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費電子廠商佳能近日明確指出,在贏得一場專利訴訟后,佳能將繼續被延誤了3年的SED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
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pplied Nanotech起訴佳能非法授權其專利,近日則對《金融時報》表示他們決定不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上訴也是徒勞的。
從這場拖了3年的官司中脫身的佳能終于可以繼續其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電視的研發。SED技術由佳能在1986年開始投入研發,SED電視能提供比傳統CRT電視更加寬廣的視角和色深,但厚度卻可以做到像液晶和等離子那樣薄。
SED技術對于索尼和三星主推的OLED技術無疑是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盡管2006年佳能曾展出過SED電視模型,不過,遲遲沒有量產。
佳能總裁Tsuneji Uchida說“我們已經開發出了新的SED加工技術,可有效降低SED的生產成本”。佳能將顯示器很自然地看作其相機、打印機、復印機的配套產品。
但是,他暗示SED電視不會很快上市,原因是近日電視價格大跌,“在這個時候推出新的顯示產品顯然是不明智的,只會換來人們的恥笑”他說。
Applied Nanotech2005年4月將佳能告上法庭,稱盡管授權佳能使用SED專利,卻并未授權佳能與東芝以組建合資工資的方式使用SED技術。2007年5月,法院裁決佳能違反了專利使用許可,不過,今年7月,上級法院卻為佳能做出了技術性的翻案。
這場持續了3年的官司嚴重地阻礙了SED技術的研發腳步,此前,擅長精細加工的佳能與擅長電視技術的東芝合作,并計劃于2007年第四季度推出SED電視,迫于這場官司,佳能被迫將東芝的股份回購而將合資工資全部轉入自己名下,從而也使這一計劃擱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SED電視的生產成本仍沒有控制在較低的水平。與此同時,液晶和等離子則率先進入市場,并由于產業規模的擴大獲得了較好的成本控制。
SED發光原理與傳統的CRT顯示器十分相似,也是利用陰極發射電子,然后通過電場加速,使電子撞擊熒光粉發出亮光。但SED在結構上與CRT完全不同,是一種平板式顯示器,厚度比液晶和等離子顯示器都要薄。而無論在亮度、畫質、銳度還是功耗方面都比液晶和等離子占據優勢。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其生產成本的優勢也會逐漸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