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獨家獲悉,廣受業內關注的彩電動態清晰度規范,目前正在加緊測試與制定中,擬定于4月22日正式發布。該規范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持制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參與測試和論證。這一規范的出臺顯然有利于等離子產業的發展,但能否對其產生實質性的市場影響還有待考證。
有關專家表示,這一規范出臺更大的意義在于: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老百姓對電視畫面在運動狀態下的清晰度越來越關注,而彩電行業對高清的理解和傳播還存在不規范之處,以往評價動態畫面的清晰度只能靠主觀評價,而這一規范為彩電的動態清晰度,提供了一個客觀明確的參考指標。
彩電清晰度事實上包含兩個層面:靜態清晰度和動態清晰度。顧名思義,靜態清晰度指電視在顯示靜態畫面時的清晰度,而動態清晰度則指電視在顯示動態畫面時的清晰度。
2006年3月,我國頒布了數字電視高清標準,其對高清的定義更多地體現在對靜態圖像的分辨率上,即主要定義電視機是否具有顯示高清晰電視信號的能力。但對于電視機在實際接收高清電視信號時,在運動畫面下達到何種清晰度,是否還是高清的,并沒有實質性的規定。
目前,彩電行業對高清的理解和傳播存在一些不規范之處,同時,很多平板電視廠商將產品賣點集中于動態畫面清晰度的改善上,但他們參照的標準并不一樣。“以往評價動態畫面的清晰度只能靠主觀評價來表示,或者靠各品牌自我宣傳,一直以來沒有一個客觀評價的依據。針對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和平板電視市場的狀況,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采納了等離子專業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制定一個統一的行業規范,對電視的動態清晰度進行科學測量和規范,為彩電的動態清晰度,提供一個客觀明確的參考指標。”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廠商最關注的動態清晰度規范規定的具體指標,郝亞斌表示:“當前平板電視有不同的顯示技術和不同的顯示規格,其動態清晰度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技術組目前正在對各種測量結果進行評價,預計很快會有最終結果。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規范將會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直觀地將平板電視圖像在各種運動速度下所對應的清晰狀況,用肉眼來進行辨別,從而直觀地告訴消費者所測量電視的動態清晰度質量。”
有關專家表示,動態清晰度規范出臺的意義在于:以往評價動態畫面的清晰度只能靠主觀評價,而這一規范為彩電的動態清晰度,提供了一個客觀明確的參考指標。
動態清晰度規范的指標定為多少至為關鍵,這直接關系到等離子陣營和液晶陣營的市場利益。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規范顯然將有利于等離子電視的發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全恩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等離子電視響應時間達到微秒級,動態清晰度較高;而液晶電視因發光原理所限,響應時間較長,顯示動態圖像時會存在拖尾現象。總體來看,等離子電視的動態清晰度較高,而液晶電視的靜態清晰度較高。雖然近年來液晶電視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了動態清晰度,但實際效果可能并沒有廠商宣傳得那么好。”
參與制定該規范的一位技術專家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液晶電視的動態清晰度相對于等離子電視低多少,這個具體數據還在統計中。總體來看,等離子的動態清晰度要比液晶電視表現得好是事實。”
記者通過采訪長虹、日立、松下三家等離子廠商發現,他們對動態清晰度規范的出臺持贊成和支持態度。事實上,自從2006年以來,業內要求制定動態清晰度規范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聲音在等離子陣營方面,則表現得更為強烈。
日立數字映像(中國)有限公司營業本部部長衛旭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直言:“2006年頒布的數字電視高清標準更有利于液晶電視的發展。”
我國數字電視高清標準并沒有對動態清晰度進行規定,這使等離子廠商宣稱的“等離子電視動態畫面效果優于液晶電視”變得無據可依。而在靜態清晰度方面,數字電視高清要求物理分辨率達到1366×768以上才可稱為高清。當時中國等離子電視的主流尺寸為42英寸,這一尺寸的等離子電視分辨率只能達到國際高清的1024×768,這一分辨力在我國不能稱為高清,而大尺寸液晶電視幾乎都可以達到我國高清標準。
據中怡康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2003年,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都不大,但等離子電視的銷量略高于液晶電視。但是2003年以后,液晶電視的飛速發展讓等離子電視相形見絀。2005年我國液晶電視的國內銷量為120萬臺,2006年為390萬臺,2007年為766萬臺;2005年我國等離子電視的國內銷量為49萬臺,2006年為55萬臺,2007年為69萬臺,我國等離子電視銷量的增速顯然低于液晶電視。
奧維營銷咨詢公司副總經理文建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等離子電視目前在銷量上落后于液晶電視,并不是說老百姓不喜歡等離子電視,等離子電視銷量相對落后的根本原因,一是等離子電視的產品線以前都局限在大尺寸上,而液晶電視可以提供從19英寸到50英寸的產品,在中國能買得起大平板電視的消費者畢竟是一小部分;二是主推等離子電視的廠家太少,目前銷售等離子電視的整機企業,不過10來家,而主推液晶電視的廠商卻有200來家,廠商陣營的不對等,也是影響等離子電視銷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改變。2007年等離子電視陣營推出了32英寸這個關鍵尺寸,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等離子電視上游企業目前正在開發26英寸等離子電視和37英寸等離子電視,37英寸等離子電視于最近由長虹實現了首發。通過努力,等離子電視的產品線已與液晶電視不相上下,甚至在大尺寸上還占有了一定的優勢。
另一對等離子電視行業的利好表現在:中國的整機企業開始客觀地看到等離子電視在整個行業布局中的地位。由于2007年上游液晶面板總體上處于供應緊缺的狀態,中國企業在產品的排兵布陣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企業在重新審視等離子電視的機遇與地位。同時,長虹投資6億多美元建設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建設進展順利,這為保證中國企業的穩定供應,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動態清晰度規范的出臺對等離子電視產業的發展有利,顯然毋庸置疑。但其能否對等離子電視市場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改變我國平板市場“液晶一邊倒”的格局,還有待市場考驗。
文建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規范是否會產生實質性影響還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肯定會引導、推動和影響消費者對動態畫質的客觀追求。”
來自液晶陣營的康佳多媒體市場部總監朱忠慶表示:“液晶電視這兩年在改善動態清晰度方面進步很大,如我們推出了運動高清系列,在改善動態清晰度方面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這一規范的出臺可能會影響沒有進行動態清晰度改善的液晶電視,但對整體液晶電視未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不是一個指標,而是一個綜合指標的考量。”
來自等離子陣營的企業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動態清晰度對于等離子產業肯定有推動作用,但這一推力肯定會小于數字電視高清頒布之初對液晶電視的推力。
目前液晶陣營廠商最關注的是:動態清晰度對液晶電視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市場上絕大多數液晶電視能否達到該規范的要求。
對此,參與制定該規范的一位技術專家表示:“這個目前還不好回答,還要看指標最后的相關參數的設定,但規范的制定會秉承客觀公正的立場去測量和制定。”
虹歐公司研發部部長鄧新群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液晶電視也在積極努力改善拖尾現象,目前液晶電視通過120Hz技術和插幀等技術,使動態畫面的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發光原理的不同,如果液晶要完全做到與等離子一樣的動態效果,還需要下工夫。”
記者了解到,動態清晰度規范定為多少,現在還在最后的商討中的主要原因是:其測試難度和復雜程度遠遠大于靜態清晰度。影響動態畫面解析度的因素很多,如電視的信號、動態畫面的速度、測試人的眼睛等。動態清晰度的變量很大,操作起來并不容易。自2006年以來,行業為制定這樣一個規范,特別是在尋找一個科學又直觀地測量方法上,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努力。但最后技術組還是實現了,并且能簡單易行地測量和推廣。按照目前的進度,4月下旬如期發布規范將比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