銷售額或是吸引眼球,就會推出一些型號進行大甩賣,其中并不乏降價后真的很實惠的產品。但我們要將它區分出來,就需要花費一定的功夫了。
對此,我們有兩個辦法來了解某款平板電視的限時降價促銷是否真實。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咨詢購買了這款產品的朋友或是網上發帖詢問它之前的實際成交價;再就是橫向對比同類產品的售價,在規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比同類產品貴不少,那就要慎重了。
有競爭市場才有活力,有競爭才會有降價,競爭越激烈,降價就越頻繁,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競爭對手的42英寸FULL HD液晶電視已經僅賣八九千元了,那些售價還在萬元以上的其它品牌同類產品,一般是難以坐視不理的,降價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可以這么說,在競爭對手壓力下的降價,在平板電視市場,還是比較普遍的。只不過,因為品牌價值的差異化,導致很多消費者在對比不同品牌的同規格平板電視時,并沒有一個價格標準。其實,我們只需要注意觀察它們的價格走勢就可以了。假設A品牌42英寸液晶電視降至8000元,隨后B品牌本來售價在萬元以上的42英寸液晶電視也做出調整,降至萬元以下,那么我們就基本可肯定這兩款產品的定位是一樣的。B品牌之所以沒有一步到位也降至8000元,那就是品牌附加值在作怪了。因此,我們也可以做出判斷,B品牌42英寸液晶電視如果也降至8000元左右才是劃算的。從萬元以上價位降價降幅再大,只要最終售價沒有達到8000元左右位置,依然稱不上有性價比。
隨著平板電視新陳代謝的加快,廠商們的庫房里多少都會有些庫存老產品。面對這未能及時賣出去的老產品,很多廠商的做法就是降價清倉。對于這樣的尾貨甩賣,只要是規格參數和功能不是特別落伍,且價格真的合理,那還是非常值得購買的。
買樣機,風險肯定是存在的。
當然,我們在購買這些降價的尾貨時,一定要多多留意是否是樣機,是否在外觀方面有瑕疵等。同時,對于推出時間太久的產品,也要注意它的規格參數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拿液晶電視來說吧,以往的老產品一般都存在著響應時間不夠快、對比度不夠高等缺點,但現在的新品在這些方面已經改進不少。對于那些響應時間較慢、亮度對比度都較低的老款液晶電視,即使再便宜,其實也不一定值得購買。
這么多降價,哪個才是真正的實惠呢?
總結:通過以上對商家降價行為四種原因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買的沒有賣的精,的確是至理名言。平板電視動輒上萬元的降價,的確是夠驚天動地的。但仔細一想,你就會發現它們的降價,都是建立在高價基礎上的。商品本身售價越高,到時候降幅就可能越大。同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商家每一次降價,都是有明確的目的的,要么吸引眼球,要么甩尾貨。降價并不是一切,產品是否足夠實用,才是我們購買平板電視的重要依據。在大幅降價的背后,透露的信息往往是產品原來的定價不合理,這些你可曾都讀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