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平板電視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液晶電視的市占率從去年開始實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其增長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等離子電視。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市場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的銷售比例約在9:1,而在一向被喻為等離子天堂的美國市場也出現了對等離子不利的局面。
在性能方面,液晶電視同等離子電視均存在不同的優勢,但是出于重重原因,使得等離子電視在市場競爭中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認可,在與液晶電視的競爭中落于下風。
面對近乎“失調”的平板電視市場格局,長虹卻在今年4月24日發布公告,投資約60億元進軍長虹等離子屏項目;另外在6月26日高調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從業界最小32英寸和業界最大103英寸的等離子電視。
那么,是出于什么原因,讓長虹集團在一年之內如此大手筆“豪賭”等離子電視?長虹等全線進軍離子電視,是否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長虹此舉勝算幾何?
長虹推出的103寸等離子電視,單純從尺寸方面就能看出,它不是面向消費群體;另一方面,長虹新款的32英寸等離子電視公開售價約為5000元人民幣,比起已經相當成熟的液晶電視市場來說,無論在產品性能方面,還是在消費者接受程度方面,都有先天不足之處。
很顯然,在短期內,長虹全線布局等離子電視,并不急于賣多少臺,賺取多少利潤,而是為了長期作用,欲借此推進等離子電視在中國的復蘇戰略。
IT經理世界雜志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電視行業來說,由于發達國家企業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優勢,發展中國家幼稚產業即使有長期動態優勢,也可能因為成長的巨大風險不能吸引民間資本獲得發展。這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市場失效”問題,而這恰恰需要政府支持解決。可以預見,政府勢必在新一輪的產業更新中不可回避地扮演重要角色。
當然,作為一家企業,盈利仍是關鍵,因此長虹表示后面會在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方面共同發力,不會放棄任何一方。長虹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祝長虹一路走好。
過去中國彩電行業之所以會獲得成功,主要原因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國家對于CRT(顯像管)電視技術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最大限度占據了上游產業鏈,本土電視廠商對于CRT電視的價格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對于目前逐漸取代CRT電視的平板電視市場來說,道理是一樣的。
目前在市占率很大的液晶電視其液晶面板的成本占產品總成本的70%~80%左右。在我國液晶電視市場,雖然中國本土液晶電視擁有著70%的市占率,但80%左右的利潤都被境外液晶面板廠商賺走。很顯然,對于本土電視廠商,當務之急是要掌握平板電視的核心組件技術,在中國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條,打造屬于自己的產業鏈。
4月24日,長虹發布公告,投資約60億元的長虹等離子屏項目,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收購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器件有限公司持有的Sterope Investments B.V公司75%的股權,從而實際控制韓國第三大等離子屏企業歐麗安(ORION PDP CO.LTD)公司。
歐麗安公司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PDP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至此,長虹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進軍上游核心元器件上游技術的廠家,其“等離子夢”終于得以實現。這將極大影響和改變我國家電企業在平板電視產業上的布局,是中國完善平板電視產業鏈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