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大、“進場費”高、尚無播發新聞信息的資質、廣告泛濫、內容單一,令樓宇電視愈加舉步維艱。被譽為“第六媒體”的樓宇電視,誕生時無疑是個新鮮事物,出盡了風頭,然而隨著新鮮感的剝離,樓宇電視的弊端也更多的暴露出來。
2006樓宇電視產業大事記
2006年1月8日,分眾傳媒以9400萬美元現金、2.31億美元股票共3.25億美元的代價與其國內主要競爭對手聚眾傳媒達成購并協議,由此新分眾傳媒占有了中國樓宇電視98%的份額。(分眾傳媒終于掃清競爭對手,一家獨大)
2006年2月,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寫字樓里看到聚眾傳媒樓宇電視播放的新聞竟然是兩個多月前的“新聞”,感到很是困惑。(由于沒有新聞傳播資質,樓宇電視只能用新瓶裝舊酒)
2006年2月,北廣傳媒城市電視攻城略地,計劃到年底安裝顯示屏達到10000塊的數量,與樓宇電視狹路相逢。(樓宇電視遭遇城市電視圍攻)
2006年3月,分眾傳媒在原先的商業樓宇聯播網平臺上細分資源,推出包括商業樓宇聯播網、中國領袖聯播網、中國商旅聯播網、中國時尚聯播網等7大產品線。(魚龍混雜的樓宇廣告亟待進一步細分)
2006年4月,璽誠傳媒設置在超市里的廣告電視改投“東家”,與分眾傳媒簽約。在接連起訴樂購13家“變節”超市后,璽誠傳媒以“不公平競爭”搶走客戶為由,將分眾傳媒告上法庭并索賠1357萬余元。(樓宇電視提供商爭搶資源進入白熱化)
2006年6月,年初被分眾傳媒以3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購的WAPPUSH運營商凱威點告,在更名為北京分眾無線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后,正式開始運營,開賣手機廣告。(繼樓宇電視飛入尋常百姓家后,分眾傳媒開始尋找新的贏利點)
2006年7月,由于受租金、樓宇網點數等客觀因素影響,分眾傳媒調整了自身的商務樓宇廣告價格,提價10%-12%。(物業認識到樓宇空間的有限性,紛紛提價)
綜述:
今年以來,在北京的很多小區,電梯內的液晶電視被頻頻撤下,公寓樓宇電視也再度飽受質疑。以一棟10層公寓為例計算,一梯兩戶,每戶平均3口人,總人數約在60人左右,人流量如此之少,廣告效果自然無從談起。而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遞員卻成為了樓宇電視的主要觀眾。
盡管樓宇電視咄咄逼人,將受眾“圍追堵截”在狹小的電梯間,但在樓宇電視狹小的空間中,往上走只能碰到“天花板”。無論是主動撤下,還是被動撤下,對于眾多樓宇電視提供商來說,都不失為明智之舉。
上海海略管理信息咨詢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兩地進行調研,對商業寫字樓內工作的白領人士進行隨機攔截訪問。調查顯示,白領偶爾或從不看樓宇視頻廣告的占55.6%,經常看樓宇視頻廣告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僅占10.1%,經常看樓宇視頻廣告并影響到購物欲望的僅占6.3%。
在外界看來,樓宇視頻的致命傷口在于只能播放商業廣告,同樣的廣告反復播放,更新周期較長。嚴格意義上來說,樓宇電視僅僅是一種“廣告播放”,而電視、報紙還是互聯網,受眾首先看的是內容,被內容所吸引,然后才接受廣告。內容是廣告主、受眾之間的主要橋梁,但樓宇電視基本不具備這個功能。
此外,樓宇電視的主渠道依然是寫字樓,然而隨著與大量樓宇的簽約陸續到期,很多樓宇開始要求抬高價格,王府井和國貿的部分樓宇里甚至成倍增長。在分眾傳媒最初開發這個縫隙市場的時候,沒有人認識到其中的價值,但是,當其成功的名聲遠播的時候,樓宇電視的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再次,樓宇電梯間人的停留時間較短,且相對比較焦慮,很難認真看廣告,傳播效果難以評估。而廣告播放的細分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做到地域細分,同時要做到內容細分,但是,樓宇電視目前很難做到,其采取人工播放的方式,每周才更換一次內容,同時各種廣告魚龍混雜,傳播效果必然受到影響。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催生了更多細分的樓宇電視新軍。香港晨星集團投資的健康傳媒,聯想投資的廣源列車傳媒,有著政府背景的北京城市電視,占據了國內主要機場的航美傳媒以及在大賣場有相當優勢的上海璽誠傳媒等等,正分食著樓宇電視有限的發展空間。
: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2006年,分眾傳媒有新的增長點
在2006年分眾有兩個重點發展方向:第一是戶外大型LED媒體,即大屏幕視頻廣告。其次就是手機廣告,這也是出于公司戰略定位的考慮。無論是去年收購框架媒體也好,還是今年年初合并聚眾也好,分眾的戰略定位已經確立,就是打造中國最大生活圈媒體群。
璽誠傳媒CEO田冠勇:分眾更像是門戶網站的新浪,而我們則是一個細分的專業網站
與分眾、聚眾家喻戶曉的程度相比,璽城文化在品牌上還相對較弱,但在超級大賣場領域,璽城的名字響于分眾傳媒。
新生代執行副總裁馬旗戟:目前樓宇電視只是一個簡單的廣告播放器
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盈利模式,這個行業里最需要的就是資源,一旦資源有了就會有轉讓的機會。目前樓宇電視也只是一個簡單的廣告播放器,還不能滿足受眾的需要。
上海天業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成:樓宇電視具有替代性
樓宇電視媒體絕對具有替代性,這點可從客戶媒體投放的目的排序中體現。如果媒體投放的目的是深層滲透,促進購買,那方法可能有很多。如果目的是全面提升知名度和好感度,大眾傳媒不可忽視。
專家論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匡文波:樓宇視頻廣告只能成為媒介組合中的一種輔助方式
樓宇視頻廣告在提高知名度、建立熟悉感等方面的效果是遠遠比不上電視、報紙等傳統廣告媒體的。只能成為媒介組合中的一種輔助方式。
分眾收購聚眾的確變成了樓宇廣告這個非主流市場的壟斷者,但是由于具有競爭性差異優勢者的存在、市場的擴張以及樓宇廣告的需求彈性,它的壟斷力量是較有限的。
易觀咨詢互聯網分析師黃涌濤:樓宇電視從業者開始介入“分眾”領域
樓宇電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隨著市場的拓展,關聯企業開始在戶外廣告市場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比如賣場、醫院等等。樓宇電視從業者也開始借助技術引發的新媒體演化和傳統媒體改制的產業機會,介入手機、互聯網和傳統媒體等分眾領域。從投資風險來看,樓宇液晶電視市場容量有限,新加入者短期難有大作為。
新媒體模式創新研究和設計者戴天巖:在消費者的分類上,基本不可能區分
樓宇電視找到了一個更貼近消費者的方法,但是在消費者的分類上,基本不可能區分,廣告的成本至少也浪費了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