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三星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3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的做法引發了業界對“小屏有無必要做全高清”的又一次探討。企業方認為這是市場的需要,而市場專家卻并不看好這種做法的前景。
近日,索尼、三星相繼在中國市場推出了3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這種做法引發了業界對“小屏有無必要做全高清(物理分辨力達1920×1080)”的又一次探討。企業方告訴記者,推出32英寸全高清產品主要是根據市場需要,不過市場專家并不看好這種做法的前景。他們認為企業推3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的做法僅僅是展示企業的技術而已,市場意義并不大。
32英寸液晶市場普及尺寸首選
作為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尺寸,32英寸市場向來是國內外廠商投入“重兵”的市場,即便兩年前液晶電視已經表現出向大屏化發展的趨勢,但對于32英寸市場的投入,不少廠商仍舊不敢松懈。
國內廠商長期保持著對該市場的投入,產品多半以分辨率為1366×768普通高清電視為主。
國外廠商在此期間則明顯表現“弱化32英寸”跡象:兩年前,當液晶出現向大屏化發展的趨勢之時,三星、索尼、東芝、夏普等企業紛紛向大屏進軍,這期間雖然在發布新品電視時也推出過32英寸產品,但宣傳和促銷的力度明顯不及大屏產品。
外資戰略重心的偏移進一步導致32英寸液晶電視的低檔化,價格相對低廉的我國臺灣屏已成為市場上大部分32英寸液晶電視的標配,缺少高檔機成為該市場最大的特色之一。“32英寸已經成為液晶電視普及的首選尺寸。”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另一個可以從側面證明32英寸是普及尺寸的消息是,去年,夏普推出了2款32英寸全高清液晶電視,清華同方推出1款,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并沒有形成氣候。所以業界人士就此認定32英寸液晶電視將繼續以“普及尺寸”的身份發展下去。
不過從今年年初至今,這種情況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以三星、索尼為主的國外企業將32英寸全高清電視產品引入中國市場。這兩家在世界液晶電視市場排名前兩位廠商的做法再度引發了業界關于“小屏有無必要做全高清”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