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來,以液晶和等離子為領頭羊的平板電視產品隨著產量增加、市場大幅增長,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許多消費電子廠商在極力推行平板產品的同時,也在逐漸開始探尋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從最近一年的平板研發顯示技術來看,OLED電視發展勢頭剛猛,備受關注。
在08年美國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三星、索尼等國際品牌先后展示了OLED電視產品,此次OLED電視產品的亮相也無疑成為了大型展會的絕對焦點。三星更是憑借著31英寸4.3mm的薄度主導市場。不過一種新型顯示技術的萌發和應用,必定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而從OLED電視的研發來看,成本和壽命的限制,將是OLED發展的強大阻力,能否成為平板市場的主力軍,還將是一個未知之數。
OLED是英文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的縮寫,中文譯作“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不同于LCD與PDP的顯示技術,OLED是一種基于有機發光材料與有機結構的顯示技術,能提供更輕薄的設計,以及更高的對比度、亮度、全色彩再現范圍和快速反應時間。OLED的組成為固態結構,沒有液體物質,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
OLED基本構造
OLED可以自身發光,而LCD則不會發光,這使得OLED比目前的LCD屏幕要光亮很多,并且對比度更大,色彩效果表現也較好。同時,OLED的發光轉化效率也較高,由于現時的LCD需要背景燈光來點亮,而OLED只是需要在添加點亮的單元的時候才加上電源,所以OLED所需要的電壓比較低,比號稱省電的LCD屏幕更加低功耗,更為節電。
在之前,OLED主要運用于數碼相機、手機等設備上使用,這些設備所需的屏幕都比較小,但是成本費也相當高。雖然索尼在去年發售一款11英寸OLED電視,但是其約13000元人民幣的昂貴價格,相當于47英寸平板電視價格,使之無法得到全面應用和普及。OLED技術如果要全面用在大尺寸平板電視上,技術和成本等問題將成為OLED發展的強大障礙。
OLED相機
此外,在現階段,OLED除了要面臨技術和成本之外,壽命短也是OLED面臨的最大的缺點,由于OLED只能達到約5000個工作小時,比起現在的LCD可以高達10000個工作小時要短很多。與此同時,OLED還存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老化時間不同步,這意味著紅、綠、藍二極管衰退的速度不同,會導致電視的圖像失真。嚴重的顯示技術欠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必將成不了氣候。
從產業角度來看,OLED也有非常大的潛力,目前OLED產業不像LCD產業那樣競爭對手非常多,并且復雜,秩序較LCD要好得多,這樣更加有利于產業的穩健發展。近來,采用最近采用非晶硅(a-Si)TFT為陣列的AM OLED開發有突破性的發展,有助于OLED產業的推展。若能結合OLED業者在鍍膜技術、OLED封裝技術及模塊技術上的專長以及LCD廠商在TFT領域的專長,極有可能是未來顯示器、電視市場的最佳組合。
綜合整個平板市場來看,OLED雖然在顯示技術和機身設計上相比LCD、PDP要出色許多,但是OLED高昂的成本和較短的顯示壽命,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未必能成為平板市場新一代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