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平板電視安裝和維修服務將有首個技術標準。”日前,中國家電維修協會副會長郭赤兵向記者透露,《家用平板顯示電視機安裝和維修服務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已報送商務部,近期有望出臺。行業標準的框架內容包括:安裝和維修服務技術要求、安裝程序、維護保養程序、修理程序、專業修理的技術保障、質量監管檢驗與測評等有關內容。
自平板電視問世以來,其售后問題便一直廣受詬病,種種亂象帶來的投訴量劇增與困擾日益嚴重。在企業各自推出服務標準外,各方也開始著力為平板電視維修尋找出路。
2005年12月1日,《上海市場等離子、液晶電視機消費爭議解決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凡在上海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將享受這些產品的“三包”售后服務保障。明確要求等離子、液晶電視的“三包”有效期為1年,主要部件(包括顯示屏、數字信號處理板、IC電路集成塊等,各企業對此的解釋也不盡相同)的“三包”有效期為2年,每日折舊率為0.15%。同時還明確規定了等離子、液晶電視在售后有效期內消費者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的相應權利。
隨后,南京市家電維修協會也于2006年2月底出臺了平板電視“三包”辦法。
作為行業組織,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去年發布了《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實施意見》,規定平板電視整機包修1年,包括顯示屏在內的主要部件包修2年;此外,還規定當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質量出現問題時,7天之內包退、15天之內包換等。
郭赤兵介紹說,與上述標準主要針對銷售時的服務承諾進行的規定不同,《技術規范》對平板電視維修質量和維修保質期等進行了限定。比如產品的維修時間,細分為管理方面的延遲、技術上的延遲和后勤方面的延遲。管理方面的延遲主要指消費者報修后,企業將任務分配下去的時間;技術上的延遲主要是指與產品維修活動本身有關的輔助技術活動所用的時間;后勤延遲是為取得需要的維修資源所耗用的時間。另外,針對維修服務的保質期,《技術規范》根據更換零件的新舊程度、產品的使用壽命等不同情況進行了限定。
業內專家指出,標準的實施有望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平板電視維修短板,為行業的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