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清”,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不管對“高清”真實含義的理解程度如何,其知曉度應該是相當高了。
在今年1月美國CES上,“高清”是當然的熱門概念之一,如,高清電視、高清投影機、高清DVD播放機、高清DVD碟片、高清攝像機、甚至高清收音機等。
那么,在中國市場上,“高清”的現狀又是如何呢?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出路如何?本文試圖做些初步探討,供業內人士參考。
首先要聲明的是,我們在這里使用了“高分辨率”,而沒有使用“高清”,理由是我們堅持認為,“高分辨率”與“高清”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可以根據彩電的物理分辨率確定它是否為“高分辨率”,但難以確定其是否“高清”。“高分辨率”是高清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為了嚴謹起見,我們在分析現狀的時候使用了“高分辨率”這個概念。本文中“高分辨率”指:分辨率為XGA及以上的彩電。
先給出幾個重要的發現:
1. 全部電視,高分辨率份額上揚,Q4近20%
2. 液晶電視,高分辨率成為主流,Q4超過90%
3. 等離子,高分辨率迅速擴張,Q4升至40%
4. MD電視,高分辨率絕對主流,Q4近似100%
5. 大屏幕,高分辨率將取代其它,Q4接近80%(指40”及以上)
從2007年全年看,高分辨率的銷量份額為11%,即,中國高分辨率彩電2006年的銷量預計超過360萬臺,而銷售約400億元。
可以看出,高分辨率電視在中國市場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并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究其原因為:液晶電視的高速成長是高分辨率電視份額上揚的第一動因(液晶電視中高分辨率份額超過90%)。等離子電視中高分辨率產品的迅速增長,是整體彩電市場高分辨率份額上揚的第二動因。但是,由于CRT彩電仍然是中國市場目前的主流,高分辨率彩電的份額相對還是較低。
中國“高清”,現狀、問題與出路
中國“高清”,現狀、問題與出路
佐證:液晶出貨,增速減緩
賽諾評論
高分辨率是中國彩電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是在大屏幕(40”及以上)市場,高分辨率成為主流勢不可擋。
但是,多元化仍是中國彩電市場的重要特征,中低分辨率電視仍在很長時期內保持重要地位。
彩電廠商即不能忽視高分辨率帶來的市場機會,也不要過早的放棄中低分辨率產品。
中國“高清”存在哪些問題
問題1:知曉“高清”,但不懂高清
根據賽諾公司與TI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900名消費者的調查的聯合調查,86%的消費者聲稱他們聽說過“高清”電視,但讓他們具體描述什么是高清電視的時候,幾乎沒有消費者能夠描述正確。
知曉“高清”,但不懂高清
賽諾評論
根據消費者認知模式(AIDA),對一些重要的產品,消費要經歷知曉、了解、興趣、欲望、購買等過程,高清電視在消費者心目中知曉率非常高,但理解程度差,這種狀況下所做出的購買決策是盲目的、不健康的。短期來說,對企業是有利的,因為消費者買走了產品,但長期來看,對整個高清產業是不利的。
問題2:誤把高分辨率視為高清
如果我們在商場觀察消費平板電視的選購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多數消費者首先詢問的是分辨率,對其它技術指標詢問的很少。最主要原因是,多數消費者把高分辨率誤當作“高清”電視了。消費者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很近幾年來媒體、廠家、商家等宣傳有關。
賽諾評論
消費者以錯誤的理解將高分辨率電視當作“高清”電視捧回家中,當期的銷售是實現了,但,當消費者發現,在家中看到的電視節目與在商場看到的樣片效果差異很大時,他們會怎樣反應呢?除了憤慨之外恐怕找不到什么解釋了,長此以往,對高清產業帶來的不良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問題3:擁有“高清”,但未享受高清
如前所述,2006年大約有360萬的消費者購買了高分辨率的電視,這個數字在今后幾年內還會高速擴張。這就是說,數百萬、上千萬的消費者購買了或即將購買高分辨率的電視,并把它們當作高清電視帶回家中。
但是,他們在家里究竟觀看的是什么節目呢?幾乎都是標清的內容。雖然我們目前沒有確切的數字,說明多少家庭在觀看高清電視,但數量很低這是勿庸置疑的了。即,中國消費者擁有了“高清”(之所以加上引號,是因為有些高分辨率電視并不是真正的高清),但并沒有能過享受高清。
賽諾評論
應該從兩個角度解釋消費者沒有能夠享受到高清的原因,一是有些消費者購買的是最便宜的高分辨率電視,我們稱其為購買了“高端抵擋”產品,所以觀看效果很差;二是消費者在家中觀看的仍是標清內容,根本發揮不了高分辨率電視的作用。
無論哪種情況,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公正的,對高清產業來說都是不利的。
問題4:高清顯示,孤掌難鳴
從目前狀況看,高清產業中的積極分子主要由彩電終端廠家構成,以液晶電視為例,數十家企業(如果計算OEM及很多小企業,這個數目能達到上百家)爭先恐后的產銷高分辨率電視。從高清運營商方面看,由于國家政策的原因,僅僅有央視的一個影視頻道、上海文廣等幾家運營商。在看高清內容,那就更少的可憐了。也就是說,在高清顯示、高清運營、高清內容這三大供應商來看,只有高清顯示最為熱鬧,確實是孤掌難鳴。
賽諾評論
購買和擁有高清電視并不是目的,享受高清才是關鍵。消費者買了“高清”產品,但未能享受高清,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正的;對國家來說也是不愿看到的,因為高清產業本該實現的收入沒有實現;對企業來說是更是無奈的,遙望這高清這塊蛋糕,卻無利可賺。
知曉“高清”,但不懂高清
中國“高清”未來出路如何?
教育消費者,還高清之本來面目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消費者什么是真正的高清電視?判斷電視機畫質效果除了分辨率之外還應關注哪些指標?這是政府、行業組織、廠家、媒體、商家、研究機構應擔當此任。
信息產業部頒發的高清數字電視標準中提出了25個指標,但便于消費者理解,我們綜合出簡化的幾個衡量電視機畫面質量的指標。
指標名稱 |
指標定義(通俗定義) |
消費者利益 |
測試畫面 |
靜態清晰度 |
靜態畫面下可以達到的清晰度,主要與物理分辨率有關 |
觀看靜態畫面效果好,清晰。 |
一般風光、景物、人物畫面。 |
動態清晰度 |
動態畫面下可以達到的清晰度,主要與分辨率、響應時間、倍頻技術、動態補償技術有關 |
動態畫面,尤其是快速運動畫面效果好,清晰度高。對觀看體育節目、電影等尤為重要。 |
體育賽事;動作電影;快速變動、飄動的畫面。 |
對比度 |
畫面可以達到的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比值。有暗室對比和明室對比之分。主要與面板有關。 |
對比度高,畫面極亮部分和極暗部分的細節都能較好展示。 |
電影中陰暗的或者明亮的場景 |
亮度 |
畫面明亮程度,有峰值亮度和全屏亮度之分。主要與面板有關。 |
畫面亮麗,尤其在環境光線較亮時畫面依然有明亮表現。 |
一般風光、景物、人物畫面 |
灰度等級 |
由最暗至最亮過程中可以分辨的等級。主要與面板和電路處理技術有關。 |
畫面層次感,立體感強 |
場景復雜,亮暗變化的畫面 |
色彩還原度 |
畫面色彩與真實色彩的還原程度。主要與面板和芯片技術有關。 |
還原度越高,畫面越逼真,色彩越接近實物。 |
人臉、植物;或者色彩豐富多變的畫面 |
決定畫面清晰度,觀看效果的是綜合畫面質量,而不是僅僅看一個“物理分辨率” |
制造消費體驗,感受什么是高清
第一種是讓消費者親身體驗,享受高清電視帶來的利益。2006年6月世界杯期間,美國TI公司用他們的高清前投影機、DLP電視機,接收央視轉播的世界杯高清信號,組織上海的消費者免費觀看,這就是一種制造消費者體驗的例子。在美國的BestBuy,電視機展臺播放的都是高清節目,使消費者在選購電視的時候就真正體驗了什么是高清節目。
第二種是讓消費者親身體驗,通過觀看各種不同的圖像,親自判別:靜態分辨率、動態分辨率、對比度、灰度等級、色彩還原等與畫質緊密相關的指標,理解不同技術類型的電視在不同畫質指標上的優劣勢。上海松下等離子公司已經做了這方面的嘗試,結果表明,等離子電視在動態清晰度、對比度、灰度等級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摒棄過分低價,生產更多的精品
在短期內,低價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從長期來看,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趨優消費,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的高清電視要符合這一趨勢。切不可把高清電視做成DVD,買到幾百元,除了500線,什么都沒有了。
合作共贏,共創高清市場
但靠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行業,都不能完成發展中國高清產業的重任。
摒棄“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但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理念,顯示終端生產廠家、銷售渠道、高清運營商、高清內容制作商等,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中國高清產業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