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筆者信步逛了兩家家電超市,發現兩大最敏感的話題。一是價格,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價格求知的熱情比較高,促銷人員很能駕馭消費者心理,善以打折優惠來留住顧客,標稱特價機的賣得尤其快。其次,大多數消費者特別關注產品畫質,但真正能夠做出正確評價的卻不多。在液晶電視品牌前,消費者問的最多的是硬屏優還是軟屏好?促銷人員的回答多是云山霧罩。
軟硬區別完全是制造工藝的問題 |
所謂硬屏,就是在液晶屏面加了一層硬度較高的透明樹脂質料保護外膜的產品。
硬屏工藝最初由日立等日系廠商所推廣,后來LG將其進行了大幅的改良,遂形成了獨有特色的S-IPS硬屏工藝技術。目前,硬屏主要代表廠商是LG-飛利浦,LG、東芝、日立等廠商的液晶電視大多采用硬屏。TN、PVA、MVA等面板屬于軟屏,主要代表廠商是三星,夏普。據中國物理學會液晶分會理事陳其良介紹,市場上俗稱的軟屏和硬屏從工藝上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目前在液晶面板的生產企業中,有一些企業在液晶屏外面添加了玻璃或樹脂等較硬的材質,以防普通液晶屏劃傷。硬屏的透光性能與軟屏在質量上沒有明顯區別。
硬屏只是在液晶面板上加了一層保護膜而已,并不能改變液晶面的基本物理性能。在同一場合,使用同一信號源,對比觀看兩款不同的液晶電視,如果畫質有明顯的差別,那么關鍵的問題應在液晶面板的等級與核心驅動的性能,而不在屏幕的軟硬。因此,硬屏和軟屏的合理解釋,只在廠家的生產工藝特色,盡管各有所不同,也是萬變不離其宗。
![]() |
手指按屏最有效 |
硬屏和軟屏兩者很容易分別:用手輕劃屏面,如果出現一條明顯的水痕,就屬軟屏;若水痕很淡甚至幾乎沒有,則屬于硬屏。至于是硬屏優,還是軟屏好,由于在可參考的國內外有關液晶屏質量諸多標準中,尚未有“軟”和“硬”一說,迄今為止也未有任何權威的機構對硬屏和軟屏下過評語。所以,關于“軟”和“硬”的優劣爭論可以說是無實際意義。
實事求是地就屏幕材質來說,硬屏和軟屏屏面同樣脆弱,怕接觸尖銳物,不堪重力撞擊。硬屏雖然多了一層保護膜,似乎安全性稍比軟屏有所提高,但硬屏的工藝要求很高。倘若采用的保護膜透光性能不夠好,就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色彩效果。如果屏幕外膜粘貼工藝控制不夠嚴格,達不到技術規范,那么在使用中可能會導致成像失真,影響畫質。而沒有加保護膜的軟屏雖然無此之憂,但在觸摸時如果用力重了就容易出現劃痕。不過,硬屏和軟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樣的,只要不用重力撞擊或用尖銳器物刻劃,都不容易損傷。
硬屏和軟屏,只是生產工藝有些不同,而并不能說明液晶面板本身有質的差別。雖然不少液晶電視機研發生產企業甚至聲稱,從不知曉液晶屏還有軟和硬之分,但是在液晶電視商戰中,事實上“軟”和“硬”卻成了兩類液晶電視互相詬病的噱頭。一種說法是,軟屏嬌嫩,手指輕輕一劃就出現一道大水印,很容易被劃傷。另一種說法是,硬屏不過是外加了一層膜,透光性能往往不理想,屏幕的熱脹冷縮也會影響畫面的色彩效果。
賣場上軟硬屏幕成了一個噱頭 |
屏幕(即液晶面板)是平板電視最重要的部件。在整機的構成中,屏成本一般來說要占七成以上,對此廠家和消費者都非常重視。TCL電視技術服務部部長蘇德謀和熊貓電子技術處的周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液晶電視生產企業方面從無軟屏和硬屏之分。所謂的軟屏和硬屏完全是市場上促銷人員介紹產品時自己添加的內容,其實并沒有質量優劣之分。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是市場上固有的客觀現象。而在激烈的平板電視市場競爭中,為了博得消費者的好感,擴大市場銷售,必要的產品宣傳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有不少商場的營業員和廠家促銷人員為了提升個人的業績,竟亂了促銷分寸,他們不僅都夸自己的產品好,而且有的還會信口雌黃。在一家大賣場,一般促銷員是這樣給消費者解釋硬屏優勢的:“還是硬屏好,你看我們賣的這款××電視就是硬屏,屏幕加了特殊涂層保護,屏面質地堅硬,可不象軟屏那樣手指一碰就出現一道難看的水波紋的。”這款電視是液晶電視中性能最好的,因為硬屏運用了高技術涂層,透光度極高,所以響應速度飛快,絕對沒有拖尾問題。”
稍了解些點平板電視技術的人都清楚,液晶電視響應速度是由液晶面板的物理性能和所采用的圖像優化技術所決定的,而促銷員竟然也能和硬屏扯到一起,這也難怪消費者對于液晶電視技術的總是了解不透徹,導致購買時盲目出手。
家電行業和市消保委的專家認為,無論是硬屏還是軟屏,都不可能決定液晶電視產品質量,也不應成為消費者選購取舍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