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成本迅速下降的情況下,國內的大尺寸液晶電視以及等離子電視等平板電視的價格也在快速降低,去年售價還接近2萬元的42英寸液晶電視如今的價格已經突破了萬元,與此同時等離子電視也在不斷調整價格,以增強與液晶電視的競爭力。
占據平板電視成本50%以上的面板降價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內銷售的平板電視價格,更加平民化的價位,更多可選擇的品牌和型號,給消費者帶來多元化選擇的同時也帶來了困惑,擁有面板生產線的外資品牌和善于成本控制的國產品牌價格差距有多大?差距是否合理?消費者應該怎樣選擇呢?
帶著上面這些疑問,我們中關村在線數字家庭頻道的編輯最近走訪了北京國美安貞店面,希望能夠在眾多的平板電視中尋找到答案。
首先我們關注的是目前出貨量最大的32英寸液晶電視。由于價格基本已經降到6000元左右,這一價位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還是普遍能夠接受,因此在進行對比的時候我們分別針對低端中端高端不同檔次的產品進行了對比。
·低端對比:3999元VS 5999元
國產代表:長虹LT3212液晶電視
低端產品,以國產品牌的長虹LT3212液晶電視為例,這款產品是長虹主推的低價位產品,經常會在節假日推出特價促銷,最低價曾經達到3999元。(了解長虹LT3212液晶電視)
長虹LT3212液晶電視
外資代表:索尼32U200A液晶電視
索尼32U200A液晶電視
同為32英寸,索尼的U系列液晶電視也是面向低端市場的產品。(了解索尼32U200A液晶電視)其中40U200A以7999元的超低價在“五一”期間賣到斷貨,這個系列的低價位策略也是深入人心。32英寸的索尼32U200A的最低價則降到了5999元,盡管目前這個系列已經停產,但是市面上仍有少量索尼32U200A在銷售,而5999元應該也算是外資品牌中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底線了。
編輯點評:在同樣走低價路線的32英寸液晶電視中,進口品牌沒有像國產品牌一樣陷入低價競爭的局面,由于有效控制了5999元這一價格底線,因此利潤率得到保障,使廠商們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的技術以及研發中,而不是單純的打價格戰。反觀國產品牌,同樣是低價政策,國有品牌內部之間的價格戰就十分激烈,在外資基本不觸及的4999元、3999元超低價格中,都是國產品牌充當了降價先遣隊,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了國產品牌本來不占面板等材料優勢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壓縮電視的成本,隨之則造成了目前低價位國產家電品牌頻爆故障的問題,看來即使是低端產品,也需要在利潤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成本以及價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