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飛利浦公司相關人士對外否認了關于飛利浦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的傳言。長期處于劣勢地位的等離子與市場占有率絕對領先的液晶電視之爭再次引起業內外關注。
■ 等離子在中國市場進步快
業內統計咨詢機構推出的2008年第一季度彩電行業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彩電總體銷量達到964萬臺,與去年同比僅小幅減少不到2%,而銷售額則達到373億元,同比增長21%。
其中,中國平板電視消費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第一季度國內市場平板電視銷售210萬臺,比2007年同期增長26%。除了高清液晶電視需求驚人以外,等離子與去年同比增長189.2%更成為今年第一季度新的增長亮點。
近日,業內知名研究機構iSuppli公司對美國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的傾向進行了調查。iSuppli公司將電視購買理由分為“畫質”、“品牌名稱”、“價格”、“顯示裝置種類”(包括液晶、等離子等)以及“肯定評價”等幾項,對美國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在高檔品牌和大眾品牌方面,選擇“畫質”的消費者均占約36%,排在首位,而選擇“顯示裝置種類”的消費者分別只占7%和9%。對比數據后發現,2007年第一季度,在大眾品牌方面選擇這一理由的消費者曾經占到整體的44%左右,但在1年后的2008年第一季度卻減至約9%。這說明,與“選擇液晶或等離子”相比,消費者會更優先考慮“畫質”。
■ 眾多企業重拾等離子
在國外,松下、日立、LG和三星等企業既生產等離子又生產液晶電視。而在中國,地處廣東的幾家彩電企業都押寶液晶電視,山東的海信和海爾液晶、等離子并重,四川長虹重金壓注等離子,預計今年奧運前大規模量產,另外,南京華顯高科是比較純粹的等離子企業,2007年底已成功試制出42英寸等離子電視,但從去年至今未能大規模投產。
國產品牌陸續回歸等離子陣營,使等離子產業鏈的建設有了實質性突破。據了解,南京熊貓電子集團的等離子面板產業化項目已于2007年底開工建設,長虹虹歐等離子項目籌備正式投產。這對一直苦于沒有自主的大尺寸電視機面板和關鍵核心部件的中國彩電業而言,無異于久旱之后的一場甘霖。目前,除長虹、海信這兩個一直堅守等離子陣營的國產品牌繼續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之外,海爾、創維、廈華、康佳等曾經一度淡出等離子電視領域的國產品牌也正在回歸等離子陣營。
■ 等離子開始扭轉輿論劣勢
可能是由于等離子陣營遠不如液晶陣營龐大,長期以來,等離子一直處于輿論劣勢,這一狀況最近一段時間在逐步得到改善。
2008年4月,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等離子彩電行業動態清晰度測量及顯示標準》后,人們開始明白,雖然等離子在靜態清晰度方面總體不如液晶,但在動態清晰度方面卻優于液晶。這就意味著,等離子電視使用時不會存在“拖尾”現象,因此尤其適合于觀看激烈的體育運動與動作場面。
另外,也有業內研究機構稱,在保護用眼健康方面,等離子比液晶有優勢。等離子的高響應時間使用戶在觀看長時間的運動畫面后不會像觀看液晶那樣累得快,近視的可能性相對更低。
■ 等離子開始改善自身缺點
總的來說,等離子電視的靜態清晰度不如液晶電視。在經濟、科技發達的歐美國家,高清標準大都定在1024×768,而我國更先進———推薦性高清標準定義在1366×768。這個普通液晶顯示器能輕易跨過的門檻卻一度成了等離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悉,目前中國市面上37英寸以下的等離子電視都未能達到我國的高清標準,但40英寸以上等離子電視產品都達到了高清甚至全高清的標準。
另外,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等離子的超大能效成了等離子的致命弱點。曾有人對松下、日立的等離子與夏普、索尼的液晶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能耗測試,同樣尺寸的等離子比液晶能耗大約多100至200W左右。但這一缺點正在得到改善。在2008年美國拉斯韋加斯消費電子大展(CES)上,松下展出了使用其新技術新材質的產品,稱在亮度相同的情況下耗電量是原來的1/2。其能效與液晶持平,并且更有優勢,因為液晶即使亮度為0至少也有100W的能耗,而等離子則不然。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分析認為,經過2007年以來的市場培育和等離子技術的成熟,消費者對等離子電視有了新的認識,加上其在大屏幕上的優勢,逐漸受到一些消費者的追捧,而銷售一旦放量,產品的價格必將會有所下降,這一趨勢目前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