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電視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諸多顯示設備生產廠家。國際家電巨頭索尼于2007年11月率先在日本市場推出了售價高達1800美元,僅厚3mm的11英寸OLED電視機,在該領域首開先河。2008年1月,索尼又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其最新的27英寸OLED電視原型機,并計劃明年正式推出27英寸OLED電視。
索尼11英寸全球首款OLED電視
而另一跨國電子巨頭三星則在索尼推出11英寸OLED電視不久宣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40英寸OLED電視。2008美國消費電子展上,三星則展出了31英寸OLED電視。此外,三星還將在08年量產14英寸面板。并將從2009年起生產HDTV用40寸 OLED面板,采用該類面板的電視會在2009或2010年上市。
而包括日立、佳能、東芝、松下、LG、三菱在內的諸多廠商也紛紛表態,正在或者即將開發OLED新型電視。
在國外平板電視廠商紛紛涉足OLED領域的同時,國內廠商也迅速跟進。2007年底,四川長虹宣布計劃投資3.6億元成立“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并控股該公司60%的股權,以此正式宣布進軍OLED產業。新公司的主業為OLED及其模組、頭戴式顯示器及移動式顯示器、電子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
該項目總投資7.05億元,將在成都興建中國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完整的OLED屏生產線,計劃于2009年第一季度建成投產。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00萬片OLED顯示屏的生產能力,將在高端顯示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而國內OLED技術的領軍企業,維信諾公司近日則表示將在2008年下半年實現OLED生產線的投產。這也是我國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生產線,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在平板顯示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中國彩電業在CRT時代全面取勝,卻在平板時代受制于人,LCD、PDP的模組基本100%靠進口。因此,去年以來,長虹、海信、TCL等中國本土彩電企業紛紛涉足平板上游產業。其中,長虹集團更是搶先一步,投資約60億元建立中國本土第一條PDP屏生產線。
相對于已經成熟的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OLED電視仍處于萌芽階段。國內廠商此時進入雖然面臨一定的風險,但鑒于液晶和等離子電視上游產業鏈缺失造成的受制于人的局面,對國內廠商而言,在國外企業尚未遙遙領先之時及早涉足OLED這一新興技術,無疑是一個迎頭趕上的先機。
毫不夸張地說,OLED電視在未來必將取代液晶和等離子電視,而需要的只是時間。在即將到來的激烈的OLED電視之爭中,要想掌握主動,創造足夠的利潤空間,就必需在上游產業鏈中掌握核心技術,尤其是面板制造。長虹已經在行動,想必更多的國內廠商也正在醞釀自己的OLED計劃。我們渴望看到,在不久后的OLED電視時代,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電視能以優質、廉價與洋品牌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