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認為,國內整機企業僅看到眼前利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從最近半年等離子技術走向來看,42英寸及以上尺寸等離子電視已完全實現高清,并向全高清發展;尺寸方面也突破原有空間向40英寸以下發展;價格方面更是在保證廠家利潤的同時,比相近尺寸液晶電視的價格便宜千余元。此外,長虹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正式開工也讓緊缺的面板資源得以緩解,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如果國內企業再無作為,那就不是先天不足的問題了。
高清、尺寸瓶頸全面突破
據記者了解,自去年3月底信息產業部頒布數字電視高清標準后,液晶陣營就以“非高清”理由對等離子陣營進行打壓,這種打壓一直持續到去年10月日立推出首臺滿足720線的42英寸等離子電視。隨著等離子另一大元老企業松下推出分辨力為1366×768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市面上用“非高清”對等離子打壓的聲音也越來越弱。
遭此一劫,等離子廠商對清晰度的研究憋足了勁。從今年1月舉辦的2007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3月德國舉辦的CeBit和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科博會上透露的信息來看,松下、日立等幾家等離子元老企業在展示了達到720線的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的同時,更是推出了同尺寸達到1080線的全高清等離子電視。
“以后我們將主推高清和全高清平板電視,因為42英寸以上大屏市場等離子更具優勢!鄙虾K上碌入x子顯示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田孝齊、日立數字映像(中國)有限公司營業本部副本部長衛旭東和三星SDI中國營業總部副總經理孟柱龍均對《中國電子報》記者這樣表示。
而液晶陣營一直攻擊等離子不能做小屏的宣傳從5月21日起也要改變了。5月21日,韓國LG電子正式對外宣布將于今年6月下旬在中國市場推出32英寸等離子電視。雖然此舉并沒有得到松下、日立、三星這三家等離子元老企業的響應,但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松下田孝齊、日立衛旭東和三星SDI孟柱龍都表示等離子在技術上做小屏完全現實,而他們不立刻上馬的擔心來自于成本問題。
“技術上完全可行,如果成本能控制下來,我們將不排除做32英寸等離子的可能!焙P烹娖骺偣こ處熭褢褎倢Α吨袊娮訄蟆酚浾弑磉_了海信對待這塊市場的看法,有利可圖就該去做,這點或許值得國內其他“悶頭”做液晶電視的廠商借鑒。
比同尺寸液晶便宜千余元
高清、尺寸這兩大瓶頸問題解決后,等離子從技術上講已不輸于液晶。當然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對技術的敏感度要低一點。
價格上,從市場研究公司反饋的數據來看,42英寸高清等離子電視的均價在10000元左右,而與之競爭的40英寸和4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是11000元-12000元之間。應該說,價格方面等離子電視的優勢非常明顯。
當然完全依靠市場作出判斷也有點片面,決定產品定價的因素很多,如各廠商活動力度和品牌存在差異等。不過我們可以從成本上來比較,因為平板電視面板的價格是公開的,而且占到整機成本的60%-70%。
據DisplaySearch5月20日統計數據顯示,以42英寸面板為例,每塊高清42英寸等離子面板的價格是431美元,而42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卻高達590美元,單就面板價格這塊就相差160美元之多。按此推算,如果等離子廠商和液晶電視廠商在每臺電視上賺一樣的錢,同尺寸整機的價格也要相差1000多元,等離子廠商可操作的空間不難想象。
顯然單從價格考慮,等離子電視的可操作空間遠大于液晶電視,所以國內整機廠商在這方面也應該多加考慮。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研究總監盛哲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2英寸高清電視將成為今年消費熱點,等離子和液晶的市場競爭也將加劇。從技術上講,等離子在高清方面已經和液晶難分伯仲,市場反響如何主要看各廠商的推動力度。
液晶利潤將被進一步壓低
4月底,國內各彩電企業紛紛發布了2006年財報,而幾乎所有財報中對平板電視對企業整體利潤貢獻率均沒有提及。記者在5月初對平板電視利潤究竟如何展開調查后發現,平板電視的毛利率普遍不高,而這其中大部分廠商都是生產液晶電視的企業。
但這點并沒有引起國內廠商的警覺,還在一門心思地做液晶,試圖用規模效應彌補單位利潤的走低。
國外企業可能揣摩透了國內企業的心思,在40英寸上下兩塊市場做出不同的策略調整。
拿最近炒得較火的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國外某知名品牌液晶電視廠商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受面板漲價15美元影響,近日策劃將32英寸液晶電視售價上調5到10個百分點,據其透露,該想法得到了外資品牌的普遍認同,相信不久后將集體漲價。
而記者采訪時發現,國內廠商對此市場卻表現出想漲價又不敢冒進漲價的尷尬,甚至一些企業明確表示不漲價,自己消化面板漲價部分。這種做法固然可能獲得部分消費者的認同,但從利潤角度考慮,這塊市場競爭充分,規模效應還能奏效嗎?
另一方面,在利潤空間相對豐厚的40英寸市場,外資品牌卻在考慮降價打壓國內品牌。五一前,索尼、夏普、三星等外資品牌大屏電視全線調價,迅速掌握了五一市場話語權。五一后,在大尺寸液晶電視方面,外資品牌也在醞釀更大范圍的長期降價。如近日夏普已流露出今年投產的第10代面板廠將使用尺寸約3米見方的第10代玻璃底板,力求實現42英寸產品低成本化。
這樣一來,國內廠商要想在42英寸市場獲得豐厚利潤的計劃也將大打折扣。在這種“32英寸市場提價”和“42英寸市場降價”雙重擠壓的情況下,國內彩電企業要想在液晶電視市場有所作為已經很難。難怪中怡康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用“中國平板電視最黑暗的時期”來形容國內廠商目前的處境。
從以上幾點考慮,等離子的競爭環境或許還算寬松,對于無論等離子還是液晶都不掌握面板資源的國內廠商來說,投資等離子或許是近段時間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