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劉莉
近期有關等離子的不利消息不斷,先是日立與富士通關閉合作的等離子生產線,富士通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接著是等離子元老松下和日立宣布合建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而三星、LG也傳出關閉生產等離子面板的新聞。
對此,業內人士紛紛擔心等離子電視會在2008年迎來生存危機,但時報記者多方采訪發現,憑借現有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和北京奧運帶來的“高清”商機,等離子電視將在2008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液晶面板供貨持續緊張,給等離子縮小兩者距離創造了機會。從2007年3月起,液晶面板貨源“頻頻告急”,并導致面板價格總體全面上揚20%左右。
“液晶面板缺貨壓力最少將持續到2008年第四季,而等離子面板卻貨源充足”,長虹平板顯示公司總經理陳寧接受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按照2007年等離子面板的生產規模來看,松下面板產能為1150萬片/年,三星、LG和日立的面板年產能分別為730萬片、450萬片和400萬片,而先鋒的產能則在150萬片左右。長虹2007年投資建立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的一期工程將于2008年7月量產,按照全部生產42英寸等離子面板計算,年產量將達到216萬片。
此外,等離子面板方面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增量,比如先前LG、三星SDI2008RH 宣布量產32英寸高清等離子面板等等。貨源的充足保證了等離子面板價格的穩定,2007年,42英寸、32英寸這些關鍵尺寸的價格甚至還出現5美元~20美元不等的降價。
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等離子市場出現回暖跡象,第三季度出貨量達到290萬臺,遠高于前兩季,與2006年同期相比則增長了38%。“國內市場去年的銷量為100萬臺,今年將達到180萬臺,到2010年則有望增長到300萬臺,”陳寧也認為等離子電視發展前景“可期”。
此外,即將開幕的北京奧運,無疑將成為影響2008年平板電視市場走向的最大變數,這也被等離子陣營視為挑戰液晶的絕好良機。
一直以來,相比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是“越大越有優勢”,而且在運態畫面和視覺舒服度方面要優于液晶電視。這些優勢隨著2008北京奧運對大屏幕平板電視動態清晰度要求的不斷提升,將更具競爭力,并必將大大提升等離子電視的銷量。
今年1月1日,央視已在北京率先開通高清數字電視節目,5月1日前,廣電總局還將陸續部署在上海、天津、深圳、青島、沈陽、秦皇島等地啟動奧運高清地面廣播。權威統計表明,隨著奧運會在我國的舉辦,2008年國內平板市場銷售額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記者獲悉,在這場奧運高清大潮中,如何應對等離子在“動態清晰度”和“視覺舒適度”上的雙重挑戰,已成為液晶陣營不可小視的課題。
“大屏幕等離子電視比重穩步回升,加上液晶面板供應短缺,都將迫使國內彩電廠家開始重新布局等離子電視市場”,奧維營銷咨詢公司總經理喻亮星告訴記者。
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副董事長李基祥也表示,“從2007年8月份至今,隨著32英寸和50英寸以上等離子電視的放量增長,等離子電視已經走出下滑局面,出現回暖跡象。”
事實上,面對液晶和等離子的攻守易勢,更多的國內整機廠商正在嘗試在兩派陣營之間維持微妙的平衡。繼傳統等離子強勢企業長虹、海信之后,海爾、創維、康佳等歷來偏重發展液晶的整機廠商也在2007年第三季度分別推出了32英寸等離子產品。國內主要液晶面板供應商LG電子(南京)等離子有限公司證實,海爾、創維、康佳等國內廠商均在加大32英寸等離子屏的采購力度,且有繼續布局42英寸乃至50英寸等離子市場的意向。
長虹多媒體產業總裁郭德軒日前則向媒體透露,長虹正在醞釀推出20英寸、26英寸產品,擴充小屏等離子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