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制造等離子屏的項目終于獲批并馬上投資啟動,這個舉動將在全球彩電業掀起巨大的結構性沖擊。對一直壟斷等離子與液晶顯示屏制造的日本與韓國企業來說,長虹無疑是向面板壟斷國的企業投下了面板核彈。
長虹在上個世紀的中國彩電業扮演了一個驅逐者的角色,它用低成本的巨浪把外資彩電企業排擠到狹窄的市場空間中,因此說長虹上個世紀對外資的勝利完全是一種經濟上的勝利,是中國低價格生產要素基礎上的大規模制造帶來的產業經濟性的勝利,其外圍的產業條件是相對完整的電視產業鏈在中國的建設。
等離子與液晶顯示技術雖各有優劣但畢竟已經相對成熟,每類顯示技術的代表都在攻擊另外的顯示技術,因此說市場上的技術戰實際是為爭奪顯示方式商業位置的市場戰。新技術并不完全等同于新需求,價格往往是一項新技術走向市場的一個隱藏著的重要功能,在等離子與液晶顯示面板上也是如此。現在看來液晶完全替代等離子還為時過早,因為像長虹這樣的中國企業完全可以把等離子屏的低價格做到極致。
在日本與韓國企業完全壟斷等離子與液晶顯示屏的時候,兩國的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術競賽上,任何一方都想通過技術的領先甩開競爭對手。在長虹開始造等離子屏的時候,這種玩法已經顯得單調,可以想像的到,關于平板顯示屏幕的價格大戰將會隨著長虹的加入而開打,全球將迎來平板顯示面板的價格競賽,因為液晶系為了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也必須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
日本韓國企業對平板電視市場的定義是這樣的:通過壟斷屏幕資源把自有品牌的整機價格降低到與中資品牌的整機價格一致,阻斷中國彩電的利潤來源,銷蝕中資企業的利潤基礎——CRT電視,然后讓整個中資彩電平板化。而這個平板化的過程就是中國彩電企業代理商化與邊緣化的過程,最后中資彩電企業成為日本與韓國平板顯示屏的零售代理商。不過,長虹的殺出應該會涂改日韓企業想像中的戰略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