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軟性顯示器方面的發展再進一步,工研院18日發表多款軟性顯示器技術,其中以1款4.1寸的主動式有機電機發光顯示器(AM OLED),采用塑料基板,厚度僅0.2公分,彎曲半徑小于1.5公分,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表示,未來有機會朝全彩以及可卷式的應用發展,使得滾動條式顯示屏幕夢想成真。
18日工研院在“2008綠色顯示技術交流會”上,發表多款新的軟性顯示器技術,除了最新的超彎曲主動式OLED面板外,另外還有滾動條式(Roll to Roll)生產的膽固醇液晶、10.4寸全彩單層彩色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以及6寸主動式單色電潤濕顯示器(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等。
程章林表示,顯示器應用趨勢及發展的方向,全球面板業者開發的新世代技術,不外乎大面積、連續滾動條式生產、更低成本、符合省電節能無毒的環保要求、以及輕薄不易損壞等,而軟性顯示技術正好符合以上所有的趨勢,也是更加符合未來生活上各種情境需求的產品。
其中,在可高度彎曲的主動式OLED產品方面,此次工研院推出的4.1寸面板,主要開發重點在于實現OLED材料可在塑料基板上生產,以及OLED軟性面板在彎曲的同時,依然可顯示動畫影像。程章林表示,這項技術面板廠只需要以現在的制程技術與設備就可以生產,雖然目前試作的是單色產品,但是未來在面板廠端可采用全彩材料,搭配工研院的軟性基板制程技術,可望實現軟性OLED以及滾動條式顯示器進一步邁入量產化階段。
在膽固醇液晶方面,程章林表示,工研院膽固醇液晶技術來自于柯達(Kodak),在這方面的專利、技術、產品多樣化,可說是全球第1,其中在roll to roll連續式制程方面,其生產寬度也突破全球紀錄的3.5寸,工研院已可生產寬度9.6寸(約24cm)的產品,采用雙色顯示,其應用包括大面積的數字招牌、賣場的情境墻等等,程章林表示,這也是此次推出的技術中,最成熟、有機會最快導入量產的技術,目前也與多家業者正在洽談授權生產中。
另外一項膽固醇液晶則瞄準市場上話題產品電子書應用,程章林表示,相對于市面上的電子書產品,例如Sony、亞馬遜(Amazon)推出的產品都是采用電泳(EP)技術,程章林表示,電泳技術如E-ink等目前的瓶頸在于彩色化,近日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宣布,選擇膽固醇液晶作生產彩色電子書,在這方面,工研院已經領先好幾步,推出10.4寸單層彩色的膽固醇液晶顯示器,除了可彎曲、折迭、輕薄等軟性顯示器特色外,亮度也大幅提高,反射率由16%提高到30%,分辨率達到QVGA,未來更將進一步提高到SV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