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平板電視市場在經歷了2005年、2006年兩年高速發展后,新的格局已悄然產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專家陸刃波分析指出:中國平板市場發展到現在,中、日、韓品牌格局基本穩定,但對于每個陣營來說都仍存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在市場轉變速度如此之快的態勢下,不僅消費者不可盲目消費,中國的平板電視企業也要看清市場變化形勢,切不可盲目跟風,特別是不能跟風聽從上游平板屏制造企業的發展。
熱炒高清導致市場局面復雜
2006年下半年以來,數字高清成為消費者進入彩電賣場聽到、看到最多的一個詞。根據中國電子商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課題組聯合發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咨詢報告》顯示,2005年底,了解數字高清和數字標清概念的消費者僅占調研人群的10.1%,而在2007年一季度,這一比重已經提高到34.6%。消費市場認知的不斷增強引起彩電企業對于高清標準認證工作的重視,從而帶動整個數字高清電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準備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中表示會選擇高清電視的比重為66.9%,數字高清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相關知識的缺乏,不少消費者選購產品時都表現出了較大的盲目性,同時,在高清宣傳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陸刃波指出:即使是通過高清認證的產品在水平上也是參差不齊的。日前,由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聯合蘇寧電器共同舉行的“2007中國平板電視消費者評測”活動已在北京、上海蘇寧電器旗艦店拉開帷幕,同時在信息產業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進行技術測評,評測結果將對高清平板電視消費起到一定引導作用。
32英寸等離子面板入市是“機遇”還是“陷阱”
國內平板電視市場與全球平板市場存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液晶與等離子電視份額的懸殊,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等離子產品自身特點、技術壁壘、市場輿論等多種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國內彩電企業對等離子產品的集體放棄。不過最近LG表示將開發32英寸等離子面板,這一做法似乎有別于外資企業一直靠技術特點立于競爭上位的作風,首次在新技術、新產品發布的同時尋求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并在積極地尋求國內平板電視企業的響應,這種局面是有些反常的。 陸刃波分析指出:等離子電視長期以來形成了42英寸、50英寸、60英寸、70英寸的產品體系,在日本,最小的等離子電視做到37英寸,32英寸等離子電視在需求、競爭力和發展前景上還是未知的,甚至可以說是頗具風險的,LG深知這一點,因此企業并沒有花大力氣生產電視整機,而是高調將還沒有得到市場印證的風險產品——32英寸等離子屏推向中國終端彩電制造企業,看似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實則也可能是一種風險的轉嫁。
不過從現階段各尺寸彩電市場表現來看,平板電視購買中32英寸占據34.9%的份額,可以說是平板普及的中堅力量,如果未來32英寸等離子電視性價比能優于同尺寸液晶電視,那么還是存在一定市場空間的,國內彩電終端制造企業應看清發展“機遇”,量力而為。
平板電視市場正迎來根本轉變
中國平板電視產業鏈的結構特點呈金字塔形,塔尖是上游屏制造企業最少,塔底是終端制造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供求關系明顯失調。中國平板電視產業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應強調以上游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來帶動整個產業的轉變,尤其是大尺寸屏的供應。由于平板上游產業投資高、回報期限長的特點,中國幾大面板制造商一直苦于在已經負債累累的情況下無能力投資建設新的生產線,生產更具競爭力的7、8代屏產品。而對于國內終端制造企業來說,在提升售后質量的同時已經加大了產品的成本,加之來自上游的壓力,這些都催生了國內上游面板廠的整合趨勢。前不久,京東方、上廣電、龍騰終于在合力的推動下走上了聯合的道路。
在國內彩電產業處于轉型期,三大上游面板廠商合并,結束了各自為政、分散和浪費資源的窘狀。專家認為,整合是國內上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平板電視整機企業長期以來尋求外援的尷尬,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都是促成整合的關鍵因素,上下游企業合力在主動轉變的同時迎來的將是中國平板行業整體結構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