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質量搶市場引發平板電視售后門
平板電視質量和售后服務問題一直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在廣大消費者的印象中,外資品牌產品的口碑一向不錯,許多人也正是沖著外資品牌的“牌子”購買了外資品牌產品。但是,近日諸多的報道卻直至消費者心目中外資品牌的完美形象。據報道稱,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和產品質量方面爆樓出的問題遠高于國內品牌同類產品。
據諸多媒體源引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家電課題組和國研網市場調研中心(以下簡稱“國研中心”)的消息稱,國研中心在全國50個城鎮市場的最新抽樣調查數據表明,今年(08年)頭兩月平板電視投訴較去年同期上漲接近2倍,其中針對飛利浦、松下、索尼、東芝、日立等外資品牌的投訴同比增長迅速,65%的被調查者在平板電視售后服務過程中多次遭遇過外資的責難與推諉。
同時,國研中心另一組調查結果顯示,在平板電視品質可靠性的調查中,國產彩電整體勝過外資15%;而在品牌影響力的調查中外資品牌則整體上反勝國產14.6%。專家稱外資品牌正在進入品牌口碑與產品品質的“倒掛”期,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
外資品牌質量問題火線飆升已經不是一兩天的問題。據業內人士介紹,自從06年外資品牌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價格戰以來,外資品牌產品售后和產品質量投訴就層出不窮。而其中個別事件則發展成為整個行業的熱點新聞:例如夏普的臺灣屏事件、歧視性銷售事件、松下的外屏炸裂不保修事件等等。
平板產品,特別是一項口碑良好的外資品牌何以出現如此多的投訴和品質問題呢?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外資品牌機遇占據市場規模,進而大舉進行價格戰,同時又不想放棄已有的高額利潤所致。
據介紹,在平板電視市場,外資品牌素來以高品質、高價位的市場策略運營。但是進入05年后,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效率的提高,在我國臺灣面板企業的支持下,國內品牌平板產品開始大規模調整價格,而洋品牌則行動遲緩。這導致國內國外兩種品牌的同類產品價格差甚至高達3倍。巨大的價格差距使得國內品牌迅速占據了國內大部分的平板市場份額。
眼看著巨大的市場被國內品牌占領。外資企業自然不會事罷干休。以夏普、飛利浦、松下為代表的歐美和日系品牌產品率先發動了價格戰,并企圖以價格戰占據市場優勢。
由于外資品牌一項具有的不錯品牌口碑地影響,價格下降的外資品牌平板電視非常迅速的吞并國內平板品牌市場。據統計表明,從06年外資品牌大規模降價以來,外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不足30%上升到超過50%。市場份額上升達到一倍。
但是,外資品牌的低價格占領市場的策略以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據介紹,在外資品牌企圖以降價來鼓動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同時,外資品牌依然希望保持較高的市場利潤。因此,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價格變化明顯,性能也下降明顯的外資品牌產品。這些產品就是目前外資品牌產品“質量門”事件的主角。
據悉外資品牌在價格戰的主力產品上普遍采用抵擋屏幕、低擋芯片以及省略先進技術的措施來降低成本。同時,這些縮水后的產品價格并不明顯低于國內品牌,甚至好高出不少。但是出于對外資品牌一貫的品質的信任,消費者還是比較相信這些低價產品的品質。這些產品的旺銷,自然會為后來外資品牌的產品投訴的上升留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