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連年擊敗過去全球電視巨擘日商Sony、夏普(Sharp)的原因之一,在于三星高度科學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以及零組件標準化管理。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BW)報導指出,三星供應鏈管理系統主管Lee Chun Jae表示,每周一他都要送出指示位于全球11個國家的20個電視及顯示器工廠,有關當周生產與出貨的相關指令。這些指令在前個周末經由供應鏈管理系統,根據過去1周的銷售、生產、供應及產品發展等資料,發展出關于未來1周、1個月、及1季度的銷售預估。
Lee表示,這個工作就像樂團指揮一樣,必須協調各部門的運作,處于最適化的情況下,也是讓三星在全球家電產業連年擊敗競爭對手的重要武器。三星指出,結合這項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及零組件標準化,讓三星得以在日廠稱霸的全球家電產業中,脫穎而出,擊敗Sony、松下電器(Matsushita Electric)國際品牌、以及夏普等知名業者。
全球電視市場,長久以來向來由日商所把持。不過,三星卻連續2年奪下全球電視及薄型電視銷售冠軍。根據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報告,2007年三星拿下全球電視市場13.6%的市占率,其次是第2名的LG電子(LG Electronics),市占11.4%,第3、4名則是飛利浦電子(Philips)與Sony,市占率分別是7.4%與6.6%;事實上,在利潤更高的薄型電視市場,三星拿下更高的市占。以2007年來看,三星位居全球薄型電視銷售冠軍,市占率17.2%,日商Sony則以市占率10.6%屈居第2,夏普則拿下全球市占8.9%。
三星電視及顯示器事業的執行副總裁Yoon Boo Keun表示,這項供應鏈管理系統雖然是拉高與競爭對手的武器之一,卻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與錯誤中所累積而成的。Yoon進一步表示,雖然三星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開始發展這套供應鏈管理系統,但在經過無數次嘗試之后,才在過去3年,陸續開始展現其提高公司競爭力的優勢。
在這個競爭激烈、價格割喉戰的全球家電市場中,維持低庫存水平至為重要。三星在渠道的庫存水平,已經從2004年的21天,降低到15天。但維持低庫存的同時,也必須確保市場需求強勁時,隨時有貨可出、渠道零售商有商品可賣的水平,從這個角度看,每周隨時監控供應鏈上的供需情況,就成了三星勝出的關鍵點。
另外一項優勢在于三星對于零組件之標準化,亦即在不同機種之間,使用相同規格的零組件。舉例而言,三星在歐洲市場銷售的32英寸LCD TV里面的印刷電路板,就與在美國市場銷售的60英寸等離子電視里面的印刷電路板,采取相同規格。
此外,從2009年開始,所有三星出廠的電視都將采用相同的軟件。以上這些標準化步驟,使得三星大幅降低產品上市的時間,從2005年的16周,大幅降低到如今的4周左右。
三星投資人關系執行副總裁Chu Woo Sik指出,以這樣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來看,三星有信心以市場平均增長率的2倍,大幅躍進。資料顯示,三星的電視銷售額,從2004年的33億美元,大幅躍升至2007年的186億美元規模。以較高利潤的LCD TV事業而言,該公司去年出貨量為1,300萬臺,三星2008年目標銷量則訂在1,800萬~2,000萬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