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在經歷了一段低潮后終于復蘇,國內三大液晶面板廠商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光電也受益匪淺,紛紛擺脫虧損開始贏利。但這股回暖的東風帶來的不只是和風細雨,還讓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去年年底,已經醞釀一年多的三方重組方案,在上月廣電電子和京東方分別發表公告之后暫時擱淺,貌合神離的國內三大液晶巨頭又回到了獨立發展相互競爭的狀態;1月14日,上廣電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同時停牌,引發業界關注。
受國際面板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上廣電的第五代液晶屏生產線自2004年10月投產以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贏利目標,京東方和龍騰光電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尤其在國際面板廠商的步步緊逼之下,如何實現自我拯救,已經成為三方共同思考的問題。在這種不利情形之下,京東方、上廣電和龍騰光電的三方整合已經勢在必行,整合后有助于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應,增強競爭優勢。于是,2006年年底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光電一致同意后,整合逐步推開。
但是原定于2007年6月簽署的三方重組的最終法律文件遲遲沒有形成,在整合行動持續了一年后的2007年12月份,三家公司分別發表公告,稱因“整合在操作上存在技術性障礙,原各方達成的總體方案無法實施”,“到目前為止,三方整合尚無實質性進展,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雖然沒有直接宣布三方整合的結束,但是業界廣泛猜測整合行動實質上已經結束。
在《中國電子報》記者向上廣電求證時,總裁辦公室一位人士說:“三家的合作仍在繼續,只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達成預期的結果而已。”并非像外界猜測的已經結束。
至于“技術性障礙”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消除或破解,已經不是三家甚至業界探究的問題了,在三方的博弈中出現“技術性障礙”也屬正常。
2007年液晶面板市場的復蘇無疑是整合計劃擱淺的重要因素,南京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洪道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以前走到一起進行整合,是當時他們有合作的必要,但是隨著市場好轉,每個企業都能掙到錢,合作愿望就不強烈了。”至于以后如何應對來自日韓液晶廠商以及來自國內的潛在競爭對手的崛起帶來的競爭,似乎已經不是當務之急。
根據DisplaySearch的預測,2008年的液晶屏市場仍然會保持一定的活力,同時由于國際上各大廠商的投資日益理智,將不會再出現前幾年整個產業陷入虧損的尷尬狀態。在這輪上升周期中,上廣電首先做出了反應,擬投產新的次代液晶生產線,保持競爭優勢。
小面板市場飽和 五代線存在危機
中國在液晶面板領域的起步比較晚,當2003年中國廠商準備進入時,國外廠商已經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對于上廣電和京東方這些新加入者而言,是利用現有成熟的技術和市場,還是自主開發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是直接引進最先進的高代生產線,還是根據中國企業和市場實際情況從低端做起?這些問題都曾經引起了探討和爭論,以至于它們引進的五代線飽受爭議。但是對TFT這種高投資、高技術、高風險行業而言,無論從我們的科研能力、技術現狀還是資金支持來講,引進五代線都是一種最優的選擇,選擇的切入點是正確的。
2007年液晶面板企業全線飄紅,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不僅32英寸以上的大液晶面板供不應求,小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浮動更大。對于持有五代線,主要生產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上廣電等廠商來說,這樣的機遇不可多得,為他們在低潮中的堅持提供了緩沖,也似乎無形中反擊了五代線“落后”的指責。
經過幾年的發展后,五代線是否“落后”已經不再具有討論的意義,但是液晶面板技術發展迅速,上馬的五代線絕不能當作最后的依靠,如果不及時跟進先進技術,勢必會在高次代產品的沖擊下,市場萎縮而遭到淘汰的命運。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洪道直言:“人家都七代線、八代線了,我們總不能停留在五代線上吧。”
目前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擁有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所生產的面板都是“小面板”,市場主要集中在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以及小尺寸液晶電視,而從國際面板市場看,小面板市場的產能已經接近飽和,從電視市場情況來看,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才是消費主流,而且大面板的利潤率要高于小的液晶面板,因此雖然六代線投入巨大,但材料利用率、運行費攤到每塊屏上的成本則低于五代線。有數據顯示,對比五代線,六代線成本明顯降低,折合到每塊屏上的成本,每個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粗略估算,降幅應在10%-40%。
上廣電剝離五代線 重啟六代線融資計劃
早在2005年11月份,就有報道稱,上廣電已經啟動六代液晶面板線的融資規劃,主要采取私募方式,面向歐美市場,由德意志銀行負責募集資金。總裁辦公室的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他對此并不知情。目前該計劃遲遲沒有落實,關鍵就是資金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畢竟20億美元的投入成本對于上廣電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1月14日,廣電電子和廣電信息同時停牌,在其發布的公告中,稱正與控股股東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討論重大事項,“因該事項的方案有待于進一步論證,且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今日起停牌,直至相關事項確定并披露有關結果后復牌”,兩公司都未公布具體的復牌時間。總裁辦公室人士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證實:“媒體的報道基本屬實,停牌就是因為集團擬將五代線注入廣電電子,為六代線融資。”
如果算上兩年前的那次,這已經是第二次為六代線融資。上次靠私募沒有成功,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廣電集團顯示產業上游整體布局過于分散,液晶面板等優質資產沒有上市,上市公司的可投資價值就難以發揮,這樣勢必影響優質資產的融資通道,從而進一步影響優質資產的進一步發展。此次剝離五代線,注入中電電子,就是把優質資產推向融資第一線的舉措,以優養優才是發展之道,不過相比于志在必得的六代線,這次剝離也是一出拋“磚”引玉。
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五代線注入廣電電子,肯定會給六代線的上馬帶來更多融資機會,但是停牌一周的時間里,沒有新的信息出現,因而此次注入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還需要根據上廣電發布的新信息做出判斷。”南京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洪道也向記者表示了類似的看法。此前在液晶面板市場低潮期,京東方曾經試圖進行過五代線的剝離,但是隨著市場回暖,又緊急叫停。
對于在有些國外液晶面板企業已經進入七代線和八代線的生產時,還在苦于為六代線的上馬融資的上廣電等國內企業來說,七代線、八代線還不現實,反觀六代線投資的規模相對七、八代線要小很多,技術跨度也不大,原材料供應鏈相對穩定,上廣電總裁辦公室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選擇六代線“很正常”。在國外企業競爭大平板市場的時候,上廣電等國內企業的跟隨策略可以讓他們繼續在中小平板市場有所作為,五代線的發展也為六代線儲備了人才、技術和經驗,可以更好地把握六代線。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清醒地指出:“液晶面板技術發展迅速,市場波動比較頻繁,而且受到等離子等顯示設備的沖擊,至于上廣電在正式投產后,液晶市場還能否保持現在的上升期,現在下結論都為時過早。”不過他表示:“能上馬總比不上馬好,要不然與國外企業的差距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