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寸LCD的兩大傳奇名機大家應該都聽過,因為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曾經盯著網頁上的照片唉聲嘆氣,幻想有一天能擺到自己桌上。Cinema Displays 30"和Dell UltraSharp 3007WFP曾經是地表上唯「二」的兩臺30" LCD,他們原先鎖定的族群是專業繪圖工作者,因為這兩臺除了尺寸大、解析度超高之外,什么附加功能都沒有,只有DVI輸入,甚至連OSD都取消了,大概是對出廠時的校正很有自信吧(事實上也真的非常棒)。
結果有多少專業人員買了30" LCD我不清楚,但它們很快就成為玩家心目中的極品螢幕,比四本A4雜志并起來還大的面積、2560x1600超高解析度、0.25mm超細點距,管它是不是針對專業繪圖,拿來打電動看影片一定爽爆,只要買一臺就立刻「攻頂」。尤其像我買了24" LCD,就老是犯賤地想要不要升級到30",但想到這些30寸LCD光溜溜的什么功能都沒有,就覺得布滿視訊端子的24"也還不錯。
現在Samsung、HP、EIZO都有出30" LCD了,不像以前那么稀奇,而且跟24"一樣越來越娛樂取向。在隔了N年之后,Dell終于出了新規格的UltraSharp 3008WFP,心癢的人再也沒有藉口,因為3008WFP是史上接頭花樣最多的電腦LCD,甚至是世界第一臺DisplayPort的螢幕。
為了測這臺旗艦級螢幕,我們起出大量軍火:NVIDIA和ATI的HDMI顯示卡、Xbox 360、PS3、Spyder 2校色器、藍光影片、z大所提供的"測試圖",外加少見的DisplayPort卡一張。我不是什么繪圖工作者,只是熱中3D數位互動媒體的使用者(也就是游戲啦...),所以完全是為了娛樂導向而測試。唯一缺憾是沒有CRT,不然可以測測Dell名產Input Lag。
照例,先看看夢幻逸品的模樣。
3008WFP外觀是灰黑色系,跟整個UltraSharp系列的色調一致,但跟之前的3007WFP的設計不一樣,3008WFP反而比較像2707WFP。
OSD也是保持傳統,從左到右是「切換訊源」、「并排畫面」、「主選單」、「-(下)」、「+(上)」、電源。之前工程模式的按法沒用了,有人知道怎么開嗎?
研究了許久,最后還是無法確定邊框是不是金屬,但可以確定3008WFP的拔絲邊框做的很有質感。
左邊是多合一讀卡,支援的種類寫在上面了,另外還有兩個USB Port,當然要串接電腦才能用。
3008WFP的支架是一體成型,不能拆卸,底部圓盤可左右旋轉各30度左右,前傾后仰約20度,上下可調整9cm,調整能力比之前的3007WFP強多了(3007不能旋轉),可惜3008WFP仍然不能轉成垂直狀態。
底座好像是強化玻璃做的,蠻容易印上指紋,圓盤則幾乎不費力就可以旋轉,比2405/2407輕多了,只要一根手指頭戳一下就會轉了,但也因為如此,調整OSD時很容易就讓螢幕往右邊偏。
3008WFP不算有美背設計,不像Samsung的特定型號或Apple那樣是背影殺手,不過也挺不錯了,背板一樣是拔絲設計,巨大的散熱孔不是做假的,3008WFP上方的發熱量很高,已經接近「燙」的等級了。
嗯....銘牌好像不如EIZO來的銷魂?
支架上有整線盒,照片中是拆下來的狀態,線從中間的整線夾穿過,然后再套上外殼遮住。
3008WFP驚人的端子介面,從左到右共計有:5.1聲道輸出、D-Sub、色差、DisplayPort、HDMI、Dual Link DVI x2、S-Video/Composite、USB串接孔、USB Port x2。除了沒內建TV Tuner之外,很難找到第二臺電腦螢幕能有這么完整輸出入規格(當然,Dell 2408除外)。
端子介面一樣是很難用的從下往上裝,但至少每個端子下面都有圖解,端子的防呆方向也有正確顯示。
3008WFP的端子實在太多,所以我們分段介紹,先從DVI與HDMI開始。很多高手都已經知道,3008WFP用的并不是常見的DVI介面,它的解析度高達2560x1600(WQXGA),DVI只要超過1920x1200(WUXGA),就得用加倍數量的針腳來傳輸更多資料。我們常用的DVI接頭都是Single Link DVI,針腳加倍的就是Double Link DVI了。從GeForce 7800/Radeon X1000一開始,顯示卡至少都有一個Dual Link DVI的輸出能力,較新的卡則直接具備DDL(Double Dual Link),讓你接兩臺30" LCD也不成問題。
Single Link DVI(左)與Double Link DVI(右),中間多了六根針腳,傳輸2倍的畫面資料。3008WFP附贈一條Dual Link DVI線。
接Single Link DVI支援到1920x1200
之前Cinema Display 30"和3007WFP都有個大缺點,如果顯卡只能輸出Single Link DVI,那接到這些30寸螢幕時就會強迫「降級」到1280x800的超低解析度。你們知道那有多丑嗎?就像1680x1050的22寸螢幕開800x600那么丑,每個圖示大概都有姆指那么大。
幸好3008WFP改用新的Scaler,如果顯示卡或播放機只有Single Link輸出,接到3008WFP時最高還能開到1920x1200,看起來很像尺寸更大的27或28寸LCD,這真的是非常棒的改進,Dell干的好!
不過這個功能在NVIDIA與ATI卡上有不同的狀況,同樣是用Single Link DVI接3008WFP,NVIDIA的卡只能到1920x1080,往上一級1920x1200畫面就會錯亂;ATI則能正常秀出1920x1200,但再往上到2560x1600就會有同樣的錯亂畫面。錯亂是正常的,因為Single Link DVI本來就不支援1920x1200以上,但NVIDIA只能到1920x1080的問題,我猜可能是Driver有小bug。
這是用NVIDIA 9600GT的Single Link接3008WFP的情況,最高只能開到1920x1080,這應該是驅動程式有Bug,理論上可到1920x1200。幸好可用OSD的Aspect設定來顯示正確比例,只是上下就黑掉了。
即使Windows下可拉到2560x1600,但NVIDIA卡只要到1920x1200以上、或ATI卡開到2560x1600,畫面就會開始錯亂,解析度是對的,但文字好像被狗啃過一樣。
(注:畫面歪斜是相機焦距沒調好,并非顯示成歪斜畫面,但文字實際上看就是那樣。)
3008WFP的HDMI接頭是Type A型式,輸出能力跟Single Link DVI一模一樣,最高只能到1920x1200,要再往上就得用HDMI Type B,我還沒見過有這種接頭的產品,但從白皮書上看,這是比一般常見的HDMI還要寬的接頭。簡單的說,只要插上HDMI,3008WFP就無法開到它的2560x1600原生解析度。
HDMI可傳輸視訊和音訊,而3008WFP也完整做到這一點了,螢幕本身并沒有喇叭(但可加購Soundbar配件),可是內建解碼器與5.1聲道的輸出孔!前面的照片有拍到三孔的音訊輸出,綠色可當做二聲道輸出(OSD里有選項可降成二聲道),黑色則是后方雙聲道,黃色則是中置/重低音,這是3008WFP獨有的端子,2408WFP只輸出二聲道。這個音訊輸出是HDMI專用的,DisplayPort不能用,原因底下會講。
3008WFP的音訊輸出是三孔的5.1聲道,由于3008WFP的HDMI并非1.3版,所以解碼能力應該只限DD5.1和DTS。
HDMI顯示卡測試
在GeForce 8與Radeon HD 2000之后,顯示晶片都能混合視訊和音訊輸出HDMI訊號,NVIDIA是要轉接SPDIF音訊到卡上,ATI則是顯示晶片內建數位音效的輸出能力,不需要再轉接,測試之后都沒問題,NVIDIA與ATI卡用HDMI都能傳輸音訊,而3008WFP也都正確解碼發聲。
畫面測試結果很好玩,ATI用HDMI可正常輸出1920x1200(只要有灌官方的Catalyst驅動程式);NVIDIA接HDMI也能秀出1920x1200,甚至從Single Link DVI轉接成HDMI也沒問題!所以,如果是用NVIDIA的卡而且只有Single Link DVI,那轉成HDMI反而能避開前面那個奇怪Bug,
NVIDIA 9600GT用HDMI接3008WFP,直上1920x1200完全沒問題,不會出現Single Link DVI的bug。
Vista SP1有內建ATI Radeon HD 2000/3000的驅動程式,但千萬千萬要灌官方的Catalyst,不然接HDMI開到1920x1200就變這樣,Overscan和Underscan同時出現。
PS3 HDMI測試
PS3是HDMI測試的最高標準,而3008WFP又是娛樂性很強的LCD,兩個加起來如果還會出問題,那Dell(或代工廠光寶)的RD就可以直接自殺了。我跟Mobile01軍武狂人Ryan借了PS3一臺,測試結果正如預期:1080p輸出一切完美!
PS3用HDMI接3008WFP,輸出1080p畫面,OSD選Aspect固定顯示比例放到最大。
如果是1:1偏執魔人,也可以選1:1的模式,但別忘了3008WFP是2560x1600,1080p只能顯示中間一塊。
放個藍光電影吧,畫面有夠贊!
之前Dell 2405/2407最大的怨念就是色差不支援1080p,只能到720p/1080i,這怨念很快就變成怨恨,尤其對舊版Xbox 360的玩家來說,沒有Elite版的HDMI輸出,為了達到最高解析度,只能改接D-Sub來輸出1920x1080,可是畫面的亮麗鮮艷度就差了一點。3008WFP終于修正這點,原生支援1080p了!
Xbox 360用色差接3008WFP,終于有D5 1080p輸出,哭哭~~
色差訊號的OSD資訊
1:1魔人一樣可以選Aspect看小畫面
帥氣的但丁,1080p的DMC4真是美啊~
3008WFP是世界第一臺具備DisplayPort接頭的螢幕,我也是第一次實際摸到這個閃亮的新規格,當然要來好好介紹一下,解開DisplayPort的神秘面紗!為了和3008FPW連接,我跟VVIKOO借了9600GT Turbo顯示卡,NVIDIA GeForce 9600GT(G94)是第一顆內建DisplayPort的顯示晶片,但很少產品有實際布線拉出DisplayPort,VVIKOO這張卡跟3008WFP一樣搭載了全端子,是目前世面上少見的DisplayPort顯示卡。
DisplayPort是一堆電腦廠商聯合開發的新視訊端子,主要是和HDMI競爭。HDMI其實并不算全新的規格,它是把DVI所用的TMDS訊號和SPDIF數位音訊合并起來,加一些新花樣(可傳輸數位的色差訊號、7.1聲道等等),然后做成類似USB的接頭。雖然HDMI炒的很熱,但本質上都是舊技術,會爆紅的原因是有一狗票家電廠聯名背書,而剛好他們也是HDMI組織的主要成員。
VVIKOO 9600GT Turbo,看起來很威的一張卡,我被那個外露的風扇打中姆指兩次,告非,真的很威!
這張卡后面有DVI x2、HDMI和Displayport,其中HDMI和DisplayPort不能同時插。
DisplayPort的技術是全部砍掉重練,雖然和HDMI一樣是純數位端子,但底層訊號改用PCI-Express,而不是Silicon Image獨占的TMDS技術。用PCI-Express有諸多好處,PCI-E是以組合Lane通道的方式來增加傳輸頻寬,所以DisplayPort的接頭都長一樣,但里面可以跑不同的Lane數來支援到不同的最高解析度,最多可合并4條Lane,支援到2560x1600,但接頭只比HDMI Type A(最高1920x1200)稍大一點點。
另外,DisplayPort很容易就能內建到顯示晶片上,并讓顯示晶片能直接驅動面板,不必再透過Scaler晶片,這幾年大家應該都快被Scaler搞死了,什么1:1、Overscan、Underscan都是這些Scaler晶片和訊源打架,DisplayPort可能還是會有這些問題,但至少能直接從訊源端軟體控制,而更新電腦或播放機的驅動程式或韌體,比更新螢幕韌體簡單多了。
最后,既然是PCI-Express通用匯流排訊號,那基本上DisplayPort想傳什么都可,只要透過顯示晶片pass出去就好,Webcam、音效、讀卡機、USB Hub通通可以附帶進去,一條線就接上多功能螢幕的所有花樣,甚至能輸出兩個以上的訊號,單一接頭變雙螢幕。當然,這些在初代DisplayPort螢幕上還看不到,或許未來會出現。
由左到右,DVI、HDMI和DisplayPort
特寫比較一下HDMI(左)與DisplayPort(右),兩個都是USB式的接頭,好插拔且不易松脫,兩個也都有很清楚的防呆方向,要霸王硬上弓是不可能的。DisplayPort的接頭稍大一點,但DisplayPort的針腳其實只比HDMI Type A多一根,可是支援的最高解析度卻是兩種等級,3008WFP送的DisplayPort線可輸出到2560x1600。
只要買3008WFP,就送一條DisplayPort線,請小心保管這條線,我翻了一下,全世界好像只有eBay買的到,R拍、Y拍、號稱什么怪雞絲都有的日本Y拍也找不到。
這是青云特別借出的轉接線,雖然DisplayPort的訊號和HDMI完全不一樣,但DisplayPort線路規格允許送出DVI的訊號,所以圖中這種單向轉接頭還蠻好做的。但它有很多限制:1.它只能從DisplayPort轉DVI;2.轉過去之后只剩Single Link DVI(因為Dual Link DVI針腳數大于DisplayPort)。要做成DVI轉DisplayPort,或是轉過去有Dual Link DVI,就得另外加晶片到轉接線里。
仔細看DisplayPort的接頭,上面有兩個小小的扣具,可讓接頭「鎖」在插孔里,不會一拉就掉,要按接頭上的按鈕才能拔出來。
DisplayPort內部是四組PCI-Express的Lane組成,如果螢幕不需要高解析度(比如Notebook),就可以少做幾條線。
免授權金
DisplayPort目前號稱完全開放,不必付錢,誰要做都可以,這是HDMI常被DisplayPort攻擊的一點,因為HDMI的授權金并不便宜。不過DisplayPort的免費授權也頗有爭議,制定DisplayPort的VESA組織并沒有擁有任何技術,技術是分散在各家廠商上,所以DisplayPort白皮天書f里語焉不詳的提到「不保證不會侵犯其他廠商的專利」,會不會突然天外飛來一筆授權金,我也不清楚,或許實做過DisplayPort廠商可為大家解答一下?
實測DisplayPort
實際插上DisplayPort并沒有太多驚喜(不然會有什么?螢幕倒數十秒爆炸?),兩邊扣上,開機就有畫面,不知道是顯示卡或螢幕的問題,第一次開機時DisplayPort都偵測不到正確的螢幕解析度,必須重開機一次才會上到2560x1600。我們常看到HDMI線,這是第一次看到同樣的小接頭,卻能輸出到這么高的解析度,有一種莫名的爽度。
可惜的是,用DisplayPort就沒有聲音了!這反而讓我大吃一驚,因為我一直以為DisplayPort和HDMI一樣可同時傳視訊和音訊,仔細翻了一下白皮書才發現,DisplayPort的音訊傳輸是「選用」的,沒有一定要支援,而且DisplayPort的音訊是全新規格,并非現有的SPDIF,不能像HDMI那樣轉接混合輸出,NVIDIA原廠也確認9600GT(G94)并沒有轉換成 DisplayPort音訊的能力。由于沒有訊源,我也不知道3008WFP能不能解碼DisplayPort的音訊,但我猜應該不支援。
初代的DisplayPort并沒有出人意料的東西,畫質看不出來和DVI有什么差別,也許未來才會有那種一條線吃全部花樣的螢幕吧?
最后附上到此一游的圖,證明我有用DisplayPort接上3008WFP。
其他480i的Composite和S-Video我就不測了,因為買這種螢幕就是要接次世代的機器(其實是我懶了...-_-),接著來看3008WFP的OSD功能,有這么多端子,一定要有很強的OSD功能來配合,尤其是訊源切換、比例調整、子母/并排畫面等等。
3008WFP的訊源列表,可用OSD快速鍵來切換,或是從OSD里選,我本來以為有插上的端子才會亮起來,但并不是這樣,圖中我有插HDMI、沒插Composite,但亮暗顯示好像是看3008WFP心情。
PBP并排畫面
首先報告幾個壞消息,3008WFP沒有子母重疊畫面的PIP模式,只有兩個訊源并排的PBP模式,而切到這個PBP模式到畫面秀出來需要11秒,中間只能呆看全黑畫面,切換單一訊源需要8秒,跟之前的2405/2407差不多,可是秀出并排畫面的時間實在太夸張了,用過2405/2407的一定很不習慣,因為這兩臺都是瞬間跳出PBP畫面。
3008WFP的訊源分兩組,DVI 1、DVI 2、HDMI、Composite、S-Video是一組,Displayport、D-Sub、色差是另外一組,DVI和HDMI無法做PBP有點小可惜。
之前2405/2407的PBP模式有個大缺點,所有訊源都會被強迫拉成16:10,如果原始訊源是4:3,單一畫面的時候可以固定成正確比例,但切到PBP就會被拉寬,這對一些只支援4:3解析度的游戲還蠻煩人的。而3008WFP則是顛倒過來,反而更慘,尤其是2560x1600解析度,PBP模式下全面崩潰。
OSD里的PBP選項,不能在OSD里指定要顯示哪兩種訊源,只能先選一種,進到PBP之后,再按訊源快速切換鍵來選第二個。
切到PBP之后會多出顏色選項,但這些選項只能調整數位端子的訊源,奇怪的是,在PBP下調sRGB跟在單一訊源下調sRGB會有不同的色彩呈現,PBP下會過度飽合,單一訊源下會過淡。而且這個選單有時按的出來,有時卻不行,我沒辦法復制情況,但PBP下有時就是怎么按都跳不出OSD選單。
新的PBP模式有太多Bug,我直接用條列的比較快,底下的問題都是針對數位訊源(DisplayPort、DVI、HDMI),色差并沒有這些問題。
1.可正確顯示4:3的畫面,但16:10或16:9的解析度「只」支援1920x1080,其他寬螢幕解析度都會強迫拉成4:3。
2.[9600GT限定] 1920x1080切到PBP只能正常顯示一次,切回單一訊源再切到PBP,就會被拉成4:3,再切回單一訊源時也會變成4:3的怪異輸出(上下被拉開,左右留黑邊)!
3.1920x1200以上的解析度(比如2560x1600),PBP模式下畫面會錯亂,跟前面用Single Link DVI拉到1920x1200以上的畫面很像,字都被啃過了。
我試了手邊的四張卡(8400GS、8800GTX、9600GT、2400Pro)都有類似的問題,如果不是NVIDIA和ATI的Driver都寫爛了,那就是3008WFP的問題了,不知道2408WFP會不會這樣?有人能回報一下嗎?
總結下來,3008WFP是2560x1600的高階寬螢幕產品,但PBP切換要超過10秒,而且只能正確顯示4:3解析度和1920x1080,其他解析度不是比例錯誤,就是畫面錯亂。看來Dell要好好修正一下韌體了.....。
DVI的4:3和色差的16:9,兩邊都能正常顯示,這是3008WFP唯一完全正常的PBP模式。
如果數位訊源是1920x1080,那PBP也能顯示正確比例。
如果數位訊源是1920x1080以外的寬螢幕解析度,就會被強制拉成4:3。開到2560x1600的話PBP畫面會錯亂,照片可能太小看不出來,但跟接Single Link DVI開到2560x1600的情況一樣,字都像被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