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年中國第一臺電視機問世,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中國電視工業剛好走過她最不平凡的第50年。50年間,中國電視工業則歷經了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球面電視到純平電視、從CRT電視向大平板電視的種種革新。
當我們回顧中國電視工業這50年的發展歷程時,相信很多人會記得北京、牡丹、金星、凱歌、海燕、黃河以及熊貓等當年耳熟能詳的品牌,但是這些曾經輝煌的電視品牌逐步退出了我們的生活?如今,海信、創維、海爾、長虹、TCL、康佳等國產品牌,夏普、三星、索尼、日立、LG、松下、飛利浦等外資品牌,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的主角,在不斷上演著中外品牌的對決好戲。尤其是奧運的到來,中國成為世界彩電市場的主戰場,在中國這塊日新月異的土地上群雄逐鹿。
中國彩電品牌陷入價格戰的怪圈
1989年,長虹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降價,發起彩電史上第一次價格戰,這次降價的50天后,國家出臺了彩電降價政策,國產彩電擺脫了計劃經濟的陰影,企業取得了對自己產品營銷的主動權。這也是國產品牌尋找自身價格定位,形成自身市場定位的起步。2006年,五一黃金周,日、韓彩電品牌突然率先降價,讓國產品牌難以招架。隨后,在2007年十一黃金周,三星、夏普、索尼等一線外資品牌毫無預兆地在大型促銷期內“緊急降價”,在搶奪市場份額最為關鍵的旺銷階段占盡先機,最終以約60%的市場份額鳴金收兵,令眾多國產品牌措手不及。2008年五一假期,外資品牌故伎重演,果斷降價,收獲頗豐。據中怡康數據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外資品牌在一級市場占有率合計已超過50%。而國產彩電在一二級液晶電視市場受到進口品牌的強力擠壓,整體市場份額呈滑落趨勢。而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國產品牌降幅大大高于洋品牌,洋品牌的降幅在10%,國產彩電的降幅達到15%,這也讓國產品牌獲得了3成的增長,打了一個“翻身仗”。
盡管20年間,外資與國產一直在喋喋不休的價格戰中交換追逐,利用國內勞動力成本優勢、規模優勢,讓老百姓的“視界”豐富多彩了許多,但是價格戰使得一些難以抵擋成本的品牌選擇了彩用普通甚至劣質元器件,以取得價格競爭上的優勢,欺騙了消費者,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老百姓得以信賴的外資品牌。同時,這種廠家之間的價格戰讓他們的精力更多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以取得份額上的優勢,而非在提高產品的質量與功能上,不利于消費者的生活品質的提高。
數字時代 價值戰才能“雙贏”
2008北京奧運,推動了數字電視產業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正在打破消費電子、通訊和計算機之間的界限,全球彩電企業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競爭階段。從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彩電業的競爭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模擬時代以畫質為基礎的競爭到了數字電視時代被逐漸弱化,數字電視技術本身的特點,屏蔽了電視畫質的差異,取而代之的是以外觀、音質、環保以及差異化功能為基礎的綜合體驗因素。
目前我們看到的日、韓以及國內彩電品牌,大部分都是在模擬電視時代起家的,企業的組織架構、開發體系都建立在模擬基礎上,主要技術資源致力于電視畫質的優化。所以在CRT彩電時代,標準比較單一、產品高度趨同,無論是彩電廠商還是消費者選擇空間非常有限。但到了數字電視時代,彩電產品采用了數字技術,由于絕大多數彩電企業的畫質都處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真正的競爭焦點自然轉移到畫質以外的差異化功能上。
2004年海爾推出全球首臺高清流媒體電視,成為數字時代彩電功能差異化的“拐點”。這種創新的產品不僅可以收到電視臺的節目,同時可以將個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U盤、數碼相機、SD卡等各種存儲、移動數碼設備傳輸到電視上,將電視變成了個人電視臺;同時海爾又率先推出的追時可錄流媒體電視可以開機、預約錄制電視節目,實現了“時間由我”,改變了被動“看”電視的模式,變成主動“播”電視;2008年海爾聯合百度推出的寶藍網絡流媒體電視,則又開創了電視與網絡融合的流媒體生態圈,讓不會上網的人通過遙控器一鍵暢網,62年前,電視的誕生引發了一場媒體革命;39年前,互聯網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海爾網絡流媒體電視的誕生同樣是一種歷史性革命。海爾首創的流媒體技術,引路國內外彩電業競相追逐,形成了彩電業一個重要的分支。同樣在流媒體方面表現突出的還有創維的酷開、長虹的TV2.0、TCL的X9,而國外只有LG獨木難成林。
傳統的電視在海爾等國產品牌的努力下,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跨越,讓中國電視產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消費者的生活會因流媒體電視而變得流光溢彩。而與此同時,外資品牌仍然在亮度、色彩等方面不斷“亂花迷人眼”,通過“外表美”的改變來達到老百姓對美的審視,而孰不知健康的、環保的、內容豐富的“內在美”才是根本。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介紹:高亮度不僅不利于眼睛健康,也容易降低顯示器的使用壽命,還多消耗能源,使用液晶電視的觀眾,應注意把亮度調低。在色彩方面,外資品牌“失真”的色彩盡管惹眼,但人眼長期適應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色彩的依賴感,過分惹眼的色彩不利于眼睛健康,還耗電。但在這些人性化的功能方面,國產品牌更注重。在節能方面,海爾彩電系統節能解決方案、海信LED節能背光源的應用、TCL自然光調節技術等的普及都促進了平板電視功耗的降低;在護眼方面,創維的屏變技術、海爾的護眼防眩光技術,有效地保護了用戶的眼睛,同時讓消費者得到了更加健康、環保、高清的視覺享受。
一直以來,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領軍企業的作用。特別是當行業遭遇發展的轉型期時,更需要得到標桿企業的推動,或是商業模式變革、或是技術升級換代、產品更新。這一系列誘因構成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始動力,因此透過行業領軍企業的發展軌跡,就能尋找到整個行業謀變革新的圖騰。
中國彩電業何處去?借助數字時代升級的契機,夯實自己的基礎,擺脫外資品牌的價格競爭怪圈與“上游資源”的牽制,創新出一條更實用、更符合時代趨勢與消費者需求的良性發展之路,成為4C融合時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