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英寸級已成為液晶主流尺寸,而且4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在去年就成功超越了同尺寸等離子電視。目前,液晶電視開始向更大的50英寸級發起強攻。
8月28日,三星電子與索尼的合資公司S-LCD第八代液晶面板正式下線。這一事件被業界解讀為“對于50英寸級液晶電視市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加之此前的去年8月,夏普全球首條八代線已率先投產,至此全球已有兩條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意味著50英寸級液晶電視由此具備了放量上揚、價位迅速拉低、直逼同尺寸等離子的資本。
在大尺寸方面,以往一向市場占優的等離子電視已在40英寸級負于液晶電視,面對液晶50英寸級發起的強攻,會輸掉市場優勢嗎?
目前已經在產的第七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主要滿足了市場對于40英寸級液晶面板的需求,而第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則專注于生產46英寸與52英寸的面板。S-LCD和夏普的八代線都是一張母板切8塊46英寸或者6塊52英寸的面板。事實上,八代線切52英寸液晶面板的效率是七代線的1.3倍,七代線的母板切52英寸,會有很大的浪費。
今年年初時,業界對52英寸的發展前景似乎沒有多少信心。甚至一度盛傳S-LCD將50英寸級液晶面板置于不顧,和七代線一樣,主切40英寸級的面板。直到8月28日,三星電子與索尼的合資公司S-LCD第八代液晶面板宣布正式下線,主切46英寸與52英寸的面板。人們才發現,先行一年的夏普,并非孤掌難鳴。
S-LCD公司CEO Won-kie Chang“目前我們正專注于50英寸級別的液晶電視,并努力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的一番話,讓業界對50英寸級液晶沖刺加強了信心。
就像去年業界判斷46英寸級液晶電視市場接受度極低,離大眾還遙不可及一樣,而在今年,46英寸早已實現了超過預期的放量增長,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大眾對52英寸的認知度等同于去年對46英寸的市場判斷,明年52英寸的市場增長有可能也超過現在的預期。
有利于50英寸級液晶面板的消息還不僅如此:7月底,夏普宣布將于2009年投產第十代液晶屏生產線,而十代線的一張母板可切割15塊40英寸或8塊50英寸或6塊60英寸的液晶面板;據報道,剛剛投產八代線的S-LCD,最近又在籌劃其第二條八代線面板廠,三星和索尼已就其第二座八代面板廠的需求達成共識,但尚未決定投資金額、興建時點及產能等細節。
在夏普、三星和索尼的共推下,50英寸級液晶市場正在迎來新的拐點。據Dis-playSearch公司的調查,今年5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全球銷售將有110萬塊,至2011年可望增至590萬塊。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事業部研究總監盛哲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就兩家八代線廠商發布的產能看,夏普每月為7.5萬片,S-LCD每月為3萬片到5萬片,以每片母板切6塊52英寸液晶面板和75%的良品率來算,每月52英寸液晶面板最大產能大概在50萬塊至55萬塊。
“當然,八代線也可能會切46英寸等其他尺寸。但這個52英寸的最大產能相對來說已然不小了。”盛哲表示。
據中怡康為《中國電子報》提供的資料,在去年10月之前,中國市場只有夏普一家投放了52英寸的液晶電視,去年10月,三星和索尼也在中國市場投放了52英寸液晶電視,從今年1月開始,國內品牌海信、海爾、廈華也開始推出52英寸液晶電視,直到目前,基本國內主流的品牌都向中國市場推出了52英寸液晶電視。
在50英寸級液晶電視陣營,不只是參與品牌增多了,產品型號也有極大的擴充。以索尼50英寸級液晶電視為例,去年索尼只有在其V系列和X系列有這一尺寸級的產品,而今年8月,這一尺寸級的應用已拓展為V系列、X系列、W系列和D系列等四大系列。
在市場份額方面,50英寸以上尺寸的液晶電視增勢最為迅猛。據中怡康1月-5月液晶電視統計數據,從零售額增長幅度看,增勢最為迅猛的是50英寸以上的尺寸(6631.67%),其次是46英寸(1143.92%)、47英寸(332.76%)和42英寸(213.08%)。
而在產品價格方面,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價格持續下滑。據中怡康1月-5月液晶電視統計數據,5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降價幅度是最大的,從1月的45901元降為5月的36881元,下降了近萬元。
來自彩電廠商的信息表明:5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有望在隨后的“十一”黃金周再創新低。8月中旬,創維52英寸液晶電視跌破2萬元大關,降至19999元,降幅最高達1萬元。同時,康佳多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林洪藩也透露,康佳一款25000元的52英寸液晶電視,將于“十一”期間降價。
按照平板業界的固有思維,40英寸以下是液晶的天下,40英寸以上是等離子的強勢范圍。但液晶電視在布局上率先打破成本高昂的局限,相繼推出40英寸、42英寸及46英寸、47英寸型號,并取得大屏幕領域的實質性突破:4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在去年就已超越同尺寸的等離子電視。
在此情況下,等離子陣營一邊向上朝50英寸以上拓展,一邊向下開拓32英寸的市場領地。由此看出,液晶和等離子戰勢升級,使得二者都開始了全線尺寸的布局。
等離子向32英寸拓展剛剛起步,而液晶向50英寸級發起強攻亦是如此。由于產量不是很多,32英寸等離子短期難撼液晶電視在中小尺寸市場的地位,50英寸級液晶雖然處于重要拐點,但市場份額超越同尺寸等離子,也不是短期內能成就的事情。
以目前的市場價格看,等離子依然占有明顯的優勢。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為《中國電子報》提供的2007年7月的相關數據,在52英寸液晶電視方面,國內品牌的平均價格是2.5萬元,國外品牌的平均價格是3.8萬元。而50英寸等離子則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國內品牌的平均價格是1.5萬元,國外品牌的平均價格是1.7萬元。
八代線投產的效應,應該還有一定的時間延時。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速度決定著液晶蠶食大尺寸等離子份額的速度。目前來看,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至能沖擊同尺寸等離子,并非短期內可以實現。
這從上游廠商對于市場的判斷亦可以看出。在市場需求沒有大量啟動之前,八代線切割更小尺寸,以求等待50英寸級液晶電視的市場成熟。據最新的消息,八代線最近并非完全切割50英寸級液晶電視。由于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缺貨,夏普從8月起,開始用八代線生產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據了解,夏普以八代線生產可切割15片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母板利用率為八成,預估8月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產出約有6萬片,4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產出則有8萬片,而46英寸、5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約有4萬片左右。另外,S-LCD的八代線預期切割的尺寸除46英寸、52英寸外,也包含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
另外,在消費者接受程度方面,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平表示:“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哪怕在稍微高端的消費者心目中,50英寸也是夠大的。實際上這個尺寸和我們房間沒有什么障礙,可是在消費者的頭腦里是有障礙的。”
長虹華南經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寧黔凱也表示,52英寸并不適合一般住房使用,至少在年內不會成為市場主流。
由上可以看出,50英寸級液晶面板雖然已經具備了成本大幅下滑的條件,但能否真正實現大幅大滑,得以真正沖擊同尺寸等離子電視,還有待市場的需求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的考驗,短期來看,在50英寸領域,等離子還暫時領先,但能領先多久,只有時間給出答案。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的是,在50英寸領域,等離子和液晶即將展開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