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CL集團日前公布的年報,TCL集團去年實現凈利潤3.96億元,剔除可轉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后,公司實現凈利潤3.10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153元。隨著公司成功實現盈利,TCL開始向交易所申請摘掉“ST”的帽子。兩大主業多媒體和手機業務情況明顯好轉,TCL多媒體2007年大幅減虧至2.62億港元,減虧幅度達到近90%;TCL通訊07年利潤增長120%,手機凈利潤更是同比增加214%,達3,268.39萬元。
針對TCL集團這一年的成績,李東生表示,“TCL近年為國際化付出的代價很大,但TCL的能力在逐步地建立起來。經歷了一些事情,就會積累相應的經驗和能力;遭受一些挫折,就會知道怎么去應對這些問題,這是成長的成本。TCL正在進入第三個十年,這十年,我們希望成為有競爭力的全球性企業。”
品牌運作為TCL注入活力
TCL集團受困于跨國整合及產業升級雙重壓力,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處于虧損,2006年TCL多媒體歐洲業務更是虧損25.96億元,曾經引以為豪的國產品牌在歐洲遭遇了寒流。
為了維護TCL整體品牌的價值,2007年底,TCL出賣電腦和低壓電器業務,并把多媒體歐洲業務進行了重組,建立新的無邊界集中業務模式,運營成本從以往的10%削減到3%,退貨率由原來的10%降低到0.1%。同時,TCL重啟了Alcatel品牌,利用Alcatel在歐洲市場已有的價值推動TCL手機在歐洲的銷售。歐洲業務整合成功后,TCL把該品牌經營模式復制到了北美市場,效果顯著。
經過一連串的重組構架,TCL品牌構架形成了“4+2”的模式,即多媒體、通訊、家電、部品四個公司板塊和房地產投資和物流服務兩大業務群,并且將原先錯綜復雜的27個子公司劃分為6個板塊。同時,為了配合品牌構架,2007年的TCL改善了公司財務結構,也聘請具有多年消費電子行業國際管理經驗的梁耀榮等執掌TCL多媒體。
經過不斷的改善,TCL的品牌價值也在不斷增長,2007年底,TCL品牌價值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上漲近40億元,繼續穩居最有價值品牌榜前五位,就像李東生所說的,TCL品牌將是具有競爭力和國際性的。
“造血”模式獲肯定
道瓊斯分析師朱嘉蒂表示,TCL多媒體1070.HK可能因業績改善而獲得輕微支持,管理層對2008年度扭轉虧損局面表示樂觀,指出奧運等盛事可望刺激內地對電視機的需求,也可減少北美CRT電視機市場銷售下降的影響;中金公司分析師表示,TCL2007年每股收益0.153元,主要是多媒體可轉債帶來的重估收益,集團架構重整,期待更好發展,目前維持盈利預期及“審慎推薦”投資評級;三元顧問分析指出,ST TCL小幅反彈,機會仍存,建議繼續持有;銀河證券朱力軍也表示,TCL的未來增長有望恢復。
財報公布的當天(14日),ST TCL的股價以5.95收盤,微漲1.36%,進入了兩市成交的前十名。TCL 通訊2618.hk 也以0.33收盤,微漲1.54%,這在股指跌破3900點的14日,實屬不易。不過受TCL多媒體1070去年虧損2億6200萬元(較前年大幅收窄九成)的影響,TCL多媒體的股價以0.41收盤,下跌8.89%。
專家指出,TCL集團除了重組業務帶來利好以外,收購阿爾卡特是TCL的一個轉折,極大地開拓了歐洲市場,TCL的重組、構架的救贖模式,值得我國家電企業學習,現在救贖幾乎完成,就要看其如何發展了。
市場低迷考驗持續盈利能力
經過3年的國際化整合,TCL彩電在中國、新興市場、歐洲和北美的產業布局和渠道架構基本形成。2008年TCL多媒體將通過改善項目,預計在制造領域可降低費用1200萬美元,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平板電視300%增長目標。今年,得益于Alcatel品牌在市場清晰定位和良好的市場認同度,預計銷量將持續增長。
然而,對于TCL集團來說,多媒體和通訊兩大主要業務的持續盈利能力依然逃不過考驗,特別是國產彩電和手機行業整體低迷中,TCL如何保持盈利依然是個難題,而對于泰科立和TCL家電兩大新興集團來說,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快速發展新項目將是最為關鍵的工作。而且TCL集團現金流緊張,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依然為負值,需要借助外部融資來加大投入。
專家指出,經過3年的發展,公司北美業務依然在虧損邊緣掙扎,存在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危險;公司盈利也面臨潛在原材料價格上升和人工費用上升的壓力,TCL今年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再優化資產結構、出售一些業務來獲得資金對財報的支持。主業走向成熟和國際化的開拓是TCL集團能否在2008年度刷新年報的關鍵。
對此,李東生表示:“在反復研究國內外其他企業發展的路程、其他企業國際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整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中國經濟未來的挑戰和機會。我們認為,TCL國際化道路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