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讓農民出資來買機頂盒呢?
衛星直播電視的機頂盒等地面接收設施,與數字有線電視的機頂盒的作用基本相同。其功能之一是,可以使數字信號還原為模擬信號。它符合我國家庭所擁有的多為模擬電視機的實際情況。不過,由于城鎮居民對數字有線電視很少感興趣,為推進整體轉換,機頂盒往往由網絡運營商甚至政府“買單”。目前,農村的電視觀眾超過兩億戶。如果有半數農民愿意“買單”,那么,主要靠此一項,數百億元的產值就將很快形成。不過,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將是較為遺憾的。我國農民的消費能力本來就比城鎮居民低,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140和13786元。在家庭總支出中,農民收看電視的投入如果高于城鎮,實在不符合社會公平的要求。地方政府如果只向城鎮居民送機頂盒而不能一視同仁對待農民,也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對待這一問題,無論如何各地政府需要未雨綢繆、統籌安排。衛星直播電視的開通,首先不是多了一條發農民財的渠道。
由此引發的問題是,伴著衛星直播電視的開通,模擬地面電視的信號就將關閉。那么,只能接收地面數字電視的農民,是否可以獲贈機頂盒呢?
電視直播衛星主要解決偏遠地區居民的收看電視難的問題。國務院《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第九條規定“個人不得安裝和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原廣電部《〈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第六條有“在收不到當地電視臺、電視轉播臺、電視差轉臺、有線電視臺(站)的電視節目的地區,個人可申請安裝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境內電視節目”的規定。顯然,推出直播衛星電視的主要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電視信號的覆蓋面問題。這對于大力推進村村通工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重要意義。但這也意味著,城鎮居民無法安裝和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
但這些十多年前的規定,也會帶來新的矛盾。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運營商——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通過收取衛星帶寬租售費用的模式,向觀眾提供免費電視。而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能提供一百五十至二百套標準清晰、高清晰度電視節目。這樣,它必然要傳輸一些付費節目。當前,城鎮付費電視市場規模很小,付費模式尚未被多數城鎮居民所認可。一些月資費近百元的電視頻道,多數城鎮居民都無力消費,更不用說農村居民了。因此,如果城鎮居民依舊不許接收衛星直播電視,我國的衛星直播電視業務就只有社會效果,而連有線數字電視那樣的市場效果都達不到。這必然會制約衛星直播電視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在允許城鎮居民接收衛星直播電視的問題上,我們不必投鼠忌器。國際互聯網的存在,早就拓寬了人們了解信息的渠道。電視機構均有網站。人們也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收看衛星電視等節目。一些境外電視早已合法地落戶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有線電視網。因此,政策一旦放開,面臨的恐怕是城鎮居民會另行選擇,究竟收看中星九號節目,還是繼續收看有線電視或地面電視。只要處理得當,實在不必過多地擔心衛星直播電視業務本身會帶來其他的問題。
這樣,就要求我們客觀看待衛星直播電視對有線數字電視等的沖擊。從內容看,衛星直播電視傳輸的節目是全國性的,缺乏與地方觀眾的接近性,因而也就少了某些有線數字電視或地面數字電視的優越性。這就像盡管有《人民日報》,但上海人依舊會看《解放日報》一樣。從免費情況看,衛星直播電視也并非獨占優勢。地面數字電視同樣也提供免費節目。從功能看,需要支付網絡維護費的有線數字電視,互動性更強一些。如果要保護有線數字電視,那么,我們恐怕連地面數字電視都應該限制發展。
筆者認為,換個角度看,地面、有線、衛星乃至IP電視的競爭態勢,大大有利于打破壟斷,提高各自的服務質量,滿足國人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國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打破地面、有線、衛星數字電視三足鼎立的割據格局,應該還能提高我國電視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但愿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能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不僅給一些農民帶來節目,還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展望。