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晶與等離子多年的交鋒中,液晶電視漸漸占據了上峰,造成了平板電視市場上嚴重的“一邊倒”現象。自去年以來,隨著32、37英寸等中小尺寸等離子的推出,液晶已不再是最受關注的中小尺寸市場唯一的霸主,而等離子也借助這一突破形成了逐漸回暖的趨勢。
與“去年前三季度等離子電視零售量同比下跌6%”的慘狀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等離子電視陣營可謂“揚眉吐氣”,零售量同比增長幅度竟然達到了液晶電視的5倍。
昨日,筆者從08年Q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中獲悉,2008年1~9月等離子電視實現零售總量118萬臺,零售金額實現87億元,分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0.2%和108.6%。
奧維咨詢在昨天還發布數據稱,今年1~9月液晶電視實現零售總量達到78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4.2%;液晶電視的零售額達到57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6.9%。
從等離子電視取得井噴行情的原因來看,主要是由于長虹在等離子屏上的巨額投入和產品線的日趨完善,使得消費者在選購中,更加具有針對性,不再只局限于大尺寸產品的選擇,同時也使等離子陣營的整體實力在快速增強。
另外,等離子電視分辨率也已經逐步進入高清化時代,不像以前42英寸等離子電視分辨率僅為480P的標準,而是達到了目前非常流行的1080P全高清標準,提高了等離子電視的競爭力。
隨著等離子電視的快速增長,液晶電視零售量增幅開始出現下滑。據有關業內人士分析,首先是液晶電視銷量基數非常大;其次,中國一、二級城市的液晶電視銷量在持續兩三年的“高速翻倍增長”之后,目前已經明顯減緩。不過在廣闊的三、四級市場,由于消費能力相對較低,液晶電視市場尚未真正大規模啟動。
整體來看,等離子市場的逐步回暖,也致使眾多彩電企業開始紛紛看好等離子,并加大投入和生產。而依照目前等離子市場的發展勢態,勢必將與液晶電視市場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